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互联网+”行动的关键

2015-12-21文昌

新经济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企业

本刊记者/文昌

“读懂互联网+”行动的关键

本刊记者/文昌

“互联网+”引领未来

姜奇平(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互联网+”实际是互联网+X,X就是指各行各业,实际是指工业化下的各行各业。“互联网+”在成为行动之前,要解决三个实际问题,或者说排除三种障碍。

首先,是“互联网+”的制度创新。互联网+X,谁说了算?这是当前最突出最尖锐的问题。在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前,实际情况是,互联网+X,规则由X说了算。例如互联网+金融,规则由金融部门说了算;互联网+交通,规则由交通部门说了算;互联网+图书、+医药、+……,全是X各自一家说了算,互联网相关部门(例如互联网协会、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的意见连问都不问。总理既然提出了“互联网+”,不是说今后要互联网一家说了算,至少希望将来有事,互联网+X两家要商量着办。当然,商量着办的结果,最后要统一在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大方向上,而不是让权力和寄生在权力下的传统既得利益单方决定资源配置。

其次,互联网+X,二者是什么关系,颠覆还是互补?一说“互联网+”,搞互联网的人容易亢奋,想着好容易翻身得解放了,就想打倒这个打倒那个。但这是不明智的,互联网业现在还是小车,各行各业是大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阿里、腾讯进入金融、交通领域后,吃了不少苦头,应该买个明白。马化腾的表态就比较好。他强调,腾讯并不会进入每个行业来自己做,而是提出“互联网+”的理念,并且把腾讯在关系链、支付、社交广告等等方面的能力做成基本的零件和工具,作为“武器”开放给广大第三方合作伙伴去改造、提升他们所在的行业。互联网业要充分关切和建设性地解决各行各业的难题。另一方面,X的心态也要调整。不要老以为互联网进来,是要吃掉(替代)自己。“互联网+”的实际结果将是,X的绝对值不仅不下降,反而会上升(只是X占全局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好比工业革命后,农业产值和产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大幅上升是一个道理。这是新陈代谢的规律。“互联网+X”,将让X的饭碗比现在更大,这是一场增量改革。合作才能共赢。

第三,互联网+X,是新产业还是新业态?专家在这方面有时都说不清楚。一些专家说“互联网+”是指新产业。新产业对应的是产值,新业态对应的却是结构(质量)。“互联网+”行动计划针对的显然是新业态。搞“互联网+”切忌浮躁心态,要警惕打着新产业的旗号走旧业态的老路。光伏的教训应该汲取。狭义的“互联网+”,是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大背景下,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这个初衷性的判断下做出的。信息网络才是新兴产业,而“互联网+”更多指“产业创新”,说白了,就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我个人认为,新旧业态的经济学区别在于:旧业态是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大,新业态是范围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优。由此推论,“互联网+”要产生实效,需要把文章做在通过创新,降低多样性成本以支持提价竞争,从而实现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上。

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或足以同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媲美或更到位,共同形成引领未来的主张。因为在人类和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的“历史阶段”,新趋势的重心不在工业,而在互联网。“互联网+”这个提法,具有主导、引领、带动意味,互联网与工业化,是车头与车厢的关系。正如学者曾润喜说的,以前大家把互联网当作“轮胎”,但其实它是“发动机”。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再是并列关系,而是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的关系。当然,要提到这个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共同思考乃至共识的形成。

互联网时代: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曾鸣(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

联、互、网之后,所有行为,或者关系,均以数据形式沉淀在平台上。平台型企业,典型如阿里巴巴,会将这些数据开放出来,还要提供数据工具,供平台上的各个节点分析、各取所需。于是,企业、创新者可以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并根据数据进行所有的商业决策。对于平台上的企业而言,这些数据附加值,是平台对他们的最大吸引力,也是这些企业生长发育的营养物。

因而,平台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对于提供平台的企业而言,其看护的生态系统内,物种越丰富,生态越复杂,则沉淀下的数据越多,并刺激平台提供更多的数据增值服务,平台也越兴旺。节点和平台因而形成一种协同演进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数据资产已是最重要的资产。回顾商业历史,以往决定商业胜负的依据,一般都是有形无形的资本、自然资源、市场占有率等。在工业化时代,每一个小企业或创业者的梦想是做大做强。侥幸成为大企业之后,下一个战略就是建立门槛,以防对手模仿,重来一遍将自己推倒。整个战略的核心,在于资本比拼,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取悦资本市场,如何建立小资本难以逾越的障碍……企业本身是否有创造力创新力倒在其次。

这样的轮回,在互联网时代将被打破。点对点的连接无所不在,数据聚合的平台出现,土壤、空气、养分都已具备。任何一个小企业,或者个人,只要能为特定人群创造价值,就可以依靠平台便捷地找到客户,并通过与客户互动,迭代优化自己的产品,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即使是一个非常冷门、狭窄的需求,只要能在平台上展现,聚集到一定的量级,就会自然而然催生新的产品和服务出现。

这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真正来临。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智力价值将前所未有地释放,而土地、资本、关系这些过去决定创业是否可以开始的门槛将不复存在。

在这样的平台上,一个独立特行的创新者,可以和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司同台竞争,比拼的只是他们的创新能力。这种格局下,企业内、外的组织架构将为更好地鼓励创新而设计。工业时代的中央集权体系、线性控制、科层制都不再必要,他们将让位于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社会协同分工、分布式决策。甚至“公司”这一组织形态本身是否还需要保留,都成为疑问。因为“平台——创新者”的直接关系会自然去除一切冗余的节点。

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需求将成为中心,他的指令将自然催生出一张张分工、协作之网。而且,这张网将里的分工更为丰富,协作则会是实时、社会化。消费者的体验还会参与到更多的设计、生产环节中去。

互联网时代让大部分传统企业心生恐惧,是因为未来的组织已经挣脱了工业时代机械化控制的羁绊,走向了不确定的生态化。颠覆式创新随时可能发生。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引发什么样的演化,无人能知。面临未来互联网大变革的千万变数和种种机会,我们唯一能确信的是变化。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知识经济时代的步步递进,发展方向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力。谁大谁小,只是一个相对。阿里和腾讯现在是巨头,五年以后是恐龙还是绵羊,很难说。美国雅虎是一个最标准的互联网公司,其兴也勃,其“败”也忽,到今天几乎走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但整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大门刚刚开启,巨头、小企业、个人都将重新寻找在网络中的位置。

基于online和大数据计算能力的“app+data”的模式将是未来商业的基础。App和data的有机融合,高效互补才能提供不断完善的用户体验,真正赢的未来。

在这个时代来临之际,没有任何企业可以认为自己已定义了未来。当许多人还在在津津乐道地消费互联网的各种消息、欢乐地预测巨头的生存或死亡之时,或许他们不知,没有人可以在大时代轻松地搭上便车,最先消亡的一定是对未来茫然无知的看客。

如果有一天我们生活在了理想中的互联网时代,那必然是整个生态圈里所有物种共同竞合、协力演进的结果,是颠覆性创新者与全生态圈的共赢。任何一家企业,面临颠覆性创新时,惟一的应对之策,就是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重点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互联网+”是互联网功能的增强和应用的拓展。互联网的应用从面向网民个体到面向企业的拓展,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跃升,可以说“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演进和互联网化深入的新阶段。

现在互联网化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即向产业应用拓展。尽管在这之前,互联网已经在产业供应与销售的流通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核心制造环节的应用仅是入门状态,互联网尚未真正成为制造平台和工作平台。基于互联网从IT(信息技术)到CT(通信技术)再到DT(数据技术)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近年德国和美国相继提出工业4.0和产业互联网的概念,美国GE公司预测全球产业互联网的增加值在2025年将占到GDP的50%,显示了产业互联网较消费互联网更宏伟的未来。

我国政府在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既是顺应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也是打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决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政府工作报告所指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图看,“互联网+”覆盖的范围比产业互联网或工业4.0还要宽,在强调开拓面向产业应用的同时,将继续深化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还将强化面向政务特别是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的应用。其中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重点,“互联网+”致力于将互联网的应用覆盖制造业全链条,包括企业间的协作和从供应链到端用户的综合集成,发挥我国在消费互联网方面的优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将两化融合拓展到更宽广的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发展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是“互联网+”行动的目的,但还应有更高的追求,“互联网+”应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的平台与动力,以互联网的开放、包容、群智、创新的思维改革生产关系,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一个一个产业的互联网化,引发发展模式的变革与潜力的释放,提升核心竞争力,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应该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使命。随着实践的继续,相信公众对“互联网+”内涵的理解会更深入。

“互联网+”行动计划即将启动,互联网企业闻风而动,IT企业跃跃欲试,现在需要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的参与,特别是需要实体经济企业的后来居上,构建“互联网+”的良好发展生态。

《读懂互联网+》一书由本刊社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办主任李明博士领衔主编

互联网正在改变制造业

曹淑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

互联网进一步向制造业环节渗透,网络协同制造、工业云已经开始出现。互联网正在彻底改变着制造业,过去的制造业只是一个环节,著名的微笑曲线最低点在制造环节,但随着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它的含义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它会打破工业生产的全声明周期,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构成了闭环,彻底改变工业的生产模式。

制造业服务化是由单纯的产品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三一重工通过网络实现服务型制造。通过在设备上安装2G、3G的通讯模块,与三一重工的后台联系起来,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主动维护。通过实时采集信息,改进产品状况。三一重工在全球有10万台设备接入了后台的网络中心,通过大数据处理进行实时的远程监控预警。通过移动互联网的APP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三一重工实施系统以后企业利润大幅度提升,三年间的新增利润超过20亿,而且成本降低了60%。

个性化定制,由规模化标准产品向个性化定制产品延展。尚品宅配通过搜集用户的数据,在后台的云中心进行大数据分心,生产线也是非常灵活的,与统一的大规模生产有很大差距。每年获取30多万用户的信息来充实数据库,有3千多位设计师通过互联网进行家具设计。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市场进行预测,可以延伸到家具生态圈的其他环节,不止可以做家具,还可以销售其他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实现了对消费者的个性化制造,也实现了批量化,因为它的用户群非常大。根据用户群的需求,提炼共性,就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既控制成本,又满足了个性化需求。这家企业今年的营业额达到了20亿,2012年的增长达到60%,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只有12%。它的板材利用率可以达到93%,而同行业只能达到80%多。这是非常典型的互联网生产模式。

1.2.1 样品采集 从样品中取200.0 g烟叶粉碎,充分混匀后取100.0 g烟末(过60目筛)封装,作为分析样本备用。

组织分散化。过去的工业都是集中式的大规模生产,由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呈现了组织分散的转变。主要模式包括协同研发、众筹融资、众包设计、网络制造。有一个例子是制造资源的云化。过去的一个生产工厂一定会有员工、设计和制造等环节,在互联网时代,数码大方建立了工业云,将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采购服务、制造能力、3D打印、零部件库、产品模型、设计产品融合在一个平台上,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工业云构建自己的各个环节,并进行生产。在去年6月份,数码大方协助中瑞德科工业设计公司改造了儿童电动车传统生产组织模式,按照传统方式,这个系统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才能建立,而用这个工业云,只需要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实现产品上市。整个产品环节都可以通过云来实现。

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我国是互联网网民第一大国,而且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力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工业优势,推动经济转型,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希望大家可以形成共识,尽快构建我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工业界与互联网界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专项行动。推动技术架构、标准体系、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共同关注融合趋势,加快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模式创新与应用推广。

“互联网+”的三种可能

刘积仁(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全世界的企业在延长它们的生命力的时候,无非就是创变,不断通过变革自己的生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分享全世界优秀的企业,包括中国的企业在这样一种不确定变化的环境下,我们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来推动我们生命力的发展,这是我们要讨论的一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过去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的制造业让自己的产品走向了全世界。我们今天看到中国的新战略,输出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产品,也在输出我们的资本,我相信未来我们会输出我们的创新。

全球化的过程中,也是我们中国企业成熟的过程,也是中国企业在适合全球商业环境下的竞争,包括尊重当地的文化,尊重当地的法律,不是把中国三十几年的变革经验输出到海外,而是如何把中国企业更变成全球性企业,是这样一个问题。

提到“互联网+”这个话题,我第一个理解,我们看到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30年间,最大的变化是基础设施的变化,包括电力、交通、高速公路、整体的治理环境、法律环境、物流,支持了效率,支持了精准,使得我们企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平台,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数字连接的互联网的平台。

中国的网络平台、通信平台,可以说在全世界是一流的,如果去全世界旅行,住酒店,出差,总会感觉到最大的差距是通讯,不怎么方便,我们在中国不仅有这个平台,我们也形成在这个平台上的产业和文化,也造就了这个平台上一大批的互联网企业的诞生。

我参加一个展览会,十分惊奇地听到德国同事的讲话,因为德国在讲到工业4.0,他们讲德国的制造业跟数字,跟互联网要联系起来,比如说像宝马、奔驰,他们在讲汽车未来的互联,讲汽车的自动驾驶。

德国的企业会谈到工业4.0和中国的“互联网+”结合起来,这是中国和德国合作的一个领域。从德国人看到中国互联网的产业在蓬勃发展,我们有了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还有一大批创业者所组成的这些公司。

互联网变成一个巨大的创业平台,它所形成的这种变化,对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式,改变着人和人的沟通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它在创造一些过去所有没有的一些形态,也在使一些传统的行业消亡。

我们讲的这种“+”,如果看到今天走过的这条路,这个“+”的内容,有这么几条基本的特点,第一个“+”就是融合,就是我们的互联网会把其他的行业,通过技术跟商业内容的“+”而创造一种新的模式。

我们看到了电子商务,也看到了现代银行,还有未来的医疗,所有的东西把服务送到最后一公里,或者就在你的手上。我们可以24小时买东西,24小时支付。未来24小时医疗,24小时教育,所有的这些改变不是因为我们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之后的这个行业的本身带来的巨大变化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商业生产。

第二个“互联网+”,意味着在互联网的这个事业上,这个平台上技术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互联网的下一步就是物联网,物联网的下一步我们看到大量的可穿戴设备,我们看到我们获取数据信息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不同。

过去我们看到谷歌的眼镜可能是为了搜索信息来做,这种技术延伸到汽车,变成了附带的驾驶,延伸到医生戴眼镜给病人诊断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大量的数据在背后的人工技术,在这几年迅速发展。许许多多的行业,都会因为技术把它改变,技术会创造更多的医生,技术会创造更多的银行收银、物流的人力资源。

我们看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仅仅是开始。有的东西可能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们原来可以预测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看到DNA,我们看到很多的检测技术,价格变得越来越便宜,而它所获取的数据越来越和巨大的其他的传感所获取的数据进行融合,进行计算。

第二个方面,我认为在技术的方面会改变很多。

第三个我认为有更大的商业空间,就是社交。这个社交就像我们用物联网正在产生一个国家的概念,一个信仰的概念,一个宗教的概念,一个新闻媒体的概念,在网上形成越来越多的垂直的共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兴趣的相关者所组成的不同的群体,而这种群体所构造的新的学习业态,新的商业生态,生活生态,都会改变我们现存的世界,所以“互联网+”一定会从“+”变成“x”。

将来会慢慢构成更多的服务于某种价值体系的生态的平台,这是我对这个的“+”,如果还不理解,就是现在所说的“互联网+”一样,后面你们怎么想都可以。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