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开发与实践
2015-12-20张建奇韩军烈殷慧慧汪大兰ZHANGJianqiHANJunlieYINHuihuiWANGDalan
张建奇,韩军烈,殷慧慧,汪大兰 ZHANG Jian-qi, HAN Jun-lie, YIN Hui-hui, WANG Da-lan
(1.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2.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1363)
(1.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05, China; 2. Guangzhou Kangd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1363, China)
广东是中国的贸易大省,据广东省商务厅统计,2014 年广东外贸进出口额达6.61 万亿元人民币,其贸易的发达必然促进国际物流及货运代理行业的发展,这为高职相关专业应届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调研,国际货代行业急需的是岗位实践能力强的一线人员,学历不是主要看重的;因此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只有以岗位要求为出发点,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才能为广东国际货代业输送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1 课程概述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操作性,与行业结合非常紧密。其课程教学特点为:“一专二流三综合”。“一专”即专业性强、就业方向就是国际货运代理等相关公司;“二流”即重视作业流程,货代从业人员岗位业务的操作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三综合”即国际货运代理综合多种知识内容,涵盖的知识涉及到英语、营销、国际贸易、国际商法知识、国际经贸地理、货代操作、报关报检、货运单证填写等。由于《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具有这“三性”特点,因而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目前高职院校应届生从事国际货代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学生实习所在的货代企业,与企业主管的交流中所得到的信息是:一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普遍实践作业能力欠佳;二是对行业的行规用语不了解,影响工作和业务沟通;三是开拓及维护客户关系中大多学生比较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四是有少数单位反映实习生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工作不积极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育教学与货代岗位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3 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开发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货代业务工作过程是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来选取课程内容。通过对货代企业调研,会同企业主管及本课程专职教师共同商讨开发,确定了国际货代适合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岗位任务及岗位要求;以岗位任务为载体,然后根据每个岗位要求所需掌握的知识、素质及能力目标作为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以此来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最后课程教学及考核始终围绕企业用人标准展开,做到课堂教学实施紧贴岗位要求,最终能接受岗位实践的检验。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开发思路如图1 所示。
4 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开发设计
在国际货代企业业务中,海运代理为常见的业务代理形式,因此《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的构建主要基于海运代理工作过程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依据国际货代岗位任务为载体,以培养职业岗位知识、素质及能力为目标,有选择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国际海运货代岗位任务及岗位要求见表1,《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海运代理内容”开发设计见图2。
图1 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开发思路
5 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国际货运代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单纯理论讲授远远不够,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使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岗位能力。
5.1 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打破传统章节式教学设计,以“真实任务导入、分析任务—串讲知识、技能与方法—研讨针对实例的解决方案—软件实训—学习测评”五个板块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渴求,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
5.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
为了深化学生学习效果,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实施中。如图3《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方法实施示意图。
图3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方法实施示意图
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规律,培养独立、灵活分析问题和独立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力;情境模拟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角色扮演法使学生在相互的沟通中完成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共同完成整个流程操作方案,既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又提高提升团队凝聚力,达到了培养学生岗位职业素质的效果。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浏览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锦程物流网、中国航贸网、中国租船网及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等专业、企业网站的网络资源来加深对行业的了解,拓展专业视野。
当然为了加深学生对国际货代企业及业务的认知,需组织学生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习;应该在课程教学中安排时间采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到国际货代公司、港口、海关监管仓库等场所进行1~2 周的认知实习,加强学生对工作场景和工作岗位的理解。同时依托行业企业资源,聘请货代企业骨干、业内专家或从事国际货代二年以上的“学哥、学姐”开展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货代企业骨干人员兼职担任课程实训的教学;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报酬、工作时间等问题,聘请企业骨干人员做兼职教师比较难实现,更多地是企业人员在专业或课程建设上挂个名,而实际教学等工作参与的比较少;所以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真正使国际货代企业人员参与到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中来。
6 职业“岗位要求”下,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背景下,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因此,课程考核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寓教于考”,以考促学。从考核的方式来看,《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应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并侧重于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考核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而期末考核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论的掌握和运用,建议期末采取闭卷答题形式。这两种方式相结合综合涵盖了职业岗位知识、素质及能力的考核,因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考核主体的角度来看,应该形成“企业导师、学校教师、团队小组”共同构成的多元考核主体,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客观。
7 结束语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应以培养适应货代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岗位要求一致,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要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一致。完善教学内容和机制,实现与国际货代等相关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国际货运代理专业人才。
[1] 姜玉蕊. 浅谈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实训教学[J]. 物流科技,2014(4):133-135.
[2] 陈彩凤.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国际货代能力目标定位[J]. 广西社会科学,2010(9):152-154.
[3] 洪恩华. 工学结合模式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探讨[J]. 价值工程,2014(33):287-288.
[4] 于露露,等.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研究[J]. 科教创新,2014(3):135-136.
[5] 高伟. 货运代理实务实践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研究[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4(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