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在中国

2015-12-22陈玖玖

中国环保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融资绿色

陈玖玖,涂 俊

(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2.中建投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1)

绿色建筑在中国

陈玖玖1,涂 俊2

(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2.中建投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1)

回顾和梳理了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现行标准和修订后的新标准;展示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针对绿色建筑融资难的问题,提出将“绿色租赁”作为节能减排与金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必将在助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绿色租赁

1 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及现状

绿色建筑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并随着人类行为对当地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被日益关注,人们掀起了有组织的绿色建筑运动。部分有识之士强烈地意识到,高耗能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而以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代表的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先导。进入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发展至今,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单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并发展了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和评价体系。

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我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于2006年出台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给出了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地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2008年至2012年底,国内的绿色建筑项目蓬勃发展,同时也是绿色建筑技术大力发展的时期。至2013年5月,全国共约有900个绿标项目和267个注册LEED的项目(见图1)。

图1 中国绿色建筑项目发展示意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的过程。2001年,我国首本关于绿色建筑评估的手册《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面世;2003年《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出台,并成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研究课题之一;随着2006年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的颁布实施,各省市也纷纷制定颁布了当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近日,国家建设部发表公告,新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3年6月8日,全国通过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的建筑项目共1014个,其中一星级376个,二星级404个,三星级243个;公共建筑455个,居住建筑559个,工业建筑7个;设计标识项目966个,运行标识项目仅55个(见图2)。在地域分布上,绿色建筑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力度有所区别,数量排名前六名的城市为:深圳95个,苏州87个,上海85个,北京51个,天津43个,南京和武汉以31个并列第六位(见图3)。排名前五名的省市为: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天津。整体而言,从数量上看,东南部发达地区远超西北部偏远地区,南方超过北方。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绿色建筑总面积将达10亿平方米。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鼓励和支持,目前国家对绿色建筑采取的是“强制推行 + 财政鼓励”的政策。2012年2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明确: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推动有条件地区开展强制性推广绿色建筑试点,启动绿色建筑区域推广示范工作。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文件则要求: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同时,国家和各地政府还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对经过审核、备案及公示程序,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2012年的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

图2 绿色建筑数量统计

图3 绿色建筑地域分布

2 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简称“设计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简称“运行标识”),设计标识是运行标识的基础,两者区别如下表所示。

现行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含六类评价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行管理。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项;一般项是指一些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可选项;优选项是难度更大和要求更高的可选项。按照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由低至高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绿色建筑的设计标识与运行标识的区别表

修订后的新标准GB/T50378-2014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尚未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新国标将更合理,新国标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在现有标准的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3)调整评价方法。对各类评价指标评分,在每类评价指标满足最低得分要求的前提下,按总得分确定等级。相应地,将现有标准中的一般项和优选项合并为评分项。

(4)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高和创新。

(5)明确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

(6)修改部分评价条文,并对所有评分项和加分项赋以评价分值。

3 中国的绿色建筑适用技术

绿色建筑强调“因地制宜”,因此,任何技术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建筑,本文列举了目前在中国应用较为广泛,同时通过实践证明较有效、适合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切忌技术堆砌。

3.1 营造区域微气候

用绿化遮蔽或替换项目周边的硬质路面,优先种植当地的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对乔木、灌木等进行合理配置,以减少热岛效应,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声的目的,营造绿色、舒适、生态的室外区域微气候环境;设置屋顶绿化或垂直绿化,降低建筑的空调负荷,同时改善室内、外环境;通过雨水渗透、滞蓄、收集设施控制场地内雨水径流的排放,减轻市政排水压力,维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4)。

图4 营造区域微气候的绿化方式

3.2 高性能建筑围护结构

根据建筑功能、造型和地域气候特点,合理采用高性能围护结构、外遮阳和内遮阳,减小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如图5)。

图5 高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示意

3.3 自然通风

通过可开启外窗或通风换气装置,过渡季及夜间,引进室外新风进行通风换气;采用烟囱、风帽、通风窗等设备加强自然通风;在裙房设置中庭,利用中庭天窗自然通风;以此全部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源(如图6)。

图6 自然通风技术示意

3.4 自然采光

优化建筑布局及形体,采用反光板、中庭天窗以最大限度引入自然光,利用天窗、光导管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以减少照明电能的消耗(如图7)。

图7 自然采光技术示意

3.5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充分、合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合理采用地源热泵、海水(江水)源热泵、地道风等技术,减少电能的消耗(如图8)。

3.6 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

合理采用各项节能措施(如冰蓄冷、热电冷三联供、冷却塔免费供冷、空调冷凝热回收、新排风热交换、VAV变风量、变频调速泵、自然通风、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采用节能灯具、LED灯及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的整合,降低空调和照明的能耗。

图8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3.7 高效节水系统

合理采用中水等非传统水源,用于冲厕、洗车、室外地面清洗、绿化及景观用水补水;优先采用地表水、雨水,采用渗灌、滴灌等技术;采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龙头、坐便器、节水淋浴器等手段减少用水(如图9)。

图9 高效节水系统示意

3.8 绿色建材

采用可循环、可再利用建材,运用玻璃、铝合金型材等可再循环材料;减少聚氯乙烯(PVC)等不可循环材料的使用;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等高性能材料,节省材料用量;采用低放射性、低污染的无害化材料,生态环保;尽量采用本地建材,减少运输成本。

4 解决我国绿色建筑的融资难题

当前,阻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成本与融资。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考虑,绿色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在启动运营之后长期、逐步实现节约成本。但从目前的主流技术看,前期投入的成本要比普通建筑显著增加。现有研究发现,根据具体条件的不同,绿色建筑的成本一般比普通建筑高5%~15%。虽然可以通过后期节省运营维护成本来抵消这部分增量,但生产建造期的短期融资仍面临困难。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一些创业企业已经研发出了成本相当甚至低于普通建筑的新型绿色建筑技术。但这些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期,很难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如果创业者又不愿意向创投资金让渡股权,则融资也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从主流融资渠道看,绿色建筑与普通的房地产项目融资渠道并无二致,基本上以银行贷款和房地产信托为主,一些房地产企业会通过增发或发行债券来获取新的资金,一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也会采用BOT模式建设。但是,在我国当前“融资难 + 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房地产融资渠道受到打压,“误伤”了绿色建筑的融资渠道。考虑到绿色建筑会更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特点,因此建议在传统融资渠道之外,也可从设备端入手,通过融资租赁公司筹集资金。

融资租赁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件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出租人以协议价格向承租人转让租赁物的所有权。其主要优点包括:1)融资租赁模式将初期一次性大额支付转化为长期小额租金支付,恰好与绿色建筑长期运营、成本集约、逐步增效的特点相吻合。2)与银行、信托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受限不同,融资租赁的行业限制较少。3)融资租赁将“融资”与“融物”相结合,加上分成租赁、售后回租等业务模式的支持,使得融资租赁公司能够与房地产企业、绿色建筑技术和设备供应商等各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4)通过科技园区代为承租或创投资金担保等增信方式,融资租赁可以为绿色技术创业企业提供相对低成本而又不稀释股权的融资服务。

近年来,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猛,总规模从2007年的240亿元猛增到2014年8月的2.7万亿元,且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市场渗透率的提高,未来的增长空间仍然较大。“绿色租赁”作为节能减排与金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必将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5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建筑业必须转型,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筑业的必由之路。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应该走自己的道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精心设计、可靠施工、科学管理、高效运行,真正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在融资方面,主流的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等模式受到限制,未来可以更多地采用“绿色租赁”模式,实现房地产企业、绿色建筑技术和设备供应商、融资租赁公司等多方共赢,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融资结构。

Green Architecture in China

CHEN Jiu-jiu1, TU Jun2
(1.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Beijing 100045; 2.JIC Leasing Co., Ltd, Beijing 100031, China)

The paper reviews and hackl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status of China green architecture; presents the current standards and the revised new standards of evaluation labelling of green architecture; brings forth the gree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ies which are used widely and adapted to the situation of China at the present time. Aimed on the difficult problems of fund-raising in green architectur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t combined point which takes “green leasing” a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s well as financial innovation. It will bring into play the bigge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green architecture.

green architecture; evaluation standard; gree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green leasing

X322

A

1006-5377(2015)02-0045-05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融资绿色
绿色低碳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融资
融资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月起实施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