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隐形杀手
——糖尿病
2015-12-19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健康的隐形杀手
——糖尿病
◎文/本刊编辑部
据国家卫计委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令人忧虑,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每4人中就有一个患高血压,每10人中有一人患糖尿病,超重肥胖问题凸显,高血压、癌症发病率10年来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正成为健康的重要杀手。针对这种情况,近期本刊将推出一系列慢性病防治专题。
本期我们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进喜和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跟大家聊糖尿病的防治。
危害:糖尿病杀人无声
我国一项对糖尿病患者长达23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人群比血糖正常者早逝10年。
60岁的老张在一次普通体检中查出冠状动脉最重要的两个血管堵塞已达80%,必须做心脏搭桥手术,总算发现及时,捡回了一条命。老张非常纳闷:那么重的堵塞,自己居然从来没有心绞痛过!术后检查发现,他的糖尿病已经非常严重,肾功能已出现衰竭。
糖尿病是一个内分泌代谢综合征,现在成为心血管病的等位症,得了糖尿病差不多相当于得了冠心病。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脱落,堵塞了心脑血管,就会引起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而且,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易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也会诱发心梗。
糖尿病出现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后,症状往往不典型,隐蔽性特强。具体到心脏病,经常没有典型的压榨性疼痛,或仅仅有点胸闷或者气短。还有一些无痛性心肌梗死,不知不觉就心梗了。心脏病猝死在糖尿病患者当中较为多见,经常有患者表面上还挺好,突然有一天做剧烈活动的时候,特别是冬季晨练的时候,在路上倒下了。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血管并发症与神经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下肢血管等大血管并发症和发生在肾脏、眼底等处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残废或早亡的主要原因。神经并发症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的病变,神经的病变可能使患者感觉麻木,烫伤、刮伤而不自觉。英国糖尿病协会日前公布数据称,英国每周有约135名糖尿病者截肢,而这其中有八成是可以通过早期有效的治疗避免的。
糖尿病并发症都有这种隐匿性,不容易被感知,所以危害也特别大。人们因此称糖尿病为“隐形杀手”。
预防:从身体发胖时开始
糖尿病高风险群体包括以下这些:有糖尿病家族病史者;体型肥胖者;本身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的人。
最近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被诊断出来时,胰岛等部位70% ~80%已经都损伤掉了,这就是糖尿病难治的原因。所以预防糖尿病一定要提早十几年。只要身体开始发胖,即使血糖还正常,也得进入到糖尿病防护阶段了。
抵御糖尿病,我们可以建立三道“防线”。
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二级预防 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 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糖尿病完全可以很好控制,既不用特别恐惧,也不能掉以轻心。对待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误区:中药能根治糖尿病吗?
有的糖尿病人特别抗拒胰岛素,他们觉得,用胰岛素就像是吃安眠药,长久下来会有“抗药性”,非加量不可。其实不然,胰岛细胞功能衰竭的时候,就应该用胰岛素。它会给你功能不足的胰岛一个休息与养病的机会,如果休息得好,恢复得好,你的胰岛还能够自己工作。
胰岛素是人体本身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它也没有什么对肝脏、肾脏的损害,而且现在的胰岛素都是用生物功能技术合成的,副作用比较少。有一些人,本身比较肥胖,用胰岛素以后可能有体重增加的现象,这也算是胰岛素的一个缺陷吧。但总的来说,胰岛素肯定是利大于弊。
中医认识糖尿病是很早的,在《黄帝内经》里就有糖尿病的医案,长期以来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和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吃中药能够改变临床症状。比如糖尿病导致的乏力疲倦、大便干燥、睡眠不好、肢体麻木等。第二,中药有综合调节代谢的作用。第三,有效防止并发症。比方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晚期的时候可以打激光,早期的时候怎么治呢?这就有赖于中药了。
但中药也不是万能的,因为胰岛素也好,口服降糖药也好,为什么有这么多治疗方法?就是因为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能解决糖尿病的根本问题。糖尿病到了并发症阶段,医生一般用西药,尤其是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用中药来解决并发症。市场上有些保健品或者药品说纯中药能够根治糖尿病,肯定是骗人的,往往是加了西药,甚至加入了已经被禁用的药,弄不好,是要吃出人命的。
饮食:糖尿病人该怎么吃
无论你是不是糖尿病患者,食谱都需要进行搭配,所有健康的原则就在搭配中实现。中国营养学会在2007年有一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宝塔,把食物分成九大类,各就其位,在宝塔上每一位都具有一定的位置。比如宝塔最底层的是主食类的食物,第二层是蔬菜水果,第三层是肉、鱼、蛋,第四层是奶类大豆制品,塔尖是油和盐。在中华医学会发布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中也有糖尿病患者膳食搭配的要求,它也是一个宝塔,而且这个宝塔和普通人的宝塔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其实基本的要求、健康的原则都是一致的,不管你是不是糖尿病患者。
主食:普通的糖尿病患者一天主食的量是半斤到八两左右。可以这样吃:以每天6两为限,这三餐每顿饭大概是2两主食。你拿6两来吃,吃3到4个星期,观察体重的变化,如果你的体重增加了,那就是你的主食吃多了,如果你的体重本来是正常的,现在发现掉下去了,恐怕这个主食就吃得有点少。因为主食的量取决于你的劳动量、运动量,取决于自身代谢,取决于原来有的体重是胖还是瘦。说控制主食容易造成误解,其实糖尿病患者真正要控制的是体重。
主食要粗细搭配,因为粗粮升血糖比较慢。玉米、红豆、绿豆什么的,升血糖特别慢,可多吃;米粥、大米饭、馒头,升血糖则比较快,糖友吃时需控制量。蔬菜和主食搭配也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最好吃深颜色的蔬菜,绿色野菜,菠菜、油菜之类的,倒不是说对血糖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很高。
水果:西瓜、芒果、香蕉、新鲜的大枣,升血糖比较快,每天吃100克就够了;苹果、橘子、梨升血糖较慢,可以稍微多吃一点,200克,4两左右。吃的时间也很重要,水果特别适合加餐的时候食用,餐前、餐中、餐后都不要吃。
坚果:糖尿病不光要降血糖,还要降血脂,坚果可以适量吃一点,但代替主食是不科学的。
肉类:糖尿病食谱中应该保证一定量的肉、蛋类,肉大概是每天1两多一点(生肉),煮熟了以后就几块而已,还有鱼,大概是2两(生的)左右,鸡蛋每天1个到半个,最少是半个,最多是1个。
油:每天25~30克油,在这个基础上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健康的油,品种多一点,增加一点亚麻油。不管是饱和脂肪酸也好,反式脂肪酸也好,对于血糖的影响不大,但是对血脂影响很大。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中这样的东西应该少一点。
新闻链接:2型糖尿病低收入患者有望获免费药品
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以下简称“初保基金会”)发起,阿斯利康中国捐赠的“爱随心达——糖尿病患者援助项目”已于2015年7月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是中国在糖尿病防控领域内第一个患者援助项目,将为符合项目条件的低保和低收入两类2型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由艾塞那肽注射液。首批将覆盖北京、天津、济南、南京、哈尔滨等20个城市,预计惠及5.5万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多的糖尿病患者。国际糖尿病联盟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共同研究也指出,中国有高达2529亿元人民币的费用与糖尿病直接相关,占近13%的中国医疗总支出。
下期预告:下期我们将推出冠心病专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