APP下载

千年铜官“窑上人”设计思想印记

2015-12-22吴小平

湖南包装 2015年4期
关键词:窑口长沙产品

吴小平

(长沙铜官七板桥陶艺有限公司/湖南省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中心,湖南 长沙 410203)

千年铜官“窑上人”设计思想印记

吴小平

(长沙铜官七板桥陶艺有限公司/湖南省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中心,湖南 长沙 410203)

千年前铜官“窑上人”生产的釉下多彩产品出类拔萃,远销全国16省100余个地区,并大量出口“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过去我们对长沙窑的研究,大多注重具体的历史问题,未涉及造物人的思想深挖。这是一个重要的缺损,本文首次试图从设计思想角度,探讨长沙窑的成功之因,以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长沙窑与唐代其它各窑口的区别,以及那个时代中国中部腹地民间匠人的产品设计思想和社会状况,方便传承与借鉴。

窑上人;产品;设计;思想

如何从过去研究长沙窑一个个具体问题的问答思维中跳出来,从一定的历史高度、宽度、深度,总结千年前铜官“窑上人”留给我们的物质和非物质遗存,还原、重塑长沙窑精神的真蒂,在短时间内为读者留下一个整体形象,感悟长沙窑的价值所在。笔者在写完《百问长沙窑》后,回顾总结,感觉长沙窑是一个“重文化、懂艺术、有个性、有思想”的窑口。其窑火文化虽定格在唐代,思想却可影响当下。千多年的长沙窑,产品非小鲜肉、白富美、高大上,而是用一个多才、多艺,自带光芒的大国工匠,用一种永不逊色、厚重的湖湘文化影响后世。

1 会诗

唐朝的诗,与各朝各代相比,不仅李白、杜甫超重量级大诗人多、诗文数量堪为第一。仅《全唐诗》收录就有近7万余首。唐代可以说是一个吟诗盛行的社会。然而,写诗、吟诗并非那个时代文人们的专利,民间佚名诗人文也十分活跃。千多年前长沙窑首创用自己的原创诗文,装饰产品。休闲时吟、阅可了解到,那个时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如:有画面感的佚名《夜约》诗:“夜浅何须唤,房门先自开。知他人熟睡,奴自禁声来。”(图1)诗中扬溢着民间十分浓厚的生活情趣,读后可强烈地感受那个时代“窑上人”平静、祥和、十分情趣地生活。劳作时“窑上人”也不忘对奔波万里之外亲人的思念,如“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这首诗,无意中为我们留下了铜官“窑上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足迹。长沙窑是一个有思想,会写故事,会讲故事也会写诗的窑口。

图1 夜浅何须唤…

2 会画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古代有崖岩画,绢本绘,纸绘,铜官“窑上人”却史无前例地将中国具象画技搬移到瓷质器上,在洞庭湿地石渚采风、取样创作写意画装饰产品,劳作之余,首创了写意绘画,为中国绘画增添了一个新的画系。(图2图6)铜官“窑上人”藏美于陶、具象泄真、抓住市场的视觉,留下大量唐代瓷质绘画遗珍,反映古人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欣赏。长沙窑是一个有思想的绘画高手,也是创造、发明,写意画的窑口。

图2 写意绘画

3 会书法

中国书法到唐代逐渐成熟,行、草、楷、隶 四大书法体系已形成。唐代还涌现:“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四大楷书大家。长沙窑将这些书法,全部运用于陶瓷器物中装饰,利用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书法、阿拉伯文书法,毛笔艺术点缀产品(图7)。过去我们仅仅只是从外贸方面总结其成就。未视为中国陶瓷史上书法艺术。与同代四大楷书颜、柳、欧、赵大师不同,铜官“窑上人”不是简单的抄袭、临摹,佚名的“窑上人”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观察、体验,富于创造性、发明了影响后世的“瘦金体”。长沙窑是一个有思想、极有个性,会书法的窑口。

图3 胡人乐器

图4 胡人吹笛

图5 古琴

图6 绘画 壶

图7长沙窑书法(残件)

4 会乐器

古代关于平民使用生产乐器、玩音乐的记载并不多。出土长沙窑器物模印贴花的图案中,集中了上十种中外乐器。(图3、图4)给人的印象是,长沙窑是一个懂音乐的窑口,出土文物中不但有中国常见的琴、笛、鼓遗珍与绘画,还有东非的打击乐手鼓,波斯地区串板、铃鼓、排箫,欧洲的竖琴,“胡人乐舞”的图案(图8),这些不断冲击音乐人们的视觉,引人思考。长沙窑是一个有思想,会做、会玩,懂音乐、懂情调,古代少有的窑口。

5 会贸易

在农耕社会,人民生活、生产几乎全靠自给自足,小手工业者们在社会缝隙中求生存。在这种经济、社会环境下要完成跨省贸易,境外大流通、大物流、大贸易,是很难之事。长沙窑身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交通、通信落后的时代,将产品远销全国16省、市100余个地区,甚至境外23个国家,定有一批敢为人先,类似马云式的市场营销高手。正如长沙窑出土铭文瓷片上所述“酒盏石州供,花楼船不空。载入淮南(道)…。”长沙窑通过扬州平台,借助隋唐运河,扬起贸易之帆,将产品广销全国、世界。长沙窑在那个陌生的年代,是一个爱折腾、爱吐槽、市场上十分活跃、不安份,会做生意的窑口。

6 会交流

在没有现代通信的古代,人类的交流,主要是人与人接触式语言的交流,和物与人的交流,而互获信息。铜官“窑上人”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开始人与人对外交流同时,更多是通过器物的造型语言、绘画语言、雕塑语言、色彩语言、诗文题记等非发声语言,实现对外不断扩大的交流,商界常言:人叫人难应,货叫人点首而来。在相互交流中,长沙窑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善用他山之石为己所用,不断进取。如:采用书法、绘画、诗文、模印贴花技艺等艺术元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内涵。长沙窑很好地利用了古代的第二种交流方式,管控、促销产品并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就。长沙窑是一个目的性很强,具有包容性,懂得交流、会交流的窑口。

7 会设计

产品设计理论是公元18世纪以后才有。但设计理念、实践,公元9世纪长沙窑已开始。出土的长沙窑产品不论在器形、品种、式样、图案装饰,钧在当时各窑口之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市场的差别设计,海外版与内销产品,从器形到纹饰,均超过汉字文化区的理念,千多年前,年铜官“窑上人”能准确扑捉到万里之外市场信息,精准掌握印度、波斯文化元素,设计、生产具有西域风格的产品,在没有任何现代化通信工具下,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长沙窑是一个有超前思维,懂得设计理念的窑口。

8 有产品设计思想的窑口

唐中后期长沙窑快速的发展,短期内取得与北方邢窑、南方越窑三分天下的成就,并成为中国瓷器出口的外贸大宗,故然有南方少战事,天时外因,这是长沙窑发展机遇,并非特别恩惠长沙窑专有,临近的岳州窑与长沙窑同样的天时,却衰落,长沙窑的成功,除了以上“七会”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有开发产品的设计思想,内因的作用。从战略层面总结,长沙窑抓住了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机遇,得益于思想的创新、理念上的突破,并不凡地表现在紧扣消费对象、提取产品市场地的文化元素,和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新工艺、制度等方面的设计创新。

8.1 产品设计树立了符合贸易规则的市场理念

种种的出土信息表明,长沙窑历史上的成功、发展,得益于对市场的精准的研究、措施对路,勇于操作。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开发,铜官“窑上人”准确掌握公元8、9世纪西亚波斯地区,萨珊王朝“以瓷代银”的利好政策,和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文化,针对性设计开发与国内明显不同的产品,如:仿波斯金、银器瓷壶;捶揲工艺瓷碟;仿浮雕模印贴花瓷罐;无动物图案的云纹彩碗;有图腾作用的阿拉伯文书法器物纹饰;和波斯人喜爱的椰枣树等装饰图案;胡人乐舞与乐器等。长沙窑出口产品的域外特色,打破了邢窑、越窑固守本土文化,青一色的汉文化产品模式。“黑石号”沉船上,波斯人采购长沙窑、邢窑、越窑产品的比例悬殊(84% 0.47% 0.32%),表明:长沙窑荣获唐代外销大宗并非虚荣,“海上丝绸之路”沿途23国长沙窑器物遗珍被发现,和46国的国家博物馆,(包括全球四大博物馆)收藏长沙窑遗珍表明:千年前铜官“窑上人”先进的市场理念用于产品设计是外销成功的主因。

8.2 在建立牢固的市场观念基础上,长沙窑成功得益于新技术的使用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

研究发现:长沙窑产品设计实践,不论是产品的使用性还是装饰艺术性均表现不凡,不仅是DIY的整合高手,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上也是相当出类拔萃的。经各地考古发现,长沙窑产品器物造型,涉及12大类、300余个品种、上1000式。并在文化、装饰、色剂、烧成、工艺、技法、热工设备等方面,均有自己的创新。千多年前,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曾取得二十一个中国之“最”,(参见《百问长沙窑》广东经济出版社,2016年第24页)表明:长沙窑在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经营理念下,内修其功、抓住了取得市场成功的核心,大量使用新技术设计开发新产品,是长沙窑成功的关键。

8.3 采用对路的软措施、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使之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形成长沙窑特有的软实力,是长沙窑百年辉煌,成功的重要保障。

如:管理、制度层面上,较好地设计解决了大生产、大流动所遇到的技术、分工、资本、利益分配、组织管理面临的等重要问题。又如:流通领域,设计采用异地商品销售专卖代理制,产品宣传创新采用具有穿越感的广告策略、价格策略;固定资产等投资采用按园门入伙实物、劳务非货币原始股份制形式;生产采用一窑一品专业化分工生产模式,契约定货制等措施,较好地解决商品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长沙窑大生产、大流通的顺利进行,和快速、规模的发展。

图8长沙窑模印贴花胡人乐舞一组(局部)

虽然长沙窑企业群在成功的路上,因无情的战争,嘎然而止,并被封尘千年,但他们的成功光环,仍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与研究。总之,长沙窑决非是一个简单的民窑,他是一个有文化、有理念,充满设计思想、内涵丰富的多彩窑口,长沙窑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千年实物遗存,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太多的十分宝贵的设计方面的精神财富。铜官“窑上人”是一个紧紧围绕市场核心,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制度,发明、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大国工匠。

陶瓷不仅是土与火的艺术,也是科学、社会、历史的综合产物,它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更是社会的。因此,探讨长沙窑,不能仅仅只是从考古学、工艺学、美术学少数领域去研究,还应该有:经济学界、文学界、哲学界、交通界、文化界、社会学、设计艺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收藏家、工艺师、经营者、设计者等多领域的人员参与,通过体制内、外,国内、国外同仁们花点时间,采用不同方式探讨,才能全面解读、重塑长沙窑。

[1]吴跃坚.唐风妙彩—长沙窑精品与研究[M].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21.

[2]李效伟,吴跃坚主编.南青白北长沙彩[M].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126.

[3]李建毛.湖湘陶瓷 长沙窑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80.

[4]长沙窑珍品新考[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12.

[5]李效伟.长沙窑大唐文化辉煌之焦点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81.

[6]吴小平.百问长沙窑[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2016: 1.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GYMS007)

吴小平(1953-),男,高级职称,长沙铜官七板桥陶艺有限公司“窑上人”工作室创始人。E-mail:13308468498@126.com

2015-11-05

猜你喜欢

窑口长沙产品
长沙之旅
明清鱼纹瓷器装饰研究
元代出土瓷器鱼纹装饰研究
浅谈延长窑口浇注料寿命的措施
宋代“窑系”概念考辨
我眼中的长沙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