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策略探析
2015-12-18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徐 蕊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天然林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屏障,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1]。天然林保护工程是维护生态、防灾减害、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是支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是调整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2]。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全面涉及社会经济的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实施不仅能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持生态健康、调整林区产业结构,而且能调节经济、生态、社会多方面效益和相互关系,推动林业、林区、林农等各项事业稳定开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3]。我国从1998年进行试点,2000年开展一期工程,2010年下半年宣告结束,历时10年,累计投入资金962亿元[4]。森工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程度得到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巨大改善。天保一期工程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因工程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在实施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疏漏,尤其是政策和执行情况不匹配等问题[5]。
在一期工程结束后,我国决定启动天保二期工程,各大森工林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扩展一期工程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恢复天然林资源、发展林区经济、实现社会稳定,达到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目标,依靠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用,最终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6]。2010年,天保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文章探讨了国有林区天保二期工程实施策略,有助于保护天然林资源科研成果,实现国有林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 天然林保护工程宏观策略研究
1.1 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期限 天然林一期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林木生长周期长,10年的实施期限无法使天然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也无法使林区经济快速实现协调发展。实施区内的中、幼龄林比重过大,采伐的对象主要是中龄林,如不延长实施期限,只能继续以中、幼林为采伐对象,导致结构更加不合理。在一期工程结束后,我国开启了为期10年的二期工程,将天保工程再延长10年,林区将继续落实禁伐政策,调减木材产量,使现有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得到彻底恢复。在2020年二期工程实施完毕后,还应有更加长远的天保工程规划,将这项利国利民的林业工程进行下去。
1.2 继续下调木材采伐量 一期工程虽然提高了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但国有林区内林木结构不合理、可采资源少、林木质量低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应该实行下调木材采伐量的措施,并且逐渐调减,一直到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把全部森林划入生态公益林,最终达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015年4月1日起,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并已全面启动停伐试点。
1.3 调整天保资金的投入来源及使用方向 一期工程实施中,地方相应资金筹集难度高,现在全面停伐,使得地方收入减少,相应资金筹集难度更大。因此,在二期工程实施中,应该提高中央财政补贴的比重,减少地方资金补贴的比重,保证二期工程如期进行。同时,在保证资金足够林木经营的基础上,考虑提高林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为了保证天保资金能够专款专用,在一期工程实施期间,国家林业局就组建了工程资金稽查办公室,但成立之后,没有及时开展稽查。二期工程实施中,应当加大稽查力度,对资金使用情况随时检查,建立健全稽查制度,保证天保资金的正确使用。
1.4 建立天保工程成果监测和评价机制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果在天然林保护方案中未涉及成果监测体系,则无法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给予技术上的监测与真实的评价。在二期工程实施期间,建议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监测和评价机制。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管护和经营的监测,并运用林区的调查数据进行社会评价,还应该成立生态效益监测点,以此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最终得到全面的评价结果。
2 天然林保护工程微观策略研究
2.1 科学制定森林经营政策,合理经营森林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科学的经营战略,使林区生态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继续实行管护责任制,国家应该加大管护补助费用的投入比例。利用各种方式提高造林进度,提升林地利用率,给造林者相应的补贴以及优惠政策,以此提高林区职工的积极性。结合林区的具体状况,逐步实施封、造、管相互结合的经营方式。
2.2 加快林区后续产业发展 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期间,由于已经全面停止了商业性停伐,调整产业结构和后续产业迫在眉睫。以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成为原则,大力培育林区替代产业,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使得林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地缘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基地和对外贸易,鼓励林业企业“走出去”,提升竞争力,削弱林区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最终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3 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与社会统筹问题 实施天保二期工程,不仅要安置好因停伐带来的富余人员,还要安置好一期工程中未安置的富余人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优先安置劳动能力弱的富余人员;②对劳动能力强的群体进行培训,然后分流就业;③根据后续产业和市场的需要,对富余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升素质,改变观念,提高再就业比例;④激励富余人员结合林区自身长处,进行自主创业;⑤提倡选择该行业外的职业,使其外出就业,实现分流。
此外,应进一步解决社会统筹问题:①提高保险的涵盖范围,对确实存在就业困难的低保职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②在巩固既有成效的基础上,建立监管体制;③改善外部氛围的同时加强政府的作用;④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观念,加大融资渠道,以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4 调整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方式 继续适当调整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模式,以此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实施抚育间伐,改善林内卫生情况,减少病虫害,提高林分生长率及质量,使生态效益得到更大发挥。天保工程二期中确定的重点生态公益林比例达到30%以上,实施该项政策,还可以增加中小径木材产量,以此增加收入的同时安置部分富余人员。
2.5 实施森工林区生态移民战略 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期间,由于已经全面停止了商业性停伐,部分林场被取消或联合,生态移民迫在眉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政府给予移民居民发放经济补助并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②按照区域划分,合并邻近的小村屯,转移到周边中心区域;③改变居民的生态观念,提高保护意识,研究新能源,解除对森林的依赖性,建立起功能完备的生态移民区,提供环境保障。
3 结语
科学有序的实施策略研究,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在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两个方面探讨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后续政策问题。一方面,基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宏观角度,政策研究指向天然林保护工程本身,具体探讨后续工程实施期限、工程调减目标、工程资金投用、工程监测等实质性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国有林区自身发展的微观角度,政策研究指向国有林区的经营与发展,集中探讨公益林经营、科学营林、后续产业发展、富余人员安置、生态移民等热点问题,将这些作为国有林区应对天保工程的后续政策,以政策进一步提升天保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林区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当前的指导性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延伸,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国有林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天保工程,保护天然林资源,改善林区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实现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刘兴双,郑可歆,张辉.天然林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J].辽宁林业科技,1999(5):25-27.
[2]于世勇.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成效的评价指标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34(4):45 -48.
[3]刘萍,索志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成效及对策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70 -72.
[4]刘清香.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J].绿色科技,2014(8):83-84.
[5]陈娜,安平山,孙学刚.浅析现阶段天保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科技,2013,29(2):8 -9.
[6]朱震锋,曹玉昆.关于“天保”工程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几点思考[J].林业经济,2014(5):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