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育苗将引领农业产业更好发展
2015-12-20夏爱芳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文|夏爱芳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工厂化育苗将引领农业产业更好发展
文|夏爱芳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在蔬菜种子行业,种苗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不像林业花卉那么明确,就是做苗子。我觉得种苗,不光是苗子,也包括种子。但其实,现在蔬菜行业里有许多蔬菜种苗有限公司,反而很少有蔬菜种子有限公司这种很专业的尤其是中小型公司,更多的是叫种苗公司,但是实际上他们只做种子,不做苗。
山东寿光的蔬菜种苗产业,相对来说是国内发展比较快的,技术也相对较成熟,第二个区域是云南。此外,全国其他地方就要弱一些。
蔬菜种子行业跟果蔬花卉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它算得上是全球性行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领域。讲到蔬菜,我们不会只讲种类,而是精确到品种。比如说,我们不会讲我种的是小白菜,而是某个品种的小白菜。会提及的较高档的种子,基本上都是杂交种子,因为它们的价值比较高,在国内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大家一想到蔬菜种子,就是进口的种子,高档的种子,革命性的种子。
蔬菜种子进口量是比较大的。来自进出口的准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是7700多吨。试想一下,一亩地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有的种子也就十几二十克,所以进口蔬菜种子涉及到的种植面积是相当大的。
蔬菜育种技术向生物高科化、本土化、商业化进深发展
蔬菜育种技术,从传统方式到生物技术辅助方式转变。这一转变也昭示着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就拿现在的育种抗病技术来说,以前我们都是通过在地里面种来实验,这茬差不多抗,不长这个病,那就是抗了;而现在必须要通过分子鉴定、分子标记,确定它是不是真的抗。就像菠菜种子,很多科研院所也做,比如之前福建的杂交菠菜,常常是头年抗病第二年就不抗了,很多人至今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就能给它定位。菠菜的霜霉病非常普遍,十几个一变异就是十几二十个,并且是各种各样的,原来可能是抗四级的,比之前不抗的就好的多。原来是完全不抗霜霉病,种下去就不行,后来换了抗四级的,种了两年,抗四级的也得病了。所以,现在菠菜都是集中的基地种植。
除此之外,还有黄瓜。我们国家黄瓜的研究水平非常高,这个国外是进不来的。但是黄瓜的霜霉病也非常厉害,很多国外的公司能够定向到有没有抗病的基因。
也就是说,生物技术在育种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国内的繁育抗病水平。
就本土化育种而言,以前我们实行拿来主义,把国外的品种直接引进来就用。特别是寿光的蔬菜基地发展之初,国内没有适应栽培、低温寡日照条件下的品种,于是直接进口拿来就用。现在不行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口味变得多样化而且很挑剔,这就要求育种必须要实现本土化。也就是说,要繁育符合中国人自己口味的、又能适应各种特殊环境下栽培定植的各种品种。比如甜玉米,国外要不是抗高温,要不就是抗低温的。而在我国长江流域、中原地区,气候变化比较恶劣,这些品种特性无法直接拿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目前国际上的大型种子公司及其研究机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针对中国的区域性育种也比较多。所以,本土化育种是我们以后必须要走的独立自强之路。
另外,我们国内企业商业化育种的目标更强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研院所与市场的联系都不是很紧密,对市场的需求知道很少。其育种主要针对产量,或者是某一个方面的抗病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席卷,客户体验摆在了第一位。蔬菜抗病并不是终极目标,味道好、市场销量好,才能够最终价值最大。无论是种苗种研人员、种植者,还是销售商,市场才是最终裁判。
所以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水平越来越高。目前看来,科研人员都会考虑市场的需求。这同样说明我们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是很有希望的。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与资源禀赋大不相同,这对品种多样化需求和产品特性、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真正从事商业化育种,发展也会比较快,成绩也会有显著提高。个人认为,短时间内会有这种明显转变,目前已经显露出这样的苗头。
销售渠道逐渐专业化、精细化
跟原来相比,蔬菜种苗的销售渠道已有很大不一样。近年来,很多国家级的种子公司,省级市级种子公司都没有了。很多大型种子公司种蔬菜的更少。因为市场更加细化了,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育种家更加关注用种基地的变化。以专业合作社的大型基地为主导的市场需求,要求到基地去搞试种,到基地去调查该品种在这个基地最近发生了哪些变化。不仅是我们本土的育种家,国外的育种家都会定期下基地,像日本龙井、坂田这些大公司的育种家,也常常不停地穿梭在中国的各大基地,分门别类地了解、记录、研究各种最新情况。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情报,对种苗的研究和方向调整,非常关键。
其次,大而全地单纯地卖种越来越少。取代的是专业化程度非常强、越来越精细地市场形式。比如说专门做花菜的,专门做黄瓜做菠菜的,也就是说目标性更强的专业化市场形式出现。
第三,以蔬菜育苗场为主的销售渠道出现。这是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对全国来说是一个起步阶段,目前仅在山东寿光的发展还算比较成熟,未来还会是一个发展趋势。
商业模式要求售后服务延伸、一揽子方案
服务模式的变化对蔬菜种苗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产前产中产后不断链的服务。现在很多合作社买走种苗后,通过产中服务获得高产,但在产后还需要服务商介绍,哪里有收购商,哪里更有市场。目前,很多种植基地都会对种苗公司提出这样的要求。很多合作社,对种子的生产国、通过何种渠道引进,怎么得到的亲本,如何组培都非常清楚,他们就是希望种苗公司提供收购商和包销。如此而言,售后服务的延伸在商业模式的变化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一揽子解决方案出现,在蔬菜行业这是一个比较新的动向。就是要求种苗公司把种子结合到化肥、农药,一起解决了。怎么下种,什么时候施什么药,用什么肥,怎样去整合这些资源,技术性要求相当高,同时这确实是一个发展的趋势。目前种苗和农药是结合最紧的,配合、提供给种植户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也是目前种植的一个需求,这也是合作社基地化的一个要求。
国外企业不得不扎根中国
本土化育种是未来育种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前,像孟山都、坂田等外国种业企业的科研人员都不在中国搞研究,现在日本坂田已经在江苏建了一个实体。原来的国内分公司主要搞服务,不做销售,通过别的种子总代理进到中国,现在也准备在中国本土开展研究,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原因在于他们的现有种子资源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比如圣尼斯的番茄,再不出新品,在寿光就快卖不动了。目前卖得最火的是纽内姆,它是在中国研究,属于我们本土的育种家利用创新的资源培育出来的新品。
蔬菜种子行业的国际化全球化的水平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国外的企业将不得不到我们本土来进行研究。这是蔬菜种子发展的趋势。
蔬菜苗场日趋壮大
目前,在寿光地区的蔬菜类种苗生产中,以茄果类苗场为最。整个寿光地区有将近50家大大小小的苗场,与种子销售形成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寿光地区的蔬菜种苗产业,相对来说是国内发展比较快、技术相对较成熟的。为什么寿光会出现这么多种苗场呢?
首先是种植主体的改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过去,蔬菜都在城市郊区由农民自己种,所以自己育苗。留种,育苗,种植甚至都由老农民自己来,老农民都会。现在郊区都盖了房子,蔬菜种植基地外移已经成为必然。但很多在城里赚了钱的会去投资种植,搞蔬菜基地。再加上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而要求反季或全年定植供给,这就对育苗技术提出很大的要求——因为技术性很强,要求无差错及时应对调节。比如在长江流域,早春的茄果类的苗子要弄五个月,五个月哪天都不能够闪失,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所以种植主体的改变很重要。
其次是优良品种推广。在山东寿光,没有苗场就没法推品种,因为别人的苗场不给你育苗。如果种植户手里抓了一个好品种怎么办?只能自己先去建个苗场,搞一个日光温室,投资十几万元,自己开始育苗,育好苗再出售。现在蔬菜品种推广跟苗场结合得也非常紧密,很多种子公司必须开始卖苗,否则品种就无法推广,也就是说优良品种推广对它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再次,建苗场是技术创新的需要。主要涉及病虫害防治、品质提高,稳产增收。目前,苗场承揽了很多嫁接苗。嫁接苗一方面可预防土传性病害,一方面可以提高品质,进而稳产增收。比如黄瓜,通过嫁接可以改善黄瓜的亮度,增加观赏性。有的还可以提高产量。
也就是说,从提高产量到提升品质到增加抗病性等诸多方面,都对育苗提出了专业要求,必须统一育苗。育苗场就成为必然选择。个别嫁接苗还不是每家都能做,还要对苗场提出技术要求,或提供技术支持。
当然,也是节能降本增效的要求。因为家家户户去弄,每家技术水平不一,结果不易把控。很多种子都是几毛钱一粒,搞不好,几百块钱一包的种子,白白浪费是小,耽误一季收成,或延误几天上市,对于种植户而言,就是大损失。相反,把种子交给育苗场,由它统一管理、统一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知道什么时候打药、施肥,精确调整温度、光照、湿度等,对种植户、苗场,成本都相对较低,还降低了风险,更划算一些。何况,现在农村劳动力不足,可以说是节能降本增效的要求。
所以越来越多的蔬菜苗场出现了,尤其在寿光,基本上都是苗场在育。
在我国云南,育苗场比较普遍的原因,是因为该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决定了蔬菜花卉生产周期短、终年都可生产。所以,除了山东之外,云南的苗场发展也非常快,公路周边随处可见搭的棚子,泡沫盒子就浮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拖到门口来就可以搬走。这种方式很简单,甚至简陋,但很有效,可以随时提供苗子,不存在太强的技术性。
然后就是华中地区、长江流域一带。直接原因是气候变化非常恶劣,导致对苗场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对苗场的技术要求和投入很大。大家都知道,华中地区冬天非常阴冷,室内温度比室外还低。不像山东,太阳直射进温室,棚内的温度会很高,不用专门去增温。但在武汉,苗场的温室是需要增温的,或用地热线,或烧煤,或用暖气。这也导致了在华中地区建苗场成本较高、投入较大。
前些年,武汉经历了几次倒春寒,番茄、茄子、黄瓜这些蔬菜苗子全部被冻坏、冻死。连续几年遭遇这种自然灾害后,武汉市政府决定引进专业化育苗厂,以备能够迅速有效补苗,保障地方蔬菜供应。武汉现有几个苗场专门做育苗,美国维生、四川的刘光基也在武汉投资苗场。武汉市政府的鼓励政策是补助,农民买一棵苗,就补给苗场多少钱。这样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不用一个冬天都得管理苗子,还不一定见成效。现在的新式农民就是这样,商业化的分工把农民解脱了出来。总体而言,我国蔬菜种子育苗场规模相对较小,需求量非常大,这是一个矛盾。现有的育苗场比较分散,技术也不是太成熟,从事育苗的人虽然较多,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大都靠自己去摸索,没有规模化、成熟的技术教学和推广。从产业政策方面来讲,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门的产业,以政府牵头的组织关于投入产出的研究、技术研究以及扶持。所以,首先要加强对这个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因为这是一个大趋势,我们为了解决目前蔬菜生产和供应中的现实问题不得已必须而为之的。苗场建设对整个蔬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从资金到场地,还有技术方面,技术研究部门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研究和支持。其次是标准化技术规程的研究。如果成为国家级的项目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协作。比如番茄有什么技术,苗期前两天是多少温度,中期是什么温度,这样才能育出壮苗来,既然它本身就是工厂化生产,有条件研究它的过程控制技术以达到工厂化生产的水平。最后还需要研究材料,包括基质。每种蔬菜苗对应的专用基质、肥、药、营养液还有器材等,加强各方面配套的材料研究,也是个产业化的重要方面。
发展工厂化、标准化的蔬菜育苗,是对我国蔬菜行业提出来的时下非常严峻而且必须解决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