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叶面肥对油茶结实的影响
2015-12-19何小三雷小林王玉娟符树根左继林徐林初
何小三,龚 春,雷小林,王玉娟,符树根,左继林,徐林初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几种叶面肥对油茶结实的影响
何小三,龚 春,雷小林,王玉娟,符树根,左继林,徐林初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为给结果期油茶树科学喷施叶面肥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盛产期油茶大树和初果期油茶树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就几种叶面肥对油茶结实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喷施试验与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就油茶大树(40年生)而言,同一品种油茶不同叶面肥处理的坐果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油茶不同叶面肥处理的坐果率间差异仍显著;针对刚进入初果期的油茶树(4年生)而言,不同叶面肥处理的坐果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总体而言,与对照处理的相比,各叶面肥处理均不能显著提高油茶结果树的坐果率。
油茶;叶面肥;坐果率
早在20世纪90年代彭选明等人[1]就曾对油茶大树进行了喷施调节剂的效应研究,他们得出了调节剂具有壮果和促进油脂形成及提高油茶产量的作用的试验结果,认为部分调节剂还有降低落果率的作用。何沛等人[2]研究了微量元素硼、钼、锰、铜对油茶落花落果及含油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每年10月至第2年的2月进行3~4次微量元素硼、钼或铜的根外追肥,在其早期就可减少落花和促进坐果;经0.1%微量元素硼处理的油茶种子,其3年含油率的平均值比对照高8.25%。近年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叶面肥对油茶幼树生长及其吸收养分的影响[3-8]等方面,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适宜浓度及配比的叶面肥可促进油茶幼苗的生长。然而,关于叶面肥对油茶结果树坐果率的影响的研究报道并不多。为了研究矿质元素、植物激素等叶面肥对油茶结实的影响情况,以盛产期油茶大树和初果期油茶树为试验材料,就几种叶面肥对油茶结实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喷施试验与观测分析,旨在为结果期油茶树科学喷施叶面肥提供参考依据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分别设在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山茶属种质基因库及永修县林丰林场油茶基因库内。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山茶属种质基因库(山茶园)是依据地理种质优势建成的,为国内现有保存种质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四大山茶属种质基因库之一。该园始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3.2 hm2,共收集山茶属植物4个亚属20个组的物种(含亚种、变种)126个,其中山茶花品种(类型)350多号、油茶优良农家品种100多号、油茶优良无性系66个。
永修县林丰林场油茶基因库建于2012年初,面积22.63 hm2,包括原(野)生种收集保存区5.3 hm2、优良品种收集保存区12.0 hm2、农家小种群及优树收集保存区5.33 hm2。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与试剂
试验材料分别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山茶属种质基因库内的40年左右生油茶优良无性系赣石83-4、无1和无16(其树高2.0~3.5 m)和永修县林丰林场油茶基因库内的4年生油茶高产无性系赣447。
试验用的硝酸钙、硫酸镁、硫酸锌、硼酸、钼酸铵、磷酸二氢钾、EDTA-锌钠等试剂均为化学纯,柠檬酸、土温80均为分析纯。腐植酸钠为泗水县鑫昊石粉厂生产,赤霉素为北京金诺欣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茶皂素新沂市飞皇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竹醋液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林化所生产,ABT生根粉(双吉尔-GGR)为北京艾比蒂研究开发中心生产,油茶保果素为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生物技术实验室研制,胺鲜酯为广州植物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本叶面肥试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以油茶大树(40年生)为试材,参试品种为油茶优良无性系赣石83-4、无性系1号和16号,就多种大量及微量元素混配的叶面肥的配比及其肥效进行试验;第二部分以处于初果期的油茶树(4年生)为试材,参试品种为油茶高产无性系赣447,按照第一部分试验得出的多种大量及微量元素的配比配置叶面肥进行试验,以进一步检验其肥效。
第一部分试验从2012年7月开始进行,当年10月统计油茶坐果情况。试验设5个叶面肥处理,完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3株。叶面肥处理分别为自配低浓度叶面肥、自配中浓度叶面肥、自配高浓度叶面肥、油茶保果素和胺鲜酯(均按照建议使用量)处理,以一个纯净水处理作为对照,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对3个油茶无性系进行喷洒试验,各处理的喷洒次数均为 5次(2012.07.24、2012.08.02、2012.08.13、2012.08.29、2012.09.11),每次间隔10~15 d,喷施时间选在半阴无风天的上午10:00时前或下午16:00时后。喷施叶面肥前统计坐果数,并于喷施结束后统计最后的坐果数。设计的具体试验方案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试验设计方案ITable 1 Experiment design plan I %
表2 试验设计方案IITable 2 Experiment design plan II
第二部分试验从2012年11月开始进行,于2013年6月结束。试验设15个叶面肥处理,其中赤霉素处理3个(分别简称为G1、G2、G3),ABT生根粉(双吉尔-GGR,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ABT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处理1个(简称为A),矿质元素处理2个(分别简称为Q、K),三者之间的交叉处理8个,分别简称为(Q+G1)、(Q+G2)、(Q+G3)、(K+G1)、(K+ G2)、(K+G3)、(Q+A)和(K+A),对照处理(纯净水处理)1个,设计的具体试验方案见表3。各处理完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3株。各处理叶面肥喷洒次数均为6次,其中,初花期(2012.11.13)、盛花期(2012.11.21)、末花期(2012.11.29)各喷1次,坐果后喷3次(2012.12.05、2013.01.18、2013.06.06),喷施时间也选在半阴无风天的上午10:00时前或下午16:00时后。喷施叶面肥前统计花蕾数,并于6月及果实成熟采收期分别统计坐果数。
表3 试验设计方案IIITable 3 Experiment design plan III
1.2.2 调查指标
试验前进行一次开花、坐果等情况的调查,试验期间按时调查坐果率,试验结束时调查存果率。
1.2.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一部分试验结果与分析
喷施叶面肥后各品种的坐果情况分别见表4~6,并对不同叶面肥处理下各品种的坐果率进行了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分别见表7~8。
表4 不同叶面肥处理对赣石83-4油茶坐果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fruit setting rate of G83-4
表5 不同叶面肥处理对无性系1号油茶坐果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f foliar fertilizer on fruit setting rate of WU 1
表6 不同叶面肥处理对无性系16号油茶坐果的影响Tabl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fruit setting rate of WU 16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就不同品种而言,各叶面肥处理对其坐果率均有显著性影响。相同的叶面肥处理对不同品种坐果率的影响程度不一样:针对赣石83-4油茶来说,保果素叶面肥处理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其他叶面肥处理,但其与对照处理的差异不显著,自配中浓度叶面肥处理的坐果率低于对照;针对无性系1 号油茶来说,对照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自配高浓度叶面肥处理的,但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针对无性系1 6号油茶来说,胺鲜酯叶面肥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保果素处理,但与对照、自配各浓度叶面肥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表7 不同叶面肥处理下不同品种油茶坐果率的方差分析结果Table 7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it setting rates of different cultivars of C. oleifera in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表8 不同叶面肥处理下不同品种油茶坐果率的多重比较结果Table 8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fruit setting rates of different cultivars of C. oleifera in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不分品种,对自配不同浓度叶面肥各处理的坐果率作进一步的比较,结果见表9~10。由表9、10可以得出:自配不同浓度叶面肥各处理对油茶坐果率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自配高浓度叶面肥的处理效果最差,其坐果率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与其他叶面肥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他叶面肥处理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且对照处理的平均坐果率要高于所有叶面肥处理的。
2.2 第二部分试验结果分析
各叶面肥处理的坐果率见表11。对各处理的坐果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2。表12显示:各叶面肥处理的坐果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6月份调查的坐果率,G2处理显著高于 (Q+G1)处理,但与其他处理及对照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10月份调查的存果率,Q处理显著高于(Q+A)处理,但与其他处理及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9 自配不同浓度叶面肥处理下油茶坐果率的方差分析结果Table 9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it setting rates of C. oleifera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表10 自配不同浓度叶面肥处理下油茶坐果率的多重比较结果Table 10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fruit setting rates of C. oleifera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表11 不同叶面肥处理对赣447号油茶坐果率和存果率的影响Table 11 Effect of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fruit setting rate and fruit preserving rate of G447 %
表12 不同叶面肥处理下赣447号油茶坐果率和存果率的方差分析结果Table 12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it setting rate and fruit preserving rate of G447 in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对各处理的干籽出仁率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分别见表13~1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叶面肥处理的干籽出仁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处理(Q+G2)、(K+G3)、A、Q的出仁率均极显著高于G1和(K+G1)处理的,但与对照等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这说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叶面肥并不能显著提高油茶干籽的出仁率。
表13 不同叶面肥处理下赣447号油茶出仁率的方差分析结果Table 13 Variance analysis of kernel rates of G447 in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表14 不同叶面肥处理下赣447号油茶出仁率的多重比较结果Table 14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kernel rates of G447 in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3 结论与讨论
喷施叶面肥对不同品种油茶大树的坐果率均有显著性影响,但其与对照处理的差异均不显著。喷施自配叶面肥的各处理,无论是高浓度、低浓度还是中等浓度的,其平均坐果率均低于对照,可见,自配的各浓度叶面肥对提高油茶大树的坐果率均无显著的影响。而市场上的保果素及鲜胺脂等叶面肥,对提高油茶大树的坐果率却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效果也均不显著。
若不分品种,不同叶面肥处理的油茶坐果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处理的坐果率要显著高于自配高浓度叶面肥处理,而与其他叶面肥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但对照处理的平均坐果率要高于所有的叶面肥处理。
可见,与对照相比,无论喷施何种叶面肥,对提高油茶大树坐果率均无显著效果。其原因可能是,油茶叶面肥的喷施时期(7~9月)正值每年的干旱时期,此期油茶虽然处于一个落果期(8月),相对于灌溉水的作用而言,营养元素对于提高坐果率的作用可能是次要的,确切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喷施叶面肥对初果期油茶树的坐果率、存果率及出仁率均有显著性影响,但与对照相比,其差异也均不显著。这一试验结果说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叶面肥并不能显著提高油茶的坐果率、存果率及干籽出仁率。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花期还是果期对油茶结果树喷施叶面肥,其效果均不好,对当年的坐果率等均无多大影响。原因可能是试验的时间较短,需要进行2~3年的连续性试验及数据观测;同时,叶面肥的配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多种大量及微量元素的混配施用,其肥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1]彭选明,陈学斌,朱兆民,等.油茶叶面喷施调节剂效应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1,(2):14-15.
[2]何 沛,张菊娣,白晓琼.某些微量元素对油茶落花落果及含油率的影响[J].江西林业科技,1984,(5):5-8.
[3]左继林,王忠根,刘 胜,等.叶面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幼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3):75-77.
[4]唐 健,何应会,黄彩丽,等.生物醋液在油茶育苗中的应用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9):24-27.
[5]何应会,曹继钊,唐 健,等.叶面肥对油茶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1997-2000.
[6]陈 显,孙 颖,李建安.赤霉素和多效唑对油茶幼株生长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31(2):86-90.
[7]杨启军,邓小军,何应会,等.生物醋液作为叶面肥对桉树与油茶苗期的作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 33(11):99-102.
[8]王金路,陈永忠,张党权,等.不同磷源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5):47-50.
Effects of foliar fertilizers on fruit setting in Camellia oleifera
HE Xiao-san, GONG Chun, LEI Xiao-lin, WANG Yu-juan, FU Shu-gen, ZUO Ji-lin, XU Lin-chu
(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scientific foliar fertilization ofCamellia oleiferatrees at fruiting period, taking trees at full fruiting period and early fruiting period as materials, effects of several kinds of foliar fertilizers onC. oleiferafruit setting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through adopting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 setting rates had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ame cultivar of 40 years trees in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and those had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ivars and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The fruit setting rat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four years trees in different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But overall, the foliar fertilizer treatments could not signi fi cantly improve fruit setting rate ofC. oleiferatrees compared with CK.
Camellia oleifera; foliar fertilizer; fruit setting rate
S606+.2;S794.4
A
1003—8981(2015)04—0018—07
10.14067/j.cnki.1003-8981.2015.04.003
2014-10-02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子项目“华东区油茶高含油种质创制及源库调控技术”(201404702-5)。
何小三,助理研究员,硕士。
徐林初,研究员,硕士。E-mail:linxu1988@163.com
何小三,龚 春,雷小林,等.几种叶面肥对油茶结实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5,33(4):18-24.
[本文编校:伍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