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地铁列车晚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5-12-21孙冬梅张红欣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5年5期
关键词:晚点列车因素

孙冬梅 张红欣

郑州地铁列车晚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孙冬梅 张红欣

通过对郑州地铁列车晚点的统计分析,找出影响晚点的设备原因和非设备因素,并对造成列车晚点的非设备因素进行分析说明,制定解决方案,为郑州及其他城市地铁的安全、准点运行提供指导和帮助。

地铁;晚点;非设备因素;解决方案

在城市拥堵已经成为阻挠人们顺利出行因素的今天,地铁因其准点、快捷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首选出行方式。除了设备故障导致列车晚点,其他非设备因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地铁列车的准点率。作为地铁运营管理者,如何更好的减少列车晚点、提高列车准点率,是摆在面前的一道课题。

1 列车晚点统计

截至2015年5月11日,郑州地铁开通运营1条线路、包含20座车站,运营里程26.2 km,日均客流量达24.5万人次,累计客运量突破1亿人次。郑州地铁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晚点原因统计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得出,2014年度非设备因素造成列车晚点14次,占年度总晚点次数的8%,2015年非设备因素造成的列车晚点比例为20%,非设备因素造成列车晚点比例上升12%。

表1 郑州地铁晚点原因统计表 次

2 晚点原因分析

引起列车晚点的原因可分为设备因素和非设备因素。

2.1 设备因素

造成列车晚点的设备因素包括车辆设备、信号设备、供电设备、工务设施、屏蔽门以及地铁系统中的其他设备故障。设备因素造成的晚点主要为车辆、信号设备故障。其中,车辆故障主要有牵引红点、线路松动、SKS模块故障、网络可靠性不足、线路进水、门控器问题等,郑州地铁自2014年3月份刷新车载软件后,因牵引电机红点造成的晚点次数降为零。信号设备故障主要有输入输出板卡(MTOR)故障、区域控制器(ZC)或车载控制器(CC)故障、CC死机、计轴死机以及列车不确定度偏大等。

2.2 非设备因素

造成列车晚点的非设备因素包括员工因素、乘客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员工因素有司机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区间管理不完善,造成无关人员进入区间;乘客的不文明乘车行为等情况。

此外,在对晚点事件进行分析时,也发现列车晚点事件的起因虽然是设备故障,但是地铁公司员工后续操作不当、乘客不文明乘车行为以及管理漏洞等也会间接造成晚点时间延长。因此,加强地铁公司的内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现对郑州地铁列车晚点事件中常见的非设备因素造成晚点及延长晚点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

(1)维修维护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存在的设备故障未能及时修复。如车站综合后备盘(IBP)盘计轴预复位按钮发生故障无法使用,维护部门已申报施工计划等待处理,但同一时段申报的施工计划较多,待施工人员作业到该车站时,已经到了施工销点时间,导致施工无法继续进行,故障未能及时修复。以至于当该联锁区发生计轴红光带时,因预复位按钮不能正常使用影响行车人员处理故障,造成列车晚点。

(2)调度员业务素质不高,不熟悉故障处理流程。对于轨道交通系统而言,设备系统发生故障后,调度员的指挥直接关系着列车能否安全、正点运行,这就要求调度员灵活调整行车组织,忙而不乱。在地铁运营初期,虽然列车晚点的发生与调度员没有直接关系,但晚点时间长短与调度员的指挥紧密相关。例如,调度员与司机的联控用语不规范、不标准,造成故障反复确认、汇报,影响处理时间。

(3)设备接口问题。不同设备接口不匹配,导致故障发生的实质原因不能明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列车晚点问题,同类问题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比较常见的如车辆与信号接口问题,因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相互磨合中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致使列车牵引电机红点报警、不明原因紧急制动等故障多次发生,相关专业各自查找原因均无异常,对事故责任相互推诿。

(4)驾驶员现场操作不当,延误处理时间。作为运营初期的地铁公司,常常会伴有人员操作不熟练、相互间配合不默契及现场人员遇到问题心理素质差等现象。因列车驾驶员为现场故障处理第一人,对处理问题的熟练程度及心理素质要求高,但运营初期,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教、帮、带”效果不明显,驾驶员易出现冲标退标、不能及时复位按钮等操作问题。

(5)故障处理指南不完善,修改不及时。现有故障处理指南不能全面覆盖故障现象,也存在故障现象描述与故障表现不相符,不能有效起到指导现场的效果。另一方面,许多初次遇到的故障未引起足够重视,地铁公司没有及时将处理指南增补完善,往往是同类问题多次出现后,才想到完善指南。

(6)乘客不文明行为。郑州地铁开通初期,很多市民按照乘坐公共汽车的方式坐地铁,即到站后再往门口走,遇有客流大、车厢人员多的情况时,走到门口车门已经开始关闭,由此引起乘客恐慌,扒车门,直接造成列车无法准点到达。

3 应对措施

3.1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作业标准

地铁公司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体系,用于指导、规范生产一线员工操作。在地铁开通初期,由于人员到位、运营经验等因素影响,建立的规章制度大多数是借鉴其他城市地铁公司的做法而制定,不一定适合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因此需要不断地修订、改进。完善的规章体系是在经验教训上总结出来的,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总结、提炼成规章标准。

3.2 注重教育培训,提升业务素养

加强培训管理,落实三级教育培训制度,即分公司、部门、班组培训,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各级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员工培训需求的调研分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实操培训、故障处理、案例分析为主,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培训要力争做到时间安排合理、地点选择合理、形式灵活多样,提高培训的合理性,增强参训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同。同时,注重培训效果,做到培训主题鲜明、内容详实。

3.3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作为企业单位要把安全工作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地铁行业尤为如此。地铁公司应要求员工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将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措施,把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不留死角。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发现设备异常状态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做到不留故障过夜。

3.4 梳理专业接口,明确职责分工

地铁涉及专业多,如车辆、信号、通信、供电、工务建筑、机电等。地铁开通初期,各项规章、规定不健全、不完善,各专业分工不明确,容易造成推诿扯皮,以致影响工作推进速度,降低效率。因此,对接口模糊的专业应尽早明确设备维修管理职责、接口界面及出现设备故障后各部门职责,促使各部门在处理设备维修接口问题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3.5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响应能力

针对不同系统、不同专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积极做好应对准备,结合设备更新、技术发展、人员等因素的变化,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于发生频次较高,或者发生频次低但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较大的事故/事件,应适当增加应急演练频次,提高员工应急响应能力。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演练效果,不断提高演练水平。

3.6 加强引导宣传,普及文明乘车

地铁公司通过制作动画宣传短片、有奖知识竞答等形式加强车站人员对乘客的积极引导,宣传排队候车、文明乘车、到站提前到门口等待,做文明市民。

4 结束语

引起地铁列车晚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可控,然而通过在地铁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和宣传引导,可以降低因员工业务技能不强、乘客不按规则乘车以及因管理不足造成的列车晚点事故,让地铁运行更安全快速。

[1] 何江,陈春华. 广州地铁乘客因素导致列车晚点分析及措施[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 (4):65-68.

[2] 江志彬,苗秋云. 城轨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影响及其减缓措施[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 (5):59-62.

[3] 史丰收,陈斯卫. 地铁列车晚点分析与控制[J]. 都市快轨交通,2008 (2):41-43.

责任编辑 凌晨

Discussion on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Zhengzhou Metro Train Delays

Sun Dongmei, Zhang Hongxin

Wit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Zhengzhou metro delays,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equipment reasons and factors other than equipment,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factors other than equipment. It works out some solutions, with an aim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support to the safety and punctuality of the train operation of Zhengzhou metro.

metro, delay, factors other than equipment, solution

U231

2015-05-14

孙冬梅: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助理工程师,河南郑州 450000

猜你喜欢

晚点列车因素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高铁列车连带晚点横向传播
晚点的火车(外三首)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解石三大因素
穿越时空的列车
高速铁路初始晚点致因-影响列车数分布模型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西去的列车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