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三期体系构建

2015-12-22陶忠芳万玉衡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安徽合肥230001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防护林营造水土保持

陶忠芳,席 庆,万玉衡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安徽合肥230001)

安徽是长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省份之一[1],1990年安徽省启动长防林建设,1992年正式列入国家长防林体系一期工程建设范围。1996年引入德国政府赠款建设长防林重点工程[2]。安徽长江防林一期工程区位于皖西南,包括潜山、岳西、宿松、太湖、望江、怀宁、枞阳、贵池、东至9个县[2]。淮河防护林工程建设自1996年开始启动,涉及30个县,目前已初步形成多林种生态防护林体系。从“十五”开始,长防林与淮防林两项工程合并,统称长防林二期工程,长防林二期工程(2001~2010年)范围涉及17个市(地区),93个县(市、区)。资金投入主要有国债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工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4亿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1.2亿元[2]。目前,安徽的长江防护林、淮河防护林、巢湖防护林已经一起被纳入国家长防林建设重点工程[3]。

1 建设范围及重点建设区

1.1 建设范围 安徽省长防林体系建设三期规划是在全省长防林二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在17个市、103个县(市、区)范围内,根据地理位置和特点,总体布局分为黄淮平原水土保持堤岸防护治理区、大别山桐柏山江淮丘陵水土保持治理区、长江中下游滨湖堤岸防护治理区和天目山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治理区4个区(表1)。总行政区域面积12 027 732 hm2。

1.2 重点建设区 结合安徽省省级规划任务表,针对其生态区位重要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问题突出程度等指标,对此次规划区范围内的部分县(市、区)进行重点建设,主要包括六安、安庆、黄山等15个市41个县(市、区)(表2)。

2 建设目标

三期规划从2011年开始,建设期10年,分2011~2015年、2016~2020年2个阶段,到2020年达到以下目标。

2.1 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低效林改造等技术措施,结合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建成以各类防护林为主体,农田林网及绿色通道为网络、城镇绿屏为节点的生态防护林体系,着力提高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到2020年,工程区增加森林面积522 986 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31%(最新数据是27.53%,来源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安徽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2009);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559 430 hm2,水土流失总量减少2 311 697 t,显著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及影响。

表1 安徽省长防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分区范围

表2 安徽省长防林体系建设三期规划重点建设区域

2.2 建成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 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建设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到2020年,工程区混交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20%以上;森林类型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逐步提高,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2.3 建成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储备库 加强现有低效林改造等技术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蓄积量,建设以珍贵树种资源、大径级用材资源、生物质能源和种质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储备库。到2020年,工程区完成低效林改造面积418 739 hm2,占森林面积9.8%;森林蓄积量达到22 967.97万m3以上,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为47.5 m3/hm2以上。

2.4 构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区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原理,不断提高森林植被固碳能力和固碳水平,建成我国森林碳汇的关键区,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到2020年,工程区森林植被固碳量达5 539万t以上。

3 总体布局

根据地理位置和特点,总体布局分为黄淮平原水土保持堤岸防护治理区、大别山桐柏山江淮丘陵水土保持治理区、长江中下游滨湖堤岸防护治理区和天目山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治理区4个区。

3.1 黄淮平原水土保持堤岸防护治理区 区内有低山残丘、河间平原和黄泛平原。河流除淮河自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外,其他皆由西北流向东南,经淮河洪泽湖注入东海。位于该区的黄河故道是淮北平原风沙灾害严重区域。淮北黄泛区主要包括萧县、砀山、亳州、太和、界首5市(县)。其主攻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平原地区长防林绿化,以农田防护林网、防风固沙林、护堤护岸林为主体,全面绿化道路、河渠,构筑以保护农田为主、带网片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提高抵御风沙、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森林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功效,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淮河干流、支流生态区位重要性的区域建设水源涵养林。

3.2 大别山桐柏山江淮丘陵水土保持治理区 从安徽省水土流失情况看,大别山区水土流失最严重,金寨县、霍山县、岳西县等县(市、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区面积的50%以上,大别山主体部分位于该区,有梅山水库等大型水库,是安徽省水源涵养林建设重点分布区,该区大部分区域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位于该区。其主攻方向为大别山区营造以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江淮丘陵地区主攻用材林和防护林改;改良现有的低效防护林;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封山育林,避免人为干扰,稳定森林生态系统。

3.3 长江中下游滨湖堤岸防护治理区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基本对称分布于长江两岸,区域内江河湖塘交织,湿地资源丰富,众多湖泊集中成片,是安徽省长防林、血防林建设重点区域。其主攻方向为营造以护堤、护岸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的防护林;改良现有的低效防护林;修复防护林林带,提高其防汛、抗洪、护堤能力。

3.4 天目山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治理区 该区以中山、低山和丘陵为主,是安徽主要森林分布区,属皖南山区。其中歙县中北部、绩溪南部、徽州区西北部、休宁北部、黟县东部地区属于新安江中上游山丘区,新安江源头位于休宁县;宁国中部、旌德中部和泾县东南部属于水阳江、青戈江中上游地区;区域内部分县(市、区)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歙县、休宁县、黄山区、青阳县、旌德县等县(市、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区面积的50%以上。其主攻方向为皖南山区部分县(市、区)营造山核桃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经济林;营造水土保持林,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低效林改造,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改善生态环境。

4 建设总规模

4.1 营造林建设规模 营造林是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4]。由表3可知,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营造林建设规模为1 035 051 hm2,其中人工造林450 425 hm2,占43.5%,封山育林584 628 hm2,占56.5%。在封山育林中,无林地、疏林地封育73 402 hm2,有林地、灌木林地封育511 225 hm2。建设规模按林型分:防护林建设规模为769 612 hm2,占74.4%;用材林建设规模为144 127 hm2,占13.9%;经济林建设规模为107 788 hm2,占10.4%;薪炭林建设规模为5 097 hm2,占0.5%;特种用途林建设规模为 8 428 hm2,占0.8%。

表3 安徽省长防林体系建设三期规划营造林总规模 hm2

4.2 低改林建设规模 由表4可知,低效林改造的建设规模为418 741 hm2,其中防护林占52.4%,特用林占0.3%,经济林占22.4%,用材林占24.5%,薪炭林占0.4%。

表4 安徽省长防林体系建设三期规划低改林总规模 hm2

5 重大建设项目与规模

重点建设区主攻方向主要是在全面建设基础上,在生态区位重要、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实施重点建设项目。以达到带动工程建设发展和辐射其他建设区的目的。主要建设项目为淮河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大别山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林建设项目、皖南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林建设项目、淮北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长江中下游滨湖堤岸防护林区建设项目。

由表5可知,该区营造林工程(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总任务792 135 hm2,占整个工程任务71.3%。其中新建人工造林314 556 hm2,封山育林477 579 hm2。低效林改造面积318 188 hm2,占整个工程任务28.7%。

表5 安徽省长防林体系建设三期重点建设项目总规模 hm2

6 监测体系建设

在现有工程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的要求,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点,采用“3S”技术及设置样地等方法,规划建设完善的工程监测网络体系,对工程建设效益进行定点长期观测。主要包括工程营造林管理系统、工程效益监测系统、森林资源监管系统等。

6.1 工程营造林管理系统 以完成长防林营造林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为主线,建立安徽省市(县、区)营造林管理系统,对长防林体系营造林的规划、计划、作业设计、进度控制、检查验收和统计上报等各环节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对营造林建设现状和发展动态的信息化管理,解决基础信息收集分类查询的问题。

6.2 工程效益监测系统 效益监测的内容包括生态效益监测、经济效益监测和社会效益监测,突出生态效益监测。效益监测的方法:由若干效益监测站构成的监测网络体系。不同类型的监测站要根据监测工作需要,分别建设好气象哨、沟口水文站、坡面径流场、固定标准地、调查样地、集沙槽等设施(参照《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6.3 森林资源监管系统 以统一的林业资源空间分布信息为基础,用于森林资源管理业务,将全省长防林的相关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及时准确掌握长防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现状和动态信息,提高国家对资源利用的监管能力,形成对长防林体系建设的有效监管,解决“长防林分布在哪里”的问题,为规范安徽省长防林建设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为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提供现代化手段。

7 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安徽省目前有县以上科研机构14个,科技推广机构82个,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站2个。主要建设内容包括:①优良树种品种推广,推广面积为122 141.7 hm2,主要为杨树、油茶、山核桃等优良品种的推广;②育苗技术,推广面积为38 256.6 hm2,主要为湿地松、油茶、毛竹等育苗技术;③工程造林技术,推广面积为68 187.3 hm2,主要是造林方式、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等;④森林经营技术,推广面积为312 630.3 hm2,主要是抚育措施、林下套种等森林经营技术;⑤综合配套技术,主要是围绕病虫害防治、森林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技术,推广面积为3 214.0 hm2。

8 结语

安徽省长防林体系三期建设是“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构筑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生态防护林,将有效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大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生态质量,为和谐新农村建设夯实坚定的基础。

[1]陈建义,郑云峰,卢卫峰.安徽长防林二期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13,27(3):27.

[2]余遵本,郑亮.安徽长防林建设回顾与分析[J].中国林业,2001(10):38.

[3]傅军,黄荣来.安徽长江防护林工程区坡耕地混农造林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5):75-78.

[4]孙茂者,麻锡亮,李佐晖,等.浙江省长江防护林三期体系构建[J].华东森林经理,2012(3):32 -35.

猜你喜欢

防护林营造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水土保持
营造方寸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