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F-α对外周神经损伤继发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2015-12-21黄雪松张兆毅
黄雪松 吕 荼 张兆毅
辽宁辽阳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辽阳 111000
TNF-α对外周神经损伤继发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黄雪松 吕 荼 张兆毅
辽宁辽阳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辽阳 111000
目的 探讨TNF-α对外周神经损伤继发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07—2014-06我院收治的106例外周神经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和疼痛评分,比较不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继发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和评分。结果 106例患者,总体外周血TNF-α水平均值为3.65μg/L。共有30例出现病理性疼痛,发生率为28.30%。依据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与均值的关系分组后,TNF-α≥均值组和TNF-α<均值组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8.89%和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80,P=0.014)。与TNF-α<均值组比较,TNF-α≥均值组外周神经损伤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高于TNF-α<均值组患者(5.24±1.49vs 3.46±1.07,t=8.629,P<0.001)。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患者TNF-α水平升高与继发病理性疼痛具有一定关系,可能是继发病理性疼痛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TNF-α;危险因素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指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损伤和功能障碍或紊乱激发或引起的疼痛,其主要由外周神经损伤所引起[1]。目前,关于外周神经损伤后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不断发表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2-3],但关于患者人群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通过测定外周神经损伤患者外周血TNF-α的水平,评估外周血TNF-α水平对外周神经损伤患者病理性疼痛发生的影响,以降低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07—2014-06我院收治的外周神经损伤术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男92例,女14例,年龄18~64岁;车祸致臂丛神经牵拉伤28例,腕部切割伤至正中神经横断损伤术后疼痛34例,坐骨神经损伤术后44例。1.2 外周血TNF-α测定 所有患者晚上10点后禁食,清晨空腹促凝管留取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NF-α。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实验前试剂充分混匀,避免产生气泡,加入稀释好的标准品和待测样品于反应孔,立即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体,覆膜,震荡混匀,37℃孵育1h,弃孔内液体,洗涤,重复3次。每孔加入亲和链霉素-HRP,震荡混匀,37℃孵育0.5h,弃孔内液体,洗涤。每孔加入第五A、B震荡混匀,37℃孵育10min,取出酶标板,加入终止液,立即在450nm波长测定各孔光密度值。肿瘤坏死因子α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价,刻度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不能忍受。在不同时间点共进行3次,求3次平均值为最终疼痛评分。依据TNF-α水平分为TNF-α≥均值组和TNF-α<均值组,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病理性疼痛发生情况 106例患者,总体外周血TNF-α水平均值为3.65μg/L。其中出现病理性疼痛30例,发生率为28.30%。依据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与均值的关系分组后,TNF-α≥均值组和TNF-α<均值组分别有54例、52例。2组患者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8.89%和17.30%,TNF-α≥均值组外周神经损伤患者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NF-α<均值组(χ2=6.080,P=0.014)。不同组别病理性疼痛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病理性疼痛发生情况[n(%)]
2.2 不同组别病理性疼痛评分比较 TNF-α≥均值组和TNF-α<均值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24±1.49和3.46± 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29,P<0.001)。
3 讨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高发病率且较为难治的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参与其发病机制的因素又较多,目前临床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非常困难,且缺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其主要原因与未完全阐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的机制有关。因此,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探索新的分子靶点,对于临床有重要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和(或)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TNF家族中发现较早,研究最多的一种。具有选择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功能和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尤其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大作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TNF-α水平较低,但对于维持内环境稳定、组织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发育和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发现,该组研究对象中继发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TNF-α水平具有一定关系,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外周神经损伤患者继发病理性疼痛的一个危险因素。王琪等[5]研究,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直观模拟量表测量疼痛程度和监测外周血TNF-α水平,发现研究人群外周血中的TNF-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进一步分析显示,TNF-α浓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证实了TNF-α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一结果也被于杰等[6]的研究证实。有基础研究则从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着手,发现神经损伤可上调TNF-α,导致Nav1.3和Nav1.8过表达,进而导致继发病理性疼痛的发生[7]。另一方面,TNF-α作为一种细胞生物因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还可以通过上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表达分子表达,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加剧。
总之,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密切相关,表现为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高和疼痛程度较重,说明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是病理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为病理性疼痛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1]刘玉璇,国大亮,陈柳,等.外周神经损伤疼痛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2,29(2):204-206.
[2]李先辉,程传国,周永芹,等.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TNF-α与颈椎病神经根痛的相关性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6,22(6):705.
[3]陈为歌,李寿斌.肿瘤坏死因子-α与神经根性炎症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7,5(1):58-60.
[4]南兴东,冯艺,张利萍.TNF-α在坐骨神经冷冻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的表达[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38-41.
[5]王琪,丛宝华,艾尔肯·萨得尔.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的相关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9):1 249-1 250.
[6]于杰,朱立国,高景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其疼痛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301-304.
[7]刘先国.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病理性疼痛的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6):641-644.
(收稿2014-07-11)
R745
B
1673-5110(2015)05-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