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研究——基于常州工学院教职工体检数据的分析

2015-12-21刘建清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健康教育

刘建清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研究——基于常州工学院教职工体检数据的分析

刘建清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选取2014年某高校体检人员的健康体检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体检人员疾病、异常指标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健康管理及其干预措施,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健康教育

健康观影响着自我保健目标,左右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传统健康观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这一纯生理学上的健康观,正日益被现代健康观所替代。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组织法》中提出了三维健康观,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四维健康观,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完满状态。这一全新的概念启示人们:健康是人在生理、心理上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高校教职工承担着十分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再加上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研究表明,以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病正日益侵蚀高校教师的健康。

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检查。健康体检包括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检查,超声、心电、放射等医疗设备检查,以及围绕人体的血液、尿便的化验检查。健康体检能够发现疾病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成为自我保健、主动健康的重要方式。常州工学院作为常州市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已为当地培养输送了大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教职工的健康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事业,还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常州工学院2014年参加体检且参检项目齐全的在职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对该体检人群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主要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提出改善健康的策略,为学校建立教职工的健康管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年龄结构

本次健康体检总计1 008人,年龄25~63岁,按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5组,详见表1。

表1 体检人员的年龄结构(n=1 008)

1.1.2性别结构

在1 008名健康体检人群中,男性532人,女性476人,男女人数比例为1.118∶1。

1.1.3人员分布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专职教师720人,行政人员288人(含兼职教师、管理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工勤岗),教师与行政人员人数比例为2.5∶1。

1.2 研究方法

1.2.1体格检查法

本次体格检查包括空腹状况下的抽血化验(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免疫、肿瘤标志物、激素、微量元素等项目)和腹部超声检查,不需空腹的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的一般体格检查,以及心电图、胸部透视、骨密度、经颅多普勒等辅助检查。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制定了统一的调查表,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担任调查人员。调查人员向体检人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并收集如下信息:健康知识(健康知识的获取、对健康以及亚健康的认知情况)、生活方式(饮食、饮酒、吸烟、睡眠等)、对工作(家庭生活)满意程度、心理压力自我感觉等。

1.2.3统计分析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体检结果

2.1 检查项目异常人群分布情况

体检项目有1项或以上检出异常即为体检异常指标检出。体检1 008人中,38人体检无异常,970人体检异常。

2.2 体质指数异常人群分布情况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成人的体质指数按数值大小分为过轻、正常、过重、肥胖及非常肥胖。体检1 008人中,617人体重正常,322人体重过重,69人肥胖。

2.3 血生化检查异常人群分布情况

血生化检查是指检测存在于血液中的各种离子、糖类、脂类、蛋白质以及各种酶、激素等含量,能为临床确定病情、监测治疗效果提供依据。体检人数中,284人低密度脂蛋白偏高,199人甘油三酯偏高,190人尿酸偏高,51人血糖偏高,见表2。

表2 血生化指标异常人群分布情况(n=1 008)

2.4 主要异常项目检出情况

体检人群中检出的主要异常项目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妇科方面(检出率454/476=95.38%)、肝胆方面(检出率51.0%)、心血管方面(检出率38.19%)、肾脏方面(检出率13.0%),详见表3~6。

表3 妇科疾病检出情况(n=476)

表4 肝胆疾病检出情况(n=1 008)

表5 心血管疾病检出情况(n=1 008)

表6 肾脏疾病检出情况(n=1 008)

3讨论

3.1 教职工健康状况

高校教职工是一特殊群体,承担着教学、科研重任。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压力加大,加之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给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本次体检报告显示:体检人群的异常检出率高达96.23%,疾病检出率排在前5名依次为双侧乳腺腺体组织增生、脂肪肝、子宫肌瘤、高血压、心肌供血不足;血生化指标异常排在前3名依次为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尿酸。

体检报告显示女教职工双侧乳腺腺体组织增生检出率为38.86%,子宫肌瘤检出率为23.53%。乳腺增生与子宫肌瘤已成为本校女教职工最常见的疾病。大部分子宫肌瘤的患者体内激素不稳定,而乳腺增生也与身体内分泌以及激素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劳累和精神紧张都会导致乳腺增生和子宫肌瘤的病发。女性教职工承担着教学、科研以及家庭生活的重担,承受着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的双重压力,也很少有运动休闲时间,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

健康体检报告显示脂肪肝检出率为35.61%(脂肪肝患者359人,其中男性289人,女性70人)。脂肪肝是本校教职工最普遍的健康问题。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当肝脏内的甘油三酯蓄积过多,导致脂肪运出速度的减慢,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严重的脂肪肝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脂肪肝多发生在体重超标、高脂高油食物摄入者身上。

本次体检人数中,体重正常617人、过重322人,肥胖69人,体质指数异常率高达38.79%。体重过重和肥胖已成为本校教职工多种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危险因素。

本次体检人数中,高血压患者125人,检出率高达12.4%。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往往与运动量减少、饮食不合理、肥胖、高龄、遗传、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有关。

在本次体检中还发现心肌供血不足患者检出率高达8.53%。心肌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肌缺氧,心脏功能减退,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高油厚脂的饮食习惯、久坐静止的生活方式均会加剧心肌供血不足。

体检资料还显示,肝囊肿、肾囊肿检出率分别为6.35%、4.86%。肝囊肿,通俗点说就是肝脏中的“水泡”。 肝肾囊肿的患者在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方面应加倍小心,要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

本次体检资料从疾病类型来看,以脂肪肝、高血压、心肌供血不足检出率较高。从性别来看,男性教师喜好饮酒、吸烟及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导致男性疾病以脂肪肝(男性检出率53.75%)为主,女性疾病以乳腺增生(检出率38.86%)、子宫肌瘤(检出率23.53%)居多。

由上述情况可知,本次体检异常指标检出率高(96.23%)、疾病检出种类多,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3.2 促进教职工健康的措施

3.2.1平衡膳食,适量运动

膳食营养是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物质保障。平衡膳食要求选择适宜于自己健康的食物并合理搭配,以满足机体对对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从近几年本校教职工的体检结果及调查问卷来看,脂肪肝、高血压、心血疾病等慢性病呈高发态势,究其原因,不平衡的饮食结构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因此,一日三餐要坚持做到平衡膳食:膳食多样,谷类为主,粗细要合理搭配;多吃水果、蔬菜,主副食要合理安排;多吃豆类、奶类食物,少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防止营养过剩。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长期坚持对健康也至关重要。

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以及无规律少锻炼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本校教职工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本校教职工的职业特点,应多开展一些全身性低强度动态运动,即有氧运动,比如慢跑、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爬山、游泳、韵律操、打太极拳等,这对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建议学校为教职工提供健身场所,方便教职工锻炼。

3.2.2提供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目前,随着高校人事分配、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教学科研考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教职工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部分教职工经常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的状态,工作无成就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容易出现冠心病、高血压、睡眠障碍、头痛等疾病。

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生理健康,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教职工心理教育机制。定期开展教职工心理状况普查和心理素质测试,让大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态调整提供依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职工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学会有效的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门诊,提供心理咨询,缓解与释放教职工心理压力。

3.2.3组织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教职工健康体检制度,定期开展健康检查,让教职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做到有效预防。对体检人员进行健康随访跟踪,为体检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再结合日常诊治记录不断完善。

在完善健康档案的基础上,还应建立与教职工的有效沟通机制,根据教职工疾病发展的态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指导教职工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吴晶晶.福建某师范学院教职工体检分析和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24-28.

[2]才秀芬,董秀凤.教职工电子健康档案及其疾病预警系统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3,27(9):668-670.

责任编辑:周泽民

On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of a College′s Faculty and Staff—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of Faculty and Staff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U Jianqi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2)

Abstract: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of a college′s faculty and staff in 2014 was chose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o analyze illnesses,abnormality index detection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causing them.The paper put forward measures for health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college faculty and staff;physical condition;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0436(2015)04-0093-04

作者简介:刘建清(1970—),女,副主任护师。

收稿日期:2015-02-14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健康教育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湖北省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需求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