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介市场,“玫瑰”陷阱深几许?

2015-12-20王宇萌

党的生活 2015年3期
关键词:婚介托儿婚恋

□本刊记者/王宇萌 杨 雪

婚介市场,“玫瑰”陷阱深几许?

□本刊记者/王宇萌 杨 雪

近年来,由于诸多复杂因素,“找对象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约有1.8亿单身人士,其中36.2%是30岁以上的大龄单身者。庞大的婚姻需求群体催生了五花八门的“婚介”,与婚恋相关的中介机构、电视相亲节目、交友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由于婚介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隐蔽性,很多人常常在不知不觉间陷入“玫瑰”陷阱,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既伤心又伤财。

对于鱼龙混杂的婚介市场,人们应当如何提防?根据读者的点题,记者在哈尔滨市的相关领域进行了局部调查。

相亲节目“假宾”多

俊男靓女,煽情催泪,浪漫约会,是一些电视相亲节目的三大“吸睛法宝”。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全国共有24个省级卫视频道开设了相亲类节目,引发了一拨接一拨的电视“相亲潮”。参加节目的单身一族不乏走进婚姻殿堂的有缘人,但由电视台方面请来的“假宾”也大有人在——为的是提高收视率,吸引广告投资。

2015年1月3日,在某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小晨告诉记者,她正在为台里一档热播的相亲节目招聘女嘉宾。“参加节目不都是自己报名吗,怎么还要招聘?”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疑问,小晨笑称记者“out”了:“为了节目效果,嘉宾多数是事先找好的‘托儿’,不然为啥那么多帅哥美女都找不到对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幕后信息,记者决定报名参加节目。小晨随即给记者编了一个假身份——某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并将记者的姓名、年龄等信息进行了修改。过了两天,记者被告知可以去录制节目。

2015年1月10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节目录制现场。节目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带着记者前往化妆间。在走廊里,记者看到有二十多个女孩儿在候场。通过聊天得知,正在候场的大多是节目组招聘来的模特或学生,有些人已经参加过类似节目的拍摄,显得颇有经验。

在化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给“嘉宾”们提出相关要求:拍摄时,要尽可能向男嘉宾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越有“笑果”越好,表现优秀的“嘉宾”能得到最多800元的酬劳。

记者提出疑问:“如果问题提得太尖锐了,会不会伤害男嘉宾的自尊心?”

一名工作人员不以为然地回答:“这个你不必担心,每期男嘉宾都有‘自己人’,到时我们会给出提示。”

化完妆后,记者与其他23名女孩一起进入录制场地。节目拍摄得很顺利,每上场一位男嘉宾,下面都会有工作人员举牌告诉大家是不是节目组的“自己人”。

录完节目,记者并没有得到报酬,因为“全程没有发问,表现不好”。

记者查阅相关报道后发现,近年来这类相亲节目可以说是问题频发。《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某些相亲节目看似‘真情’,实为‘假意’。”通过亲身体验,记者的感受是:节目效果虽然“可视性很强”,但观众最好不要太当真。

相亲网站“托儿”多

除了电视节目热火朝天,网络相亲也颇受人们的追捧。像“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知名相亲网站,给天南地北的“剩男剩女”们提供了交友平台。据易观智库《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度,以婚恋为主旨的交友网站覆盖人数超过8400万人次,可见影响力之大。

通过网站拓宽结交视野、寻找“有缘人”,听上去很美好,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记者的一位师兄小汪最近很郁闷。他今年30岁了,因为整天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再加上职业的特殊性,平时很难接触到合适的异性。一次,在同学的婚礼上,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他出主意:相亲网站上啥条件的都有,你去撞撞运气吧。小汪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百合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并交钱办了会员。在网站上浏览了一些个人资料后,小汪对一个照片上长相甜美的同城女孩颇有好感,便给对方发去个人信息,没多久便收到女方“可以先聊聊”的回复。双方在网上通过QQ聊了几天后,女方提出见一面。

接到女方的邀请,小汪兴冲冲地赶去赴约,可见了面却大失所望——女方本人的长相和照片上差距太大,怎么看都不是一个人。但碍于面子,小汪不好直接质疑,在女方提出一起吃饭的想法后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近500元的消费倒不算什么大事,关键是小汪觉得“被人涮了”。事后,女方又多次主动约他,小汪只得将其电话号码屏蔽。

从小汪“失望的约会”情况看,记者觉得他可能遇到“托儿”了。通过对婚恋网站一些投诉资料的梳理,记者发现婚恋网站的“托儿”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饭局托。一般为资料照片上比较漂亮的女性。在双方联系之后,女方很快愿意或要求见面,并指定某消费场所作为约会地点,而该场所的饮料酒水或食品价格通常较为昂贵。显然,小汪遭遇的就是饭托。

无题唐春成

二是客服托。由婚恋网站客服人员假冒“有缘人”与网上征婚者联系。如果想获取“有缘人”的联系方式或与之线下见面,征婚者要交钱成为会员,并需持续充值升级。而交了几百甚至几千元后,“客服托”便会以双方不合适为由拒绝再联系。这时,新的“客服托”便会来抚慰心灵受伤的征婚者,目的是拢住会员,让其继续在网站充值。

三是机票托。一些与征婚者相距甚远的“托儿”会提出乘坐飞机前来相见,然后编造钱包被盗等理由,请求对方给其汇款购买机票。如果听到“机场工作人员”做口头证明,那就是遇到团伙作案了。

婚介所也有风险

如果说电视、网络婚介是年轻人择偶的主要方式,那么,相对传统的婚介所则成为中老年单身群体寻觅另一半的主要渠道。在一些生活消费类报刊上,“优质女,丧偶,有房有车有存款,就是缺少暖心人”,类似“条件”让很多人怦然心动。

家住佳木斯市的赵友离异多年,一直在吉林省打工,年过不惑的他想早点结束漂泊成个家。2014年2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条婚介所发布的征婚信息,女方也住在佳木斯,年龄、经历都与他相仿,便给婚介所打去电话,花费200元得到了女方的QQ号、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双方在性格上很合得来,对许多事情的观点也是一拍即合。没过多久,女方以“共同出资装修婚房”为由,让赵友给她汇去一万元钱。2014年5月,赵友提出想趁放假期间回佳木斯一起装修房子,此后女方的电话便无法再接通。赵友到提供信息的婚介所讨说法,但婚介所表示,他们只提供信息,其他概不负责。

记者以“征婚人”的身份走访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的四家婚介所,只有一家需要提供身份证、工作证进行信息验证,其余三家均按照记者谎报的年龄、职业等信息进行了登记。在一家可提供“私人定制”服务的婚介所,工作人员将记者定位为时下最流行的“经济适用型”。记者表示,自己没有房产和存款,并不符合这一标准,工作人员则说,“稍微美化一下资料”无可厚非。为了能增强相亲的成功率,工作人员还劝导记者交500元钱成为“会员”,他们可以为“会员”定制一份完美的个人资料,推送到相亲网站上。

不进行信息核实,甚至知假造假,一些婚介所让征婚者从第一步就迈进了“雷区”。

面对婚恋陷阱,如何自我保护?

一面是庞大的择偶需求群体,一面是芜杂的浑水摸鱼中介,让婚介市场的诚信度大打折扣。

“我国只有《婚姻法》,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可以保护恋爱中双方的权益。”黑龙江思普瑞律师事务所李蕊彤律师说,“除此之外,我国在网络婚恋交友方面也尚无明确的法律约束。”

法律的空白使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那么,在“围城”外徘徊的单身男女该怎样应对复杂情况,最终与爱情相遇呢?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处负责人张坤与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郝春东给出三点提示:

第一,单身男女在通过婚恋社交网站交友时,如有介绍费、会员费等项目,要主动保留相关证据,包括付款凭证和网站承诺等。一旦受骗,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合同、返还财产。另外,涉及财务往来的,在没有准确核实借款人身份、双方没有订立借款合同时,不要轻信任何借款理由。

第二,单身男女在婚姻介绍所获取交友信息时,应注意婚介所的资质。选取在相关部门有备案、营业执照健全、各项检查合格的正规婚姻介绍机构。获得联系人信息后,应首先进行核实,查看其电话号码登记的机主姓名与婚介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相符,社交网络账号是否曾被举报。

第三,尽量通过正常的社交活动择偶。择偶期间,应经常与朋友、家人敞开交流,从而得到有益提示,避免上当受骗。

[编辑:杨雪电子信箱:ddshyx@163.com]

猜你喜欢

婚介托儿婚恋
妈妈代女儿签订婚介服务合同是否有效
女子相亲多次未果,能否要回婚介服务费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第一次当托儿
探索婚介运作模式 拓展区域用户市场
“X托儿”系列词初探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介绍对象不如意,可否要求退还中介费?
婚恋陋习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