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茬甜椒病毒病抗性品种筛选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5-12-22孙艳伟吴志会张尚卿韩晓清河北省乐亭县农牧局河北乐亭063600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
孙艳伟,吴志会,张尚卿,韩晓清*(.河北省乐亭县农牧局,河北乐亭063600;.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
近几年调查,甜椒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尤其夏秋茬棚室甜椒在棚膜揭开后更严重。我国甜(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繁多,病毒复合感染现象普遍[1]。湖南农业大学张竹青检测来自11个省的237份甜(辣)椒材料,有118份材料同时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毒,最高感染8种病毒[2],而育种单位主要针对CMV和TMV 2种病毒进行选育,忽视了其他病毒的检测,造成病毒病防治越来越难。笔者介绍了甜(辣)椒病毒病的主要病原,进行了6个品种的甜椒病毒病抗性筛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夏秋季甜椒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1 甜(辣)椒病毒病主要病原
我国甜(辣)椒病毒病病原主要有7种[3-6](表1),病毒常常以2~4种,最高8种复合侵染,症状复杂,主要表现花叶、蕨叶、斑驳、矮化、顶枯、条斑、坏死、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甜(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表1 甜(辣)椒病毒病主要病原
2 夏秋茬甜椒病毒病抗性品种筛选
唐山市丰南区为河北省甜椒种植基地,夏秋茬甜椒病毒病发生非常严重,2011~2014调查,平均发病率达10% ~50%,平均减产15% ~50%,菜农经济损失严重,夏秋茬种植面积越来越小,影响了该季节甜椒的正常供应。为了筛选出抗或耐病毒的优良品种,2014年收集了唐山地区产量较高的常用品种和新引进品种,共计6个,进行了病毒病抗性筛选试验,旨在为甜椒生产提供抗或耐病毒品种,满足各季节市场需求。该试验甜椒定植时期正是病毒病高发季节,有利于病毒病抗性品种筛选。
2.1 试验地点 唐山市农业科学院南埔,试验地为壤土,北面紧邻蔬菜大棚,周围露天蔬菜。
2.2 供试甜椒 SPH9011、卡迪索、SPW73来源于北京中农绿亨科技有限公司;幕田大方来源于北京百幕田种苗有限公司;早翠来源于北京现代农夫种苗公司;中椒七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3 播种方式 2013年6月2日播种,7月7日定植。播前施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 17∶17∶17),施用量为 562.50 kg/hm2。行距为60 cm,株距为40 cm,每品种每小区种植面积为48 m2,重复3次。试验期间,蚜虫发生严重时用吡虫啉防治1次,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烟青虫1次,其他同常规管理。
2.4 调查方法和产量统计 甜椒苗期至收获期间,观察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发病率和病级,每小区“之”字形取5点,每点调查10株甜椒,分别在7月7日、8月7日、9月7日调查记录感病株数及相应病级,统计病情指数;9月20日始至11月30日止收获健康果实,并随收获累计全部小区产量。
甜椒病毒病单株分级标准和群体抗性标准参照闫素珍等[7-9]的方法。单株分级标准:0级,植株无任何症状;1级,新叶明脉或轻花叶;3级,新叶及中部叶片花叶,或有叶片出现枯斑、坏死斑;5级,多数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或茎部出现条斑或坏死斑;7级,多数叶片畸形、细长,或茎秆、叶脉产生系统坏死、植株矮化;9级,植株严重系统花叶,畸形或严重系统坏死,植株明显矮化。群体抗性标准:免疫(I),病情指数为0;高抗(HR),病情指数为 0.1 ~5.0;抗(R),病情指数为5.1 ~20.0;耐(MR),病情指数为20.1 ~40.0;感病(S),病情指数大于 40.0。
2.5 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6个品种对比,病情指数由低到高依次为幕田大方、中椒七、早翠、卡迪索、SPW73、SPH9011,幕田大方、中椒七、早翠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幕田大方、早翠、卡迪索、中椒七、SPW73、SPH9011,幕田大方、早翠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综合评价第一的为幕田大方,平均病情指数为17.41,产量为33 716.85 kg/hm2,其次为早翠,平均病情指数为18.66,产量为32 847.75 kg/hm2,推荐生产上大面积应用。SPH9011、SPW73病情指数较高,产量中等;卡迪索产量较高但抗性较差,需谨慎使用,注意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中椒七为老品种,抗性较好,但产量中等。
表2 甜椒品种抗性、产量及综合评价
3 综合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夏秋茬甜椒病毒病的关键,根据病毒病发生消长规律,从种植抗病品种、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多方面联合防治[10-12],结合田间管理总结出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3.1 种植抗(耐)病品种 目前未发现高抗或对病毒病免疫的甜椒品种,但品种(系)之间抗性有差异[13-14],选择抗或耐病毒品种,是防治病毒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3.2 种子处理 清水浸泡3~4 h,用10%磷酸三钠处理25 min,清水冲洗干净(3~5次),捞出后催芽播种,可以清除大部分种子携带的病毒,降低田间初侵染源。
3.3 无毒育苗 在育苗之前彻底清理育苗室病残体,用异丙威、百菌清等药剂熏棚处理后覆盖防虫网。
3.4 控制传毒介体 田间病毒病的发生率随有翅蚜的增加而增加[10-12],及时控制蚜虫、粉虱等传毒介体害虫的危害和传毒,重点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蚜虫迁飞高峰期[15],或者在定植后7~14 d内发现零星的蚜虫或粉虱,用25%吡虫啉1 500倍稀释液或50%氟啶虫胺腈1 500倍稀释液防治。
3.5 轮作倒茬 与其他科目的作物如芹菜、豆角等轮作倒茬,减少甜椒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高对病毒病的耐病性。
3.6 水肥管理 施足底肥,花期及时补充钙、锌肥,初果期增施钾肥;高温季节棚顶覆盖遮阳网,地面勤浇小水,降温保湿,为植株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7 远离病源和虫源 清除周围田间杂草,适当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减少病毒病病源和传毒介体虫源。
[1]郭思瑶,童艳,黄娅,等.重庆辣椒病毒病病原初步鉴定和分析[J].园艺学报,2015,42(2):263 -270.
[2]张竹青.辣椒病毒病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24-30.
[3]张满良,魏宁生.侵染辣椒的烟草蚀纹病毒的鉴定[J].中国病毒学,1993,8(1):89 -94.
[4]田如燕,冯兰香,蔡少华.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种类及黄瓜花叶病毒株系鉴定[J].植物保护,1989(4):9-11.
[5]赵尊练,史联联,潭根堂,等.陕西省辣椒主产区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鉴定及其分布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738 -1742.
[6]文朝慧,刘志杰,张丽萍,等.甘肃省河西地区辣(甜)椒病毒病毒原鉴定[J].中国蔬菜,2010(16):74-78.
[7]闫素珍,杨永林,王慧.甜(辣)椒病毒病多抗性鉴定方法研究[J].北方园艺,1991(8):32-34.
[8]胡洽,俞世敏,毛爱军.甜(辣)椒TMV及CMV病毒病的接种鉴定技术[J].蔬菜,1994(10):25 -26.
[9]毛爱军,耿三省,闫新跃.辣(甜)椒TMV、CMV及疫病抗性材料的鉴定[J].长江蔬菜,2004(2):48 -50.
[10]罗华元,濮祖芹,程遐年,等.蚜虫迁飞动态与辣椒病毒病流行的关系[J].植物保护学报,1991(1):23 -27.
[11]卢鉴植,王元珪,王述彬.辣椒蚜虫田间消长规律与病毒病发生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1988(8):32 -33,35.
[12]张玉琴.龙东温室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J].辣椒杂志,2007(2):23 -25,35.
[13]冯前,吕鸿军.抗(耐)病甜椒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6(2):20-21.
[14]田如燕,冯兰香,蔡少华,等.甜(辣)椒品种(系)对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的苗期抗性鉴定[J].作物品种资源,1989(4):32-33.
[15]杨崇实,刘耕春.蔬菜非持久性病毒病蚜虫传毒规律及防治理论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1999,6(4):1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