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作用下高边坡稳定性验算及监测分析

2015-12-21刘丽萍王思长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抗滑桩坡体安全系数

刘丽萍,王思长

(1.西安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32;2.长安大学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试验室,陕西 西安710064)

近年来地震给公路高边坡造成的重大破坏,引起了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关于高边坡抗震稳定性计算已开展了不少研究,主要有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和试验法等几大类,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拟静力法简单实用,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并纳入了有关规范[1-3],但传统拟静力法通常只考虑水平地震动并采用单一的地震系数,无视地震加速度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滑块分析法的假设与实际相差较大,难以真实地反映地震动作用下边坡岩土体的行为。数值模拟法中,有限元法应用较广泛[4],其主要适用于看作连续介质及含少量不连续界面的边坡,但有限元法对地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破坏现象(如液化大变形、大滑移、滚落、大应变等)难以作出精确合理的估计。试验法基本上以振动台的物理模拟试验为主,而采用离心机的物理模拟试验则比较少见。由于边坡抗震稳定性分析影响因素众多[5-7],准确预测边坡在实际地震中的稳定性依然存在很大难度,为此,从满足工程实际需要而言,最好结合监测手段弥补理论预测的不足。本文就高边坡抗震稳定性问题进行了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并通过现场深部位移观测进行了验证,希望能对类似工程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路线地处山区,高差较大,四季气候变化明显,降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区内径流量月分配很不均匀,七月至九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一半左右,其中七月份最易出现暴雨诱发洪水灾害。路基左侧为库岸边坡,坡体组成包括强风化页岩、中等风化砂岩、角砾土、亚粘土等。边坡地貌单元为山间河谷区(“U”型谷),发育有Ⅰ级~Ⅳ级阶地,片块状零星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边坡区相邻构造单元之间以区域断裂带为界,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地震的发生受区域性活动断裂的性质、运动速率及幅度的控制。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8](GB18306-2001),边坡处于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 s。该边坡开挖、防护施工及完工期处于汶川大地震影响时期,且边坡处于库区,若边坡失稳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及实时监测。设计采用混凝土骨架+抗滑桩的防护型式,2009年11月抗滑桩施工,2010年6月防护施工结束。

2 稳定性验算

图1所示为简化的计算坡型,表1给出了该边坡 的 土 性 参 数,分 别 采 用 地 震 角 法[9-12]、规 范法[13-15]对其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的安全系数见表2。其中,地震角法可以考虑地震入射角对地震力作用的影响,假设坡体为刚体,根据文献[9-12],计算地震力如下:

图1 计算分析中采用的简化坡型

式中:Ehi为竖向地震力;Evi为水平地震力;Qi为总地震力;g为重力加速度;δ为地震力偏角;a(t)地震动过程;Gi为土柱重。

由于地震力为不规则力,为计算简便,将地震力的形式简化为正弦函数,即上式中:

式中:arms是均方根加速度;t为震动时刻。

设边坡失稳时边坡对圆心的滑动力矩为MSj,水平地震力和竖直地震力产生的力矩分别为Mdv和Mdh。抗滑力矩为MK,主要包含摩擦力和粘结力产生的力矩Mrφ和Mrc。因此边坡的安全系数为:

式中:MS=MSj+Mdh+Mdv,MK=Mrφ+Mrc然后按照土层的不同重度对边坡进行积分求解,最后化简后得出MS,MK。结合地震波的实际情况代入式(4)求出最小安全系数Kmin。

表1 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表2 不同方法在地震加速度0.05 g时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

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3](JTJ044-89),当边坡高度大于20m时,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系数要求大于等于1.15。由表2可以看出,即使不考虑地震作用,边坡安全系数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地震作用下,采用规范法计算,不能考虑地震入射角的影响,当加速度为0.05g时,安全系数为0.952,因此,地震时自然状况下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地震角法的计算结果,在地震入射角为45°时,安全系数为2.253,地震入射角为180°时,安全系数最小值为0.844。按照最不利原则,该边坡在不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设计采用混凝土骨架+抗滑桩的防护型式,防护后,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安全系数最小值均大于《标准》[13]要求的1.15,进而表明防护设计后边坡在地震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

3 监测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边坡理论计算的可靠性,边坡深部位移采用测斜仪监测,监测从2009年7月开始。监测断面选择地质条件差、变形大、可能发生破坏的部位。根据勘测、地质调研资料和边坡特点,选定与6#抗滑桩(抗滑桩截面为1.8m×2.4m,桩长为25 m)和8#抗滑桩(抗滑桩截面为1.8m×2.4m,桩长为27m)对应的K200+590和K200+640两个断面进行测斜管布设,每个断面布置2个测点,深部位移监测点沿边坡可能的主滑方向布置,测斜管与抗滑桩等长,如图2、图3所示。从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进行了10次不定期监测,位移特征曲线如图4,图5所示,图中与线路垂直方向,靠近线路方向为正;与线路平行方向,远离小桩号方向为正。从不同角度分析坡体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并将监测分析结果同步反馈设计和施工。

图2 K200+590断面测斜孔布设

图3 K200+640断面测斜孔布设

由图4、图5可以看出:

(1)防护施工前,4个测点与路线垂直方向的位移向坡内发展,位移量不大,但软弱夹层处位移量偏大。这是因为岸坡的抗滑桩和防护骨架尚未施作,整个坡体变形处于任意发展状态,加之汶川地震后余震的影响,边坡极易失稳。2009年8月2日的监测结果表明,在软弱夹层处,路线平行和垂直方向的坡体位移量增加较大,其原因为,该边坡处于汶川地震余震影响范围内,加之连日降雨导致地表水入渗及地下水位上升增加了坡体重量,地震力和裂隙后缘水压力的共同作用,加大了坡体的下滑力;同时,碎屑岩软弱面遇水软化,抗剪强度降低以致滑动面的抗滑力减小。工后观测结果表明,天然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2)防护施工后,2009年11月监测结果表明,坡体位移量已经明显减小,表明抗滑桩对边坡防护发挥了明显效果。到2010年6月框架梁支护后,岸坡仍有一定变形,但坡体深部位移变形均控制在5 mm以内,整体变形趋于收敛。表明防护结构经历过一定的岸坡变形和时间后已发挥作用,边坡经防护处理后,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3)4个测斜孔(CX01~CX04)位移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主要沿与线路垂直方向发展。CX01在距坡面11m深度处位移逐渐收敛,CX03在距坡面13m深度处位移逐渐收敛,CX02在距坡面15m深度处位移逐渐收敛,CX04在距坡面5m深度处位移逐渐收敛,与线路垂直方向的位移相比,沿线路平行方向位移相对较小。这是因为,边坡下滑力主要由自重力沿路线垂直向的分力提供,从而使边坡沿路线方向滑动。

(4)岸坡滑体沿路线垂直方向位移都发生在软弱夹层处,而沿路线平行方向位移没有规律,特别是CX02和CX04测斜孔的位移变化很不规律。由于坡体下滑力主要由自重力沿路线垂直向的分力提供,其值变化不大;而在路线平行方向主要受地震力影响,且大小方向不确定导致的。

4 结 语

(1)在有关高边坡地震安全性计算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高边坡抗震设计采用抗滑桩支挡结构措施,研究了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问题。工程算例表明,文中关于边坡地震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方法符合客观实际规律。其中地震角法较规范法偏于保守。

(2)原天然高边坡未进行防护设计时,无论是否考虑地震力作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进行抗震防护设计后,通过理论计算及边坡现场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防护结构满足工程需要。

(3)由于目前公路边坡抗震设计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结合监测数据反馈设计施工是保证高边坡稳定性的可靠途径。

图4 K200+590断面位移监测曲线

图5 K200+640断面位移监测曲线

[1]刘立平,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20(3):83-88.

[2]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等.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2):173-180.

[3]Liu liping.Influence factors on highway high slope seismic stability and preventive measures[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2012,178(5):1139-1142.

[4]罗 杰.滇西红层软岩地区挖方边坡抗震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0.

[5]颜文晖.公路结构物抗震加固改造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6]张建经,冯 君,肖世国,等.支挡结构抗震设计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3):322-326.

[7]陈祖煜.土质边坡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8]中国地震局.GB18306-2001.国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9]赵 涛,折学森.地震力作用下的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3):118-120.

[10]赵 涛,折学森.基于地震力的边坡优化设计[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4):706-710.

[11]赵 涛.农业水利建设中黄土边坡抗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43-6944.

[12]张我华,陈合龙,陈云敏.降雨裂缝渗透影响下山体边坡失稳灾变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1(9):1429-143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J044-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14]徐兴涛.安康至陕川界公路沿线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监测及防护评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抗滑桩坡体安全系数
碎石土库岸边坡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考虑材料性能分散性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安全系数确定方法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不同开采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