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大数据成风口

2015-12-22海川

新经济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政府信息

文/海川

政府大数据成风口

文/海川

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有效手段

在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下,万里长征式的办证审批,“我妈是我妈”、“我还活着”之类的奇葩证明,还在某些地方接连上演。除了深化行政改革、加强监管监督外,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从信息技术层面进行突破也是非常必要的。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有效手段。

大数据,这个互联网和新经济领域最火的概念,再次走进了国务院常务会议。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这意味着我国大数据发展迎来顶层设计。会议认为,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业界通常用4 个 V(即 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一是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据国际知名数据公司IDC 提供的更为复杂的新数据已经出现,而且生成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IBM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40万亿GB的水平。

二是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大数据来源种类丰富,更为复杂的新数据已经出现,社交网络数据、网络日志、存档数据和传感器数据、地理位置信息都属于人们在分析中关注的新数据源。

三是价值密度低(Value)。虽然每天产生25 亿GB数据,但其中只有接近0.5%的经检测数据才具有分析价值;四是处理速度快(Velocity)。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也越来越多,如何快速地处理这些数据并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

总理对大数据寄予厚望

在李克强眼中,大数据在科学决策、优化服务、行政监管、投资审批、灾害预防、审计调查等领域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6月17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提高行政效能。会议确定,一是加快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开放共享。二是推进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依法及时上网公开行政许可、处罚等信息。三是在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用政务“云”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效率、造福广大群众。

2015年年初,李克强在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就曾指出,“人在干,云在算”。他表示,大数据可以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失信市场行为无处遁形,权利运行处处留痕,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

2015年2月,在谈到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时,李克强也表示,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14年底,在接见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时,李克强指出要创新审计方法,注重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效率。

除了提升各部门工作效率,大数据还有助于官方在“放”的同时做到“管”好。2014年中,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此举意味着官方将不再通过在准入问题上设置高门槛来筛选企业,而是通过让阳光照进市场的方式让失信者无处遁形。而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部门间互联共享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

大数据时代政府不能落伍

数据是基础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要素。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应建设政府大数据,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公开和共享;另一方面应承担起引领、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使命。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人对建设政府大数据还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认为政府部门不存在大数据,具有权威性和高价值的政府数据不符合大数据“规模大、形态多、变化快、价值低”的特点;二是政府部门不需要大数据,产业界和应用行业是大数据的发起者和淘金者,大数据对政府工作没有太大价值。

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份报告指出:“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如果按照它给出的测算方法,北京市政府部门数据开放的潜在价值可达3000亿—5000亿元;按此推算,全国政府部门数据开放的潜在价值可达10万亿—15万亿元。

国务院此番通过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己带头,做好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会议强调,要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会议指出,要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在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如何管理大数据,我国各部门还缺乏统一标准,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精细分析仍处于探索阶段。公安部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网络安全与治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周国民说,大数据要解决一种集约式的运行模式,必须挖掘出应有的价值,服务于各行业的需求。“政府大数据必须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而不仅仅是将原来分散管理的业务数据集中起来提供给政府部门内部办公使用。” 周国民说。

对于数据共享的重要性,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各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神州数码感触颇多。该公司表示,长期以来,智慧城市领域发力的核心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各个部委之间的信息孤岛难以打通,多项服务无法统一。

神州数码控股董事局主席郭为指出,官方消除信息孤岛的举措,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会产生明显的助力。他表示,在政府数据开放的要求和规则下,大数据领域的企业可以通过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汇集城市的各类基础性数据(政务数据、商业数据等),在进行数据脱敏后,通过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以此为基础,广大年轻人和创业者就可以利用政府开放数据和其他相关开放数据,开发出成千上万为百姓民生服务的丰富多彩的应用,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在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会议强调,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着力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建立市场化应用机制,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大数据产品体系,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

不动产登记联姻大数据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提出2017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以下称信息平台),并在通知中提到“国土资源云”概念。这意味着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全面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根据通知要求,2015年下半年各地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2016年基本完成各级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2017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平台的总体部署。要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把信息平台搭建在国土资源部统一建设的“国土资源云”上。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国土资源部负责信息平台顶层设计,统一组织信息平台开发,各地要立足已有基础,升级改造已有信息平台及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扩展功能,“不是推倒重来,不能搞重复建设”。

据了解,信息平台面向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动产审批和交易主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社会公众四类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共享交换、信息依法查询等服务。通知还提到要加强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等部门间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的互通共享,提供不动产登记资料的依法查询。

专家表示,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服务,有利于方便群众办证,提高办证效率,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不动产登记信息更加完备、准确、可靠,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但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数据整合成为其难点。这么多年来,一方面住房、土地、林地等分散在各个部门登记,内容、标准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各市县的信息化存在差距,部分县市信息化较差,历史的房产、土地等信息仍以纸质为主,缺失和错误较多,仍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孙宪忠研究员表示,不动产信息最大的亮点是登记从分散到统一的变化,这是一大进步。孙宪忠认为,如今成立的不动产登记局,整合了原先房产、农业、林业、住建等部门的部分职权,“新部门如何重新系统化,如何让几方登记的数据、权利不至于发生碰撞、摩擦,这都是要解决和思考的”。

15万亿元

北京市政府部门数据开放的潜在价值可达3000亿—5000亿元;按此推算,全国政府部门数据开放的潜在价值可达10万亿—15万亿元。

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大数据治国可以带来明显的技术红利,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是一大挑战。今年发生的支付宝大规模故障、携程网因“内错误操作”宕机近12小时等案例无一不在昭示着大数据时代的巨大风险。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丁丽萍表示,随着“互联网+”战略的逐步实施,大数据、物联网、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给这些关键领域带来的网络安全方面的挑战巨大。从大数据的角度看,这些领域都存有大量重要的和敏感的信息,这些集中存储的大数据价值很高,因而很难保证绝对安全,已经发生的多次针对一些系统的拖库和撞库事件已经说明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所长刘权特别指出,政府大数据正成为网络攻击的显著目标。在网络空间中,政府大数据成为更容易被“发现”的大目标,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度。他说,一方面,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海量的数据,也意味着更复杂、更敏感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吸引更多的潜在攻击者,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目标;另一方面,数据的大量聚集,使得黑客一次成功的攻击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无形中降低了黑客的进攻成本,增加了“收益率”。

对于数据安全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将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完善产业标准体系,依法依规打击数据滥用、侵犯隐私等行为。让各类主体公平分享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制度和创新红利。

专家建议,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刘权表示,政府大数据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尚未直接以专有名词被我国政府提出来给予政策支持。他建议加大对大数据安全形势的宣传力度,明确政府大数据的重点保障对象,加强对敏感和要害数据的监管,加快面向大数据的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推动基于大数据的安全技术研发,培养大数据安全的专业人才,建立并完善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

周国民建议,要审慎研究数据开放的领域、类别和数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开放后共享数据的管理,不能让大数据的发展超出本级政府可以控制的范围。

此外,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前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府治理领域的应用尤其如此。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政策与法律,为数据的整合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数据整合应用的活力。

大数据和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早已显现,必须从技术和法规层面上保障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安全,完善用户个人信息的保障体系。法规层面应从标准和法律两个方面界定数据属性和销售许可,出台相应资质认证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数据隐私安全保障体系。

技术层面应使用大数据清洗、去隐私化等技术完成对客户隐私数据的隐藏化处理。此外,还应加快制定数据产权归属、保护以及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检索、授权应用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拥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等各方的责、权、利。

一方面,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海量的数据,也意味着更复杂、更敏感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吸引更多的潜在攻击者,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目标。另一方面,数据的大量聚集,使得黑客一次成功的攻击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无形中降低了黑客的进攻成本,增加了“收益率”。

猜你喜欢

政府信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订阅信息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必须真正落实责任
展会信息
完形填空三则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