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 桐 栽 培

2015-12-22文/林

林业与生态 2015年10期
关键词:油桐立地条件行距

文/林 森

油 桐 栽 培

文/林 森

一、造林地选择

油桐在我国南方山区广为栽培,其林地选择要注意坡向、坡位、坡度和土质情况,宜选择阳坡和半阳坡,且坡度在20°以下、海拔高度300~600米的山谷、山腹和山腰为油桐丰产造林地。山顶、山脊、亢阳和土壤干燥的地方不宜种植油桐。油桐适合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土壤或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钙、锰、镁适量的土壤上生长,一般以板岩、页岩发育的黄壤、红黄壤,紫色页岩、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为宜,西部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也非常适合油桐生长。低丘红壤地区种植油桐时要注意多施有机肥,并施用适量石灰。

二、整地

1、整地方式。油桐整地分为全垦整地和局部整地。全垦整地适合于坡度较小(一般小于10°),立地条件好及进行桐粮混种、纯林经营的地域。全垦整地分为三个步骤,即炼山、冬垦和造林前的林地整理。

在坡度较大(大于10°)、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域适合局部整地。局部整地有梯状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梯状整地水土保持好,适于缓坡度(15°以下)的地块,先按等高线放样,按样线开梯。一般采用半挖半填的方式,把坡面一次性造成水平台阶。梯面宽度因林地坡度和栽培品种不同而异。坡度越大,梯面越窄。一般每梯种植一行油桐。

带状整地适于坡度较大的地域,一般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沿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在开垦带种植油桐,带与带之间不开垦。

块状整地适合于石质山区坡度较大、土壤疏松的地域,在种植点周围整地。整地深度要求达20~25厘米,一般栽植穴约1.0米×1.0米×0.7米大小。基肥施于栽植穴内。

2、造林密度。油桐造林密度的确定因品种、立地条件、经营方式及经营水平不同而略有差异。具体而言,树体高大的品种宜稀,矮小的品种宜密;经营水平高的宜稀,经营水平低的宜密;立地条件好的宜稀,立地条件差的宜密;平地宜稀,坡地可稍密;南坡、西坡宜稀,东坡、北坡可稍密;土层深厚宜稀,土层浅薄宜密;土壤肥沃宜稀,土壤贫瘠宜密;石灰岩区宜稀,页岩区宜密;行距宜稀,株距宜密;桐农混种宜稀,纯林经营宜密。

小米桐类品种纯林经营的栽植密度为:立地经营类型达一级时,最佳密度范围为495~555株/公顷,即栽培株行距为4米×5米或4米×4.5米;立地经营类型为二级时,最佳密度范围为630~720株/公顷,即栽培株行距为4米×4米或3.5米×4米;立地经营类型为三级时,最佳密度范围为750~945株/公顷,即栽培株行距为3.5米×3.8米或3米×3.5米。

三、栽植

1、栽植季节。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直播造林,一般都是选择春季油桐萌动前,而且通常都是先植树林,后直播造林。即立春(2月上旬)至惊蛰(3月上旬)期间进行。

2、栽植方法。根据所用材料不同,油桐造林方法可分为直播造林和植树造林。油桐在实生繁殖条件下,树形和结实等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比较高,所以一般采用种子点播造林或实生苗造林比较多。

3、直播造林。将优良品种的种子直接点播在林地上,出苗成林、不需移栽的造林方法。直播造林是油桐林营造的传统方法,特点是方便省工。直播造林用种必须是来自经过鉴定的优树种子,应从种子园或优树上直接采集。种子气干重200~220粒/公斤。播种方法: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挖穴,施足腐熟基肥。每穴播放经催芽处理的种子2粒,复土5~7厘米,上覆一层干草。注意种子不能直接播在肥料上。

4、植树造林。将苗圃培育的优质品种的嫁接苗和实生苗定点栽植在经过整理的林地的造林方法。实生苗:选用苗高80~100厘米,地径1.2厘米以上苗造林;嫁接苗:选用苗高60厘米、地径1.0厘米以上,根系长度25厘米以上,顶芽饱满苗造林。造林前定点挖穴,每穴施腐熟的土杂肥10公斤,桐饼0.5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上覆表土。填坑与施基肥必须在造林前15~20天完成,以免发酵烧死苗木。栽植时,于造林坑中挖一大小为40厘米×40厘米×40厘米的穴,将油桐根部和茎部放入穴中,使根自然舒展,将细土填入穴中,填至一半时,将树苗稍稍用力提起,然后将其它土填入穴中,一边填一边踩实。填完后浇3~5公斤压根水,再覆3~5厘米的松土和稻草,以保持土壤湿润。

四、整形修剪

油桐第2年开始分枝,主枝为轮生,然后1年1层。油桐顶端优势明显,具有自然的中央主枝,通过整形修剪能够培养成理想的3~4层中央主干型树冠。若顶端优势去除,其潜伏芽萌芽能力很强。若幼树高达1米以上还不分枝,需要剪去顶芽促进分枝。待长出4~6个主枝后,将最上面的一个枝扶为主干,其余作为第一轮主枝。以此方法,可以控制各轮侧枝生长。当一轮分枝达6~10个时,可根据空间的均匀分布,疏去弱枝和密枝,以形成良好的树冠。

幼树的整形修剪一般在生长季节进行,而成年树的修剪一般是在冬季或休眠期进行。主要剪去弱枝、干枯枝、病虫枝、过密枝、交叉枝和重叠枝。

五、施肥

造林后第2年追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6月上中旬施氮肥,每株施尿素25克,或硫酸铵50克。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除施用氮肥外,还需适量钾肥,一般用0.1%水溶液喷施,以促进枝条的木质化。第3年追肥与第2年的时间、次数、肥料种类都相同,施用量可增加50%。

成林的施肥通常在冬季结合土壤垦复时施用。具体方法是油桐树周围挖沟、埋入土中。追肥需要很快吸收,一般使用化肥。花前施肥为促进开花,以施氮肥为主,适当辅以磷肥。果实膨大期,一般采用沟施,也可进行叶面喷施。缺少某种元素时宜用喷施,施肥量应根据立地条件和树龄而定。

六、中耕除草

冬垦。一般在冬季进行,深翻20~25厘米。用耕牛犁山的垦覆办法可大幅提高工效,垦覆效果好。横耕有利于保土蓄水,一般从山脚开始,自下而上犁耕。

夏铲。松土深度一般为10厘米左右。铲下的杂草埋在桐树周围,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条件。

猜你喜欢

油桐立地条件行距
又见油桐林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樱花谷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湘西州森林生态研究实验站国家油桐种质收集保存库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接穗品种等因素对核桃嫁接改良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