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刍议
2015-12-19丁琳琳刘振宇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丁琳琳,刘振宇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刍议
丁琳琳,刘振宇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正在蓬勃开展之中,在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推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对业已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利于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对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热点,教育部于2014年3月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级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其中,作为基础教育核心的小学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处于特殊地位。因传统文化教育侧重于人格、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与文化熏染,这对于小学的教育对象,位于人生起步关键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所以,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事等意志品质十分重要。与此同时,相比语数外等历史悠久的老牌小学课程,异军突起的传统文化教育仍处在有待深化的演化进程中,因此,有必要对已出现的相关问题加以研讨,从而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重视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有问题的意义
作为当代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热点现象,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复兴具有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前学校教育的面貌。在新兴阶段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对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少年儿童的今后发展具有奠基性功用,有启蒙之效。因此,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若能善加利用,则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然而,“始生之物,其形必丑”。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已经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毕竟仍处于初兴之时,相对于已长期存在的其他小学课程而言,其课程目标、教学目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存有众多亟待完善之处。因而,当前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业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对教育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未来发展。
有鉴于此,高度重视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助于改良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教育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决定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而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这必然要建立在全面细致分析已有问题的基础上,以获得必要的信息。二是有助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利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品质的提高,促进其良性健康发展。如何正确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使教学质量符合要求,实现预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这就需要关注当下已表现出的各类问题,了解其内在根源,从而为改进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服务。三是有助于拓宽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视野,提升研究的水平,培养相关教师的研究能力。对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研究,不仅是解决已出现问题的主要途径,而且随着研究层次的不断深化,对于相关研究人员及一线教师的研究视野、研究能力、研究质量等方面亦发挥有益作用,有利于提升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品质。
二、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亦逐渐提升,而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和实践上均受到高度关注。1993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开展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201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印发了《2012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的函等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文件。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体系下的传统文化教育首次进行了系统安排。其中,对小学阶段的表述尤为具体,分别对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工作做了详细说明。
有了政策层面的指导,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声势浩大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大批小学通过读经、开发校本课程、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据报道,截至2005年底已有70多个城市、700万个家庭加入到了少年儿童诵读儒家经典行列,全国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小学生达数百万。例如,2005年9月,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在全区中小学试行《皇姑区中小学国学教育指导纲要》,由此带动区内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2010年底,山东省教育厅将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确立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课程,并在各中小学中统一开设。此外,广东、福建、江苏等省份的一些小学也举办了体现自身特点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在实践环境上,各个小学也有所不同,各具自身特色。下图即是2011年辽宁省沈阳市某两所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
甲校: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至六年级内容设置三字经千字文名家名篇、论语教学策略让学生利用晨检、早自习、读书汇报会等机会来背诵和学习。课程计划1.安排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但“小老师”要提前备课。2.组织学生举办读书报告会。3.要求学生精读经典传统文化,循序渐进。内容
乙校:
年级内容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内容设置弟子规声律启蒙(其中加入了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唐诗宋词孟子、大学、中庸论语老子教学策略1.每天早自习进行经典诵读。2.利用每周一节校本课程的时间,进行经典的诵读与讲解(创编了一套能让孩子接受的系统校本教材)。课程计划1.定期开展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知识比赛等活动。2.每天早自习,让学生进行诵读经典,并通过师生编排各种动作和游戏的方式来诵读经典和理解、践行经典。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量小学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仍显模糊。要完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建立完备的课程体系是必要条件。而要建立课程体系,则必先建构课程目标,使之成为课程实施的指导标准。但迄今为止,由于更为具体的全国统一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目标尚未出台,从而导致目前业已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各个小学仍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课程目标模糊不清,对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应该如何开设、需要使学生掌握哪些内容、学业水平达到何种程度、培养哪方面的道德品质、如何科学测量教育效能等问题均未有详细规定。这种问题就严重影响了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及产生更好的教学效益与社会影响。
2.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受课程目标尚未明确的制约,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方面,直接表现出课程内容设置、考核的问题。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一方面是纵向上的问题,即课程内容的连续性不强,教学科目的先后顺序缺乏科学设置,深度与广度的递进性不明显,教学方式方法随意性较大,缺少对现代教育科学成果的借鉴;另一方面则是横向上,传统文化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不明确,彼此之间难以产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良好互动效应,遑论共同构成严密完整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在考核方面,很多小学依然倚重于考试方式,试图以应试手段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传统文化教育知识,这就偏离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
3.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同样受课程目标的制约,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亦存有较大问题。目前,虽然已有一批质量较高的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相继问世,但总体而言仍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国家统一规划出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尚处在实验推广阶段,尤其是其中的内容与现有小学语言、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教材内容存在重叠之处,能否完全达到教材编写的预定目的,体现出理想的教学效果,仍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二是校本教材较为缺乏,其建设仍须不断完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除应有统一的教材之外,由于中国地域广袤、文化多样的特性,富有区域特色的乡土教材对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也必不可少,这就有赖于校本教材的建设。但受制于研究力量、经费等因素,目前能够开展校本教材建设的学校较少,而能够出版的校本教材也存在难易程度不合理、教材内容缺少系统规划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校本教材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4.师资力量薄弱。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意志品质与正确的行为规范及弘扬民族精神。而这项重大任务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来完成。因此,师资力量是决定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当前,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存在稀缺情况,能够兼具研究能力、教学能力与传统文化功底的高素质教师匮乏,能进入小学从事相关工作者更为少见。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综合性及师范院校尚无专门对口的专业培养传统文化教育人才,已有的多是将学科和学位挂靠在文史哲等其他学科,从而导致既精通传统文化又具备教育学知识、能力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由是,从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的知识和能力素养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解决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有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课程目标设置
要解决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业已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必须着手完善课程目标的设置。一方面要制定统一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定位、学业水平、考核方式,对高低年级不同教学阶段、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使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也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现有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实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应给予各校较为宽松的自主权,允许各校根据国家统一的课程目标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目标,以使其在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时能够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二)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及安排教学时间
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要考虑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与继承性,也要考虑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逻辑性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因此,为保证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合理,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小学生每个阶段心理特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材内容,应该以传统启蒙教材和古典诗词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小学低年级要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可以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在小学高年级,则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以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知识,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为主要目标,开展认知教育。而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除了每天清晨进行经典诵读外,每周应至少保证三节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并且根据小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不断调整与改革。
(三)合理选编教材,完善校本课程建设
对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而言,其选择可以多样化。一方面,需要建立国家统一规划出版的教材,这样,既能够保证教材的高水准与标准化,又可以为国家级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还有助于为各地小学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各个小学应依据自身所处区域的历史、文化、民俗、社会等特点来编写校本课程教材。例如,可以在教材中适当增加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城市风貌,使学生在汲取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此外,也可以根据小学生对图片、绘画的喜爱,在校本教材中适量添加本校学生参加活动的照片、漫画,提升学生对学习教材内容的兴趣。
(四)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亟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职责,而且还负有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可以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而要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则需要从三个途径着手:一是对现有的小学教师进行轮训,加强传统文化知识与相关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使之能够成为高素质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二是在师范院校等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或设立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培养其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毕业后能够成为新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三是对新入职的小学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培养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和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必须对现阶段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其将来的更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努力,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助益。
[1] 金林祥,张正江.论少年儿童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田立君.小学阶段国学教育及其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成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3]刘海艳.浅析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4(7).
[4]罗萍.小学阶段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8.
[5]董丽.浅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J].文教资料, 2011(11).
[6]金春峰.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在当今的发展和前景[J].文史哲,2008(5).
(责任编辑:彭 琳)
丁琳琳(1989-),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刘振宇(1980-),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史,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高师院校在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的应对》(课题批准号:JG14DB368)的研究成果。
2015-10-27
G5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