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以顺为先

2015-12-21陈志宏

人生十六七 2016年1期
关键词:做寿大寿监考

陈志宏

也许是隐居闹市之故,我从教的大学常被设为考场,考试门类之多,考试频率之巨,令人叹为观止。开考就得有监考员,学校教职工都会被征调去履行监考之责。起初,我并不愿意做这项工作,一站一两天,待遇还不如民工,心有所不甘,身不堪重负。但后来,我还是迷上了监考,逢考必监,有监必到。有这样的转变,与我母亲有关。

我家在学校边上,母亲每天买菜都要路过学校,晚上也会跟玩得好的老太太一道去校园散步。学校里有点什么动静,母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次看到校园拉横幅,考生一拨一拨地进去,母亲就特焦虑,向我打听:“人家都去监考,你怎么不去?”我跟她解释:“这考试是外面组织的,与学校无关,相当于他们租我们的场地。”这样的解释,母亲显然不接受,她觉得那么多人进进出出,怎么就跟学校无关呢?

当然,母亲并不关心考试是否与学校有关,真正担心的是,人家监考去了,而我还待在家陪孩子,是不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误,学校不用我了?再往深处探究我是不是已经丢了饭碗,被领导炒鱿鱼了?她生怕我对她隐瞒了什么,整日忧心忡忡,愁上眉梢。

母亲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有事实为证。

我所在的大学,教师没有办公室,有课上课,有会开会,没事可以不用到校。我的课不多,整天待在家里备课,查资料,做课件,看书写字。

老人家疑心就更重了,没犯错,怎么老待在家里?窝在家里,怎么能领到工资?

说一万遍,不如做一遍。无奈之下,以后但凡有考试,我就主动报名,申请监考,母亲笑逐颜开,不再怀疑我什么。监考站一两天,虽然累一点,报酬少一些,但见母亲脸上疑云消去,心里还是蛮开心的。

乡下正月,流行做寿,逢十就要隆重庆生,六十以上的大寿依俗要提前一年办,叫“办九不办十”,比如到了59就贺60大寿,以此类推。母亲69岁那年,大姐提议把母亲接回乡下,热热闹闹地办一次寿宴,让母亲也风光一回。我没意见,姐姐和妹妹都举双手赞成,但这事最终卡在了母亲那里。

母亲不同意办,不愿回老家做寿。大姐不高兴了,亲自给母亲做思想工作。大姐说:“你儿子在南昌工作,当大学老师,给你办70大寿,理所应当,要不然你让志宏多没面子。”毫无疑问,这话很重,但母亲仍不应允。

既然这样,那就不办,最后我一锤定音。

正月,姐姐妹妹都给母亲包了一份厚厚的寿礼,并且按照老家的习俗,给全村每家每户送去两枚鸡蛋,一碗寿面(移风易俗,以两包方便面代替)。这样一来,既尊重了母亲的意思,也给我们挽回了面子。

有时候,我自问:孝是什么?是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还是抵制“色难”,让长辈活在和风细雨中,少受些暴风骤雨式的诘难?抑或是让老人家吃好喝好玩好?这些都是,但并没有抓住本质,无法抵达问题的核心。

孝顺孝顺,以顺为先,以顺为孝。老人家怎么想就怎么顺着,尊重长辈的愿望,让老人更顺心,而不是闹心,是顺意,而非违意。顺为孝之本,孝以顺为先。孝顺老人,送礼送关爱,送这送那,都不如送一个字——顺。

顺老人的意,才顺老人心。

猜你喜欢

做寿大寿监考
基于Excel VBA的考试管理系统设计
监考时……
象征人类学视域中的壮族做寿仪式考察
——以富宁县福村为例①
不做寿
党在西柏坡立下的六条规定
我不做寿
贺志烈兄八秩大寿
过大寿,不高调也能有格调
监考老师
国际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