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互联网+
2015-12-21左沈怡
文‖上海国资记者 左沈怡
迎风互联网+
文‖上海国资记者 左沈怡
上海日立电器钣金工场的三条生产线已基本实现无人化生产,自动化机器人14台
从内生的、封闭的自主创新到联盟式、合作式的协同创新,再到无边界、平台型的开放式创新是一个技术发展的规律,也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颠覆的时代已经到来,信息革命带来的裂变正破坏着各种固有模式。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府报告中首提“互联网+”。他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总理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
一夜间,“互联网+”连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起成为了举国最热的词。
这是一个加速迭代的时代。新兴企业的生命周期正在被无限缩短,信息高速公路带来了量级提升。曾经代表着创新和颠覆的谷歌、苹果已经成为传统企业。Airbnb,Uber,才是现今最火热的企业,它们分别颠覆了酒店旅游业和出租车行业。协同共享的经济,已经被认为是未来社会的缩影。
在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与德国的工业4.0之间,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互联网+”行动。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机遇,推动中国经济走出下行压力。对于企业,亦是一个可贵的历史机遇。
逆向倒逼产业
不管企业是否已经准备好,在互联网时代,新兴网络企业正在从产业链下游端向上蚕食。传统制造业面临倒逼。
图1:产业互联网化的“逆向”过程
现代设计集团通过BIM技术完成的项目近百项,例如上海市BIM示范项目瑞金医院质子中心、世博会博物馆项目等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认为,“互联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个名词。目的是要改造制造业,进而升级中国经济,与新常态相呼应。
在阿里研究院的一份《互联网+》的报告中,把这一概念定义为,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在线化的数据流动性最强,不会像以往一样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在线数据随时可以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价值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过去十年,这一过程呈现“逆向”互联网化的过程。在企业价值链层面上,表现为一个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从产业层面看,表现为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传媒业、零售业、到批发市场,再到生产制造和原材料。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互联网+”是从C端(个人客户端)到B端(企业客户端),从小B再到大B的过程,产业越来越重。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金融业也跟着出现互联网化的趋势。在“互联网+”逆向倒逼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互联网化的比重也是依次递减。
阿里研究院认为,最先被互联网带动的是消费者,其次是零售环节的互联网化,再往上是批发和分销环节的互联网化。这里包括传统的B2B网站纷纷由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型,推动在线批发,以及传统企业的大量开展的网络分销业务。
再往上倒逼就是生产制造环节,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化需求倒逼生产制造柔性化加速,比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二是需求端、零售端与制造业的在线紧密连接。这导致制造业也出现在线化、数据化的趋势。
小而美
互联网技术的革命已经昭示出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正渗透到各个产业。这种变化来自于三方面:一是新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成;二是对数据资源的松绑;三是基于前两方面而引发的分工形态变革。传统的生产要素已经开始重构。
互联网时代依赖的新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三部分。
“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为用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
“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
“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端”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新信息基础设施正叠加于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土地、水利设施等)、工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之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大数据”的提出与其说是对于数据处理能力描述的再包装,不如说是一种数据已经成为独立生产要素的信号。历经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信息技术的超常规速度发展,促成了数据量和处理能力的爆炸性增长,尽管处理的手段尚未有极大的突破,但是其重要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社会分工形态也出现了变革。
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新格局。企业以客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的经营策略迫使企业组织形式相应改变。新型的分工协同形式开始涌现。
阿里研究院认为,未来企业“小而美”将成为常态。由于节约了信息成本,交易费用降低令外包等方式更为便捷,企业不必维持庞大臃肿的组织结构,低效、冗余的价值链环节将消亡,而新的高效率价值环节兴起,组织的边界收缩,小企业会成为主流。
这种观点与杰里米·里夫金在《零成本社会中》所述的未来社会的生产模式不谋而合。他亦认为,互联网的广泛渗透会使生产与消费更加融合,信息作为一种柔性资源,缩短了迂回、低效的生产链条,促进了C2B方式的兴起,生产与消费将更加融合。
社会的协同将无处不在。技术手段的提升、数据开放和流动的加速,以及相应带来的生产流程和组织变革,生产样式已经从“工业经济”的典型线性控制,转变为“信息经济”的实时协同。
模式之争
很显然,消费端的商业模式早已被互联网所颠覆,网络的渗透正在向制造端蔓延。可以说,互联网企业所具有的轻便的“小而美”的结构对于零售业更易进入,而对于体量庞大的传统制造业,当如何影响?
是通过工厂深化智能制造的德国的工业4.0模式,还是建立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模式?
德国模式偏重利用物联网实现自下而上的产业链联通,重点放在制造上;美国模式则是把互联网技术用于工业系统中,并加速从最上端的平台领域向下端“物理”层渗透。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表示,德国工业4.0并不适合中国,德国经济中存在许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这与中国的劳力优势的国情不同。由于德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制造技术的积累,因此智能制造成为其首推。他认为,“互联网+”的思维更适合中国,在这场工业互联网变革中应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互联网思维,聚集“全球大脑”与“万众智慧”为特征,以开源平台和众包两个平台释放全球智慧,促进创新、创业。
宝信软件资深技术总监何浩然亦认为,德国工业以离散制造业为主,其工业4.0的模式适合小企业。而在中国,大型制造业的转型需要靠自己探索方式。
郭重庆指出,中国消费互联网企业基本上是复制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背靠中国的巨大市场和网络规模,从而获得成功。中国工业互联网完全可以跨越美国抢先一步,“因为我们有偌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工业互联网可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依靠社会力量创造绝好的平台和机遇,时间和空间也恰到好处。”
不过中国的制造业似乎尚未有此意识。制造业企业从工业化时代的纵向供应链整合,到信息化时代的横向价值链整合,再到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生态链整合,而中国制造业企业仍处于第一种状态。
“太以自我为中心,太以技术为中心,太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以服务和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中心。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势必会经历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倒闭浪潮。”郭重庆认为,由于科技资源的配置已全球化,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其内生的科技资源,同时取决于其整合社会化和国际化资源的能力。“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很难在一个产品的整个价值链上都占据优势,坚守自己增值最大的一块,且孤立地开发产品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这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一种常态”。
从内生的、封闭的自主创新到联盟式、合作式的协同创新,再到无边界、平台型的开放式创新是一个技术发展的规律,也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产业互联网机遇
在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寡头已经由BAT占据,而更广阔的产业互联网尚处于混沌阶段。
复旦大学电子商务中心研究员黄岳认为,产业互联网还未形成寡头垄断,因此就在这两年,产业互联网行业就会逐渐有寡头崛起。产业互联网不同于消费电商,产业是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大,行业壁垒高,因此在每一个产业的垂直领域,都可能产生一个淘宝的规模。不过,产业互联网的门槛较高,首先要了解行业,包括行业规则、业务模式。另外还需要有政府相应的政策保障,特别是产业互联网中所涉及的海量工业数据,需要政府数据库的开放。第三,政府的扶植也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后,还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
产业平台的搭建,无疑大型企业更具优势。在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企业尚不具备平台整合能力,能够脚踏实地做的,更多的是从消费服务端开始融入互联网。
以汽车领域为例,“互联网+”更可行的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镶嵌入整车制造商。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联合开发“互联网汽车”就是一种方式。通过开发自己的应用平台,转型服务端,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做一个比喻,把汽车看作是手机。苹果的成功在于其有自己的应用系统和应用平台,这也是为何诺基亚失败的原因。”易观国际汽车行业研究员潘葳告诉记者。他认为,汽车这样的大型制造业被互联网颠覆的机率很小,但如果不进行自我迭代,则会被同业打败,上汽集团已是中国最早动身的汽车企业。
这种改变,也发生在了上海其他产业企业中。属于工程设计业的现代设计集团利用BIM技术实现绿色建筑智造;上海电气集团正着手实现智能工厂;仪电集团近日亦与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签约共建智慧城市;久事集团通过信息化及物联网的搭建推动城市智慧公交。其他的服务型企业中,电商平台亦在不断升级中,如锦江集团的酒店旅游类电子商务平台,百联集团的网络购物平台,上药集团的药类分销平台等。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正打破过去的平衡与秩序,在新秩序的建立前,必然百舸争游。对于企业而言,在对的时机,以正确的姿势,迎风起飞,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