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商业化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的一段必然历程
2015-12-20王仕涛科技部调研室
文|王仕涛 科技部调研室
种苗商业化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的一段必然历程
文|王仕涛 科技部调研室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种苗商业化已成为现代农业不可割裂、不容忽视的环节,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常识来讲,从种子到成树、成花,周期肯定很长,但是现代人喜欢吃快餐,喜欢方便的、好弄的东西,过程易于把控操作简便的东西,因为大家时间少,精力有限,专业知识也有限。从人性的角度和社会发展程度来说,种苗商业化一定会是一个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的一段必然历程。
“繁育推”一体化呼唤政策的延伸支持
种苗化商业化也给我们科技政策制定提出了新问题:苗场区域、种植主体、育种技术等。以前政策制定时对育种支持的多,觉得育种的技术含量高一点。近年来,商业化育种、“繁育推”一体化等问题陆续出现在各大媒体,让许多人渐渐明白,繁育推是一个整体链条,哪一个环节缺位都会影响进程导致效果不好。种子再好,出苗率不高,不齐整,或者不会弄的强弄,既是浪费,也会影响最终的产量和产值。如此而言,政策的支持重心是不是还停留在育种上,是不是也得向后延伸一下,向种苗商业化甚至种子、种苗推广倾斜一点?趋势、观念的变化一定也会带动政策相应的变化。
科研与产业化在平衡中引导促进
自然界有质量守恒定律,任何事物发展都需要一种平衡。科研和产业化也要平衡。科研走的太靠前,产业化跟不上,科研就是一种浪费;产业化走的太靠前,科研跟不上,会导致后劲不足,对产业化也是一种扯后腿。科研和产业化在国家的政策制定层面也会考虑:科研要重视,产业化也得重视。
但是支持科研的政策和支持产业化的政策是有区别的。关于科研,目前我们国家主要是政府直接给钱,把它养起来,像对古希腊的贤人一样,支持他们衣食无忧,让他们天天就奇思妙想,开发心灵,产生新的技术。但是对于产业化,还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那么政府的作用,就是如何为市场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机制和环境。就像跑步一样,起点是一样的,跑道是一样的,规则是一样的。不能说你跑的快,我就把这个路给你弄的不平一点,你跑的慢,我就把这个路给你修平一点,这实际上是不符合规则的。所以说政策层面对产业化的支持方式和对科研是不一样的。
社会发展离不开以市场为主的创新驱动
时代在进步,市场也在变化,近年来,国人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的健康,营养均衡。对健康的需求和对吃饱的需求主导下的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其次,我们生活的环境,人们越来越喜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生态环境从绿化进化到要彩化、美化。大自然是各种色调的,真正的生态绿化也应该是五颜六色的。所以说市场需求变了,观念也要跟着变,日日时时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化大分工越来越精细、专业,这就涉及到市场细分的问题,同时这也是非常重大的趋势。我们老说经济新常态,其实就是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人们的需求变得个性化、多元化,不再是以前的大一统。如此而言,市场细分对我们科研实际上也是一种挑战,使我们不能再因循守旧,单纯地照搬以前的科研方式,或者沿着一个方向一成不变。不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创新,就会走进死胡同。
“互联网+”时代,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更大改变
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我国是农业大国,可我们的农业为什么落后?其实它最大的落后不在技术上,而是在生产组织方式上。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业经济,从根本上还没有走出小农经济的模式,一亩三分地还是主流。既然还是每家一亩三分地,它就是小农经济。
农业现代化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分工,比如专业化育苗、工厂化育苗,未来肯定是个趋势,因为这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从西方诞生,都已经一百多年了,不算先进。我们还觉得专业化育苗工厂的这种模式先进,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很落后,而不能证明它先进。
其实在国际上,不管是育种也好、育苗也罢,什么都是企业化运作的,都是规模化的。在中国,如果按照农村与农业人口来计算,当前农民总数接近9亿,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是也只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我们谈到的育苗工厂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业化的起步,但是这种工业化的方式,跟西方社会比,我们的这种模式实际上也是落后的。
那真正先进的生产模式是什么?那就是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将“互联网+”行动计划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农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互联网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的改造,可能是根本性的。由此,未来的趋势、生产组织的方式,对企业也好,对科研方式也好,它带来的变革将是根本性的。如果不能适应这种趋势,只能被淘汰,而且会很快。工厂化农业,必然会淘汰小农经济,但因为中国的农业人口比重和总量都很大,这还将是一个相对缓慢地进程。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以物联网使用为代表的现代智慧农业必将取代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所以说工厂化育苗,它对时下我国还可能算是先进的,但过几年可能也面临着被淘汰,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政策引导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政策支持确实很重要,但我认为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农业发展的规律更为重要,如果可能引领发展潮流,走在商业化趋势的前面,那么所有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都将成为最佳的创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