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的《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5-12-22牛贞福国淑梅徐金强颜亚男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食用菌考核体系

牛贞福,国淑梅,徐金强,颜亚男,高 霞

(1.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济南250100)

《食用菌》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园艺、生物、植物保护、作物等专业的专业课,重点培养学生菌种制作、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过去该课程采用终结性考核,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性及创新性运用;该方式题型单一、答案单一、时间单一、形式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无法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业水平。

要想全面、客观、及时、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从考核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教育功能。因此,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职业能力的《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1 形成性考核概述

根据布鲁姆的观点,课程考核一般分为形成性考核(Formative assessment)、终结性考核(Summative assessment)和诊断性考核(Diagnostive assessment)[1]。所谓形成性考核,是与终结性考核相对的一种考核形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的依据[2]。形成性考核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态度、效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评,也可对学生课程学习进行阶段性考核和测试,是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3]。

2《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2.1 课程考核目标 在目前各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开放式教育体系下,构建《食用菌》课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菌种制作、食用菌生产管理、产品加工销售等内容的全面测评,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促进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培养符合生产一线需求的食用菌专业人才;同时也可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和监控教学全过程。

2.2 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思路 从体系设计定位来说,《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绝不仅仅是平时作业,它在课程目标、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以及所占分值等方面均表现出与传统考核不同的特点。在《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当着重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否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二是能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三是如何确保课程考核结果的可信度。

2.3 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食用菌》紧紧围绕职业能力,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构建了四大教学项目和14个任务[4],建立了《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表1)。

2.4 形成性考核项目组成 《食用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对相关理论知识、方法技能、职业素养进行考核,实现培养学生食用菌生产职业能力的目标。《食用菌》的每个考核项目都包括基础知识、职业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素养4个部分(表2)。

2.5 评价标准

2.5.1 教师评价标准。教师在《食用菌》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口试、讨论、辩论、小组作业、论文、实际操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从而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进取精神和人格品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发现有考核不合格的学生或者部分知识掌握不够的,及时调整,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教师评价标准如表3。

2.5.2 小组评价标准。小组评价是学生完成课程项目、任务时,对小组内成员的操作规范、团队协作、组织纪律、生产方案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并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小组评价标准如表4。

表1 《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

表2 《食用菌》形成性考核项目内容

表3 《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教师评价标准

2.5.3 个人评价标准。个人评价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项目、任务的同时,对自己的主观性、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进行考核,以帮助学生形成切实有效的个人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个人评价标准如表5。

3 形成性考核的应用效果

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非常关注每一个项目的考核成绩。由于形成性考核体系中每个任务都有具体考核标准,学生可参照标准要求自已,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该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要求,从接受任务、分析任务,到收集相关资料,设计方案,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全部过程均由学生完成,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每完成一个课程项目的学习都有很大的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

表4 《食用菌》形成性考核小组评价标准

表5 《食用菌》形成性考核个人评价标准

该评价体系改变了原有教学模式。基于职业能力的《食用菌》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有课程内容的安排均围绕工作任务来展开,融“教、学、做、考”于一体,课堂与实训场地为一体,教学内容与未来工作任务相一致,食用菌理论知识融入各项操作任务之中,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比拼,不再为考试而考试,而是把它作为衡量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

该评价体系实现了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食用菌生产过程的每项操作技能都必须规范,否则易导致杂菌污染和产量、质量降低。为评价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采用示范教学法。在综合技术的教学内容中选择的是典型食用菌生产项目,根据食用菌生产工作流程,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引入项目、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制订方案,学生实施方案并出具实验报告,最后进行项目考核评价。多种教学法有利于对学生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评价。

4 实施形成性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形成性考核在教学中要优于单纯依靠终结性考核,但是在实施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科学设计考核的内容,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4.1 考核内容要尽量量化 把各项考核量化以后,可以避免主观、人情分,真正达到形成性考核的目的。

4.2 考核多样化 考核内容和形式都要多样化,可以采取上课回答问题、小组协同作业,论文、实践操作、辩论等方式。

4.3 加强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阶段性考核记录。教师工作量增加,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将课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记入工作量,以调动广大教师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之,通过《食用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建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更加注重知识应用,可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形成“教、学、做、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董坚峰,徐斌,曾明星.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6 -118.

[2]李家林.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28):15-17.

[3]李萍.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的设计与质量监控[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65 -67.

[4]牛贞福,国淑梅,王鹏,等.基于项目教学的食用菌栽培课程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20-4221.

猜你喜欢

食用菌考核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内部考核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