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常态 抓住新机遇打造中国肥料产业链

2015-12-20贾敬敦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肥料发展

文|贾敬敦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适应新常态 抓住新机遇打造中国肥料产业链

文|贾敬敦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回溯人类肥料施用史,现代化肥工业的历史并不长,大概只有170多年时间。直到184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J.V.Liebig)提出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理论之前,人类从事种植业所施用的肥料都是天然肥料。1842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化肥工厂在英国诞生,揭开了人类化肥工业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化肥工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迎来真正的发展黄金期。2013年,我国化肥实物产量达1.8亿吨,折纯量近7000万吨。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还谈不上化肥工业强国。当前化肥的生产、使用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但这只是肥料工业问题的“冰山一角”,业界对肥料产业的普遍经验和理论还停留在“肥料工业”的层面上,至今仍被严重忽视的是,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肥料产业链。

建设肥料产业链是肥料产业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在“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握时代机遇,谋划新举措,开拓肥料产业的新局面。

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顺应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向和新模式:

一是“五化同步”,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四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开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了“绿色化”,“绿色化”也将成为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向。

二是创新驱动。过去产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要素驱动,肥料产业也不无例外。但面对未来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更高要求,要素驱动已经不可持续,肥料产业必须在效率上“做文章”,科技创新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驱动力。

三是新兴业态涌现。产业升级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发展,这也意味着必须培育创造新业态。如农化服务,它在发达国家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但在中国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当前中国还没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以商业化机制为主体的农化服务产业。再比如,肥料领域的“互联网+”,我们也才刚刚开始谋划,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找准肥料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未来肥料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顺应于整个产业经济的新趋向,更是其内因发展的作用结果。回顾人类肥料发展史,两个重要的内在动力推动着肥料产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一是效率,也就是肥效。它决定着肥料品质的高低,是肥料产业发展的首要指标。

二是便捷,这是指人的使用问题,以及与人使用相关的问题。肥料使用的便捷性是肥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与劳动力成本的变动极大相关;进一步而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催促着肥料便捷性的提高。

我国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从经济发展上来说,我们正在由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按照2013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在1035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1035~4085美元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4085~12616美元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超过12616美元就是高收入国家。我国现在的人均GDP是约7500美元,处于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将发生很大变化。

现在大家都在考虑谁来种地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有项关于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显示,90%以上的农村年轻人就业不愿意选择农业。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种田、养猪不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这是什么原因?因为现在从事农业经济效益低。面对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高的现状,肥料产业必须提高肥料产品的效能,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作出贡献。

产业结构问题是掣肘肥料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面对新常态和新机遇,我们还必须认真研究把握中国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有人说,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二是产品落后,三是过量使用。我认为,这三点都只是问题的表象,而不是问题的本质。当前我国肥料产业的根本问题是结构问题,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链断裂破碎。肥料产业部门分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时期,虽然现在我们在朝着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迈进,但肥料产业链断裂的状况尚未改变。当前,以科教领域为主体的研发部门,提供化石能源、化肥原料的矿业部门,负责加工制造的化学工业部门,以及以化肥的使用为代表的农业、林业和园林等部门,各自为政、相互分割,没有形成有机整体。现代肥料产业的主流业态是产业链,我国还没有一条完整的肥料产业链,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导致我们难与国外竞争,很多产业本身的问题也难以系统解决。

产业链是由几个基本环节环环相扣构成的:一是以产品创制为核心的创新环节,这是产业链的起点;二是生产终端销售产品的原料生产或获取环节;三是终端产品的加工制造;四是产品的仓储和物流;五是批发经营;六是终端销售;七是售后服务环节。除这些基本环节外,商务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它贯穿整个产业链。回顾审视我国肥料产业,我们更多的精力还停留在部门意义上的产业环节上,产业部门分割、产业链破碎。未来,或许电子商务、金融能够扛起整合的重担。

第二,产业体系不发达,发育不完善。比如,我们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肥料产业的产业体系。例如商业化农化服务落后。当前国内农化服务主要以行政化推广服务为主,国际肥料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是农化服务以商业机制为主。如果没有一个商业化的农化服务体系,中国的肥料产业链就永远没有“龙头”。

肥料是一个季节性市场,专业化的高效仓储物流非常关键。但传统的理念依然普遍存在:一提到农业,想到的往往就是种田养猪;一提到产业,就被认为是搞工业,而仓储物流在其间则经常被理解成“赚黑钱的中间商”。实际上,仓储物流是现代产业链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生产与使用季节性均较强的肥料产业,没有仓储物流就无以谈供应链体系。

还有肥料包装的问题。当前我国肥料的包装,给人的感觉就是朴实,总的看,还谈不上现代意义上的包装。此外,肥料使用装备也比较落后。

第三,产业链政策缺位。当前肥料领域的政策,基本上是基于各产业部门的需求而制定,缺少产业链意义上的总体发展政策与规划。

第四,科技支撑体系薄弱。一方面,肥料作为植物的“粮食”,现在我们还没有建成完整的肥料学科体系。另一方面,肥料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创新意愿不强,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肥料产业的根本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所以,要实现肥料产业的转型,建设现代肥料产业链,就必须解决肥料产业的结构问题。

紧紧抓住肥料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眼前困难重重,但是,时代也为肥料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要抓住产业转型的新机遇。去年中国科学院的一项肥料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用全世界8%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0%的谷物,养活了全球19%的人口。但是,我们生产的化肥占世界的29%,化肥实际消费量占世界的33%。这是个尴尬的现实下,如何保障未来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肥料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肥料产业转型面临着许多问题,但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意味着机遇。例如,肥料污染的问题,应当用商业化的方法,通过发展环保产业来解决。最近有消息指出,土壤污染整治有可能带动巨额投资,这也为发展环境友好型肥料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二要抓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从长期来看,如果将肥料看作植物的“粮食”,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在向现代农业、农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肥料产业作为支撑。中国农业对肥料有着刚性需求,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肥料产业是“日不落产业”。这也意味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肥料生产国、最重要的肥料使用国。不仅如此,在迈向现代化发达国家的过程中,随着园林景观、苗木花卉的需求增加,也会给肥料产业带来新机会。面对这样的美好前景,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奋斗的方向,解决肥料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这个美好未来!

三要抓住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关村视察时,就“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作了重要讲话。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信息、生物、能源等领域的革命性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一方面突破了人们原有的智慧边界,另一方面又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在肥料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正好赶上了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这就为肥料产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发展肥料产业链的新战略和新举措

在新常态下,我们要把握住新机遇,必须谋划发展的新举措。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任何事物的兴衰都是自然现象,产业的兴衰也有它内在的规律。产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力缺一不可,作为农业大国,肥料市场需求是刚性的,那么关键就是产业竞争力,必须在提高肥料产业的竞争力上做文章。

衡量肥料产业的竞争力,有两个关键指标: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与其他行业相比,为什么农业比较效益低?我测算过,2013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工业劳动生产率的1/5。这么低的劳动生产率,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财富回报,就不可能吸引优秀的从业者。提高肥料产业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产业存在的根本是产品,产品创制的根本是科技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积极推进肥料学科建设。一个现代肥料产业链,必然要有强大的学科支持。如果没有构建出学科理论,就谈不上自主创新,更不能奢谈创新驱动。

肥料,毫无疑问是一门科学,它是植物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融合。比如,肥料的基石是营养物质与植物发育生长之间的关系学说,它的基础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已经全面进入分子水平。这也就意味着,今天的肥料科学必须整体上推到分子水平,否则难以解析营养物质与植物生长之间的深刻关系,所以研究物质、结构、功能、环境评价等等,就成为这个学科的必然。

肥料学科的建设怎么来做?中国的农业学科是计划经济时代,学习苏联学科的划分方式,建立在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学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肥料产业亦是如此,也涵括了一二三产业。当今“理、工、农、医”的学科划分已经不适用今天的发展要求了。农业学科的调整,将是绕不开的一道坎儿。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下决心建设一个现代肥料学科。

二是要努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当前肥料产业链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结构性问题,培育发展产业链迫在眉睫。健全肥料产业链,必须要突破传统产业思维惯性,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

1992年宏基电脑的创始人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成熟的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产品创制和销售的两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就肥料产业链而言,产业链源头的产品创新、终端的销售、农化及仓储物流价值相对高,产业中游的生产制造附加值相对低。而当前,肥料产业链的“微笑曲线”却出现“倒挂”现象:大家都扎堆在利润率较低的中间生产环节,氮、磷、钾肥这些带有原料性质的中间产品成了肥料产业的“终端”产品。从理论上讲,氮、磷、钾肥不应是肥料产业的终端产品。测土配方施肥也并不是最佳的提高肥料率解决方案,因为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土壤营养物质状况施肥,而真正的科学施肥一定应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生产的营养需求,来提供终端的消费产品的。除了产品创制外,还必须延伸和发展包括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终端销售和农化服务等在内的整个产业链,这就需要产学研跨界协同创新。

“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要跨界融合聚智创新打造中国肥料产业链

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国内首个提出“肥料产业链”概念,并致力于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肥料产业链发展的联盟。肩负着肥料产业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我建议,联盟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积极探索基于共同事业意义上的联盟可持续发展机制。成立联盟是比较容易的,大家都怀揣着自己的想法、企业的打算和研究院所的考量,而联合在一起。但如何找到共同点,怎样谋划共同事业,实现联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联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要研究肥料产业发展的整体方略。有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化肥工业的产值是9021亿元,但肥料产业的产值是多少?无人知晓。毫无疑问,作为粮食的“粮食”,肥料产业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如何描绘中国肥料产业,向社会展示肥料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对稳定就业所发挥的作用?这就需要联盟来回答。肥料产业不单要自我认可,更要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要把肥料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的地位树立起来。

在整体规划方略中,联盟还要回答,传统肥料产业如何转型调整,未来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此外,还要推进发展肥料科技创新事业,比如肥料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创新体系建设。

第三,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肥料产业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这就涉及到产业发展战略、行业共同行动、标准规程、行业自律、社会责任,以及国际合作等等。

在知识产权方面,产业科技创新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如何推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共享,加快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也责无旁贷。

在与金融资本对接方面,当前肥料产业产能过剩、微利经营,处在一个很艰难的转型时期。通过各类融资手段帮助企业、产业解决转型的融资问题,也是联盟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行业标准方面,目前国内新型肥料不断涌现,那么行业标准如何制定?又如何推动行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这需要联盟发力。

在行业平台建设方面,在互联网时代,没有数据,就没有科学决策,就没有智能化,如何建设起现代肥料产业数据库?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如何建设肥料产业电子商务平台?面对苗木花卉、城市景观等新领域,如何拓展产业新空间?这些也是联盟要做的重点工作。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肥料产业产能过剩,但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肥料生产能力落后。联盟必须具有国际眼光,抓住机遇,特别是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推动肥料产业“走出去”。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肥料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肥料产业链,联盟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产业链肥料发展
筑牢产业链安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