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

2015-12-18朱炳丽杨霞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城镇旅游业城镇化

朱炳丽,杨霞(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城镇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率在8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90%,而中国的城镇化率2014年仅为54.7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建设任务长远而艰巨。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城镇化建设,十八大正式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的具体要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过于追求城镇化速度,忽视了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镇建设混乱、城镇服务功能低下等现状。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现阶段城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纵观前人对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研究,笔者概括为以下内容。

1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

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而关于这一关系的讨论,学术界尚没有明确的定论。有的学者认为只存在简单的单向关系,有的则认为存在双向关系。而对于这一关系的研究,学者们所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一种是定性分析和逻辑推理,另一种是定量表征。大部分学者认为城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推动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大多以定性研究和逻辑推理为主,主要以乡村旅游、地区旅游开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的关系为研究内容。马江以四川九寨沟为例,在分析了九寨沟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前提下,探究了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2]。范弢、杨世瑜以昆明市团结镇为例,论述了旅游业发展对团结镇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指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矛盾,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3]。李辉、杨朝继《论乡村旅游与西部城镇化》[4],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雷山县为例》[5],刘又堂《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互动研究》等[6],这些大多都是以特定地区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为例,以定性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了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此类研究缺乏对影响关系形成机理的解释性研究。

尽管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占多数,但还是有学者认为旅游与城镇化发展存在的是单向关系。马晓龙、李秋云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案例,在对张家界城市化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同步性判断的基础上,遵循实证研究的思路,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城市化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证明城市旅游发展影响其城市化进程,但城市化进程并不影响其城市旅游发展。因此得出的结论是二者之间只存在单向影响的关系,并对这个因果关系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解释[7]。王晞运用城市经济学理论工具,采用面板数据,以桂林等旅游城市为例,通过大量的图表对比,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方面定量分析了旅游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指出国内旅游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化经济效应[8]。徐秀美,平措卓玛选取典型地区云南,在查找了云南省2000~2010年的城镇化水平和云南省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等数据的基础上,从时间序列的角度,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回归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定量分析得出旅游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二者存在单向关系[9]。同时指出各种导致数据呈现此种结果的原因,分析问题比较客观,不仅看到了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也分析影响数据结果的各种原因。以上观点多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加以论证[10]。

在研究二者具体关系时,笔者认为既要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也要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具真实性、可信性。笔者认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不管是利用旅游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还是利用城镇化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都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2 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作用及建议的研究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以典型地区为例,探究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以及为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促进作用而提出的措施、建议等。王冬萍、阎顺指出了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和扩散,以吐鲁番为例,阐述了旅游城市化的作用,并提出加强政府主导,选择和确定城市发展的主题,重视旅游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遵循环境保护发展原则[11]。邱云志主要探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观念文化城镇化,并指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四大特点,最后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城镇化发展提出建议[12]。此外还有刘艳、罗有贤《重庆市万盛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初探》[13],张遵东、杜彪《贵州省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探讨》[14],王亚奇、陈学刚、关丽萍《新疆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15]等。通过对此类研究的归纳总结得出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内容。

(1)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14];促进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提高人口的城镇化率。

(2)改善了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专项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专用设施的建立不仅更好地促进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改善了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6]。

(3)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会使以旅游业为支撑的相关第三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致使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城镇的经济结构不断完善,经济体系更加健全;对于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13]。

(4)促进乡村社会生活向现代化的转变。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来城镇农民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同时,旅游作为一种多元文化交流的现象,旅游者将其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等带到旅游地,促进当地居民在社会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转变[5]。

(5)促进城镇外延扩张和优化城镇布局。旅游地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投资和地产开发。商业地产带来的合理规划,一方面优化了城镇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2],另一方面推动了旅游城镇外延规模的扩张。

(6)解决就业问题,增加人民收入。发展旅游业,需要发展服务于旅游业的相关产业,如加工制造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等,这些产业可以吸纳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为农村人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扩展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3]。

(7)美化城镇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基础之一。要想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环境保护必须放在首位。城镇居民应不断加强环保意识,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规划,美化城镇环境。

3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前人对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关系、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有很多,但对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相对较少。舒伯阳、罗锦屏参考了大量前人研究,突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新”,补充了现代研究的不足,提出传统旅游业与现代旅游业的不同之处,分析了现代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合机制,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及具体发展模式[16],对一个地区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刘晓鹰、杨建翠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城镇化推进理论模式,即西部民族地区候鸟型“飞地”性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17],强调旅游以其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成为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极,并以九寨沟为例,具体阐述这种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理论模式。模式阐述详细具体,并为西部地区提出切实可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对现有的城镇化推进理论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殷红梅、徐燕阐述了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的两大模式: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模式、乡村旅游产业联动建设模式[18]。

在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动关系的情况下,今后的研究应偏向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的研究,为当地城镇提出因地制宜的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具体的发展模式,以促进当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4 研究述评与展望

纵观以往关于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偏向于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和阐述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论证二者的关系时,有的学者认为二者存在简单的单向关系,有的认为是双向互动关系。在论证的方法上,有的采用定性分析与逻辑推理法,有的采用定量分析法,但是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关于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研究,笔者认为既要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也要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具真实性、可信性。除此之外,研究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完善。

中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地貌类型多样,民族文化各异。各地的旅游资源不同,旅游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各有特点。在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动的情况下,今后专家的研究应偏向于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的研究,根据特定地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情况,不断完善关于旅游业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的研究,丰富研究内容。

[1]何腾.基于协同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34(1):122 -126.

[2]马江.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6(67):40-43.

[3]范弢,杨世瑜.昆明市团结镇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23 -27.

[4]李辉,杨朝继.论乡村旅游与西部城镇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30 -35.

[5]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雷山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30 -18532.

[6]刘又堂.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互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5):36 -37.

[7]马晓龙,李秋云.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发展因果关系的判定及生成机理研究——张家界案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4):96 -100.

[8]王晞.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问题的定量分析——以广西主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6(5):16-21.

[9]徐秀美,平措卓玛.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27-30.

[10]徐洁,华钢,胡平.城市化水平与旅游发展之关系初探——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序列动态计量分析[J].人文地理,2010(2):85-90.

[11]王冬萍,阎顺.旅游城市化现象初探——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5):118 -122.

[12]邱云志.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城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0):26 -28.

[13]刘艳,罗有贤.重庆市万盛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2):64 -67.

[14]张遵东,杜彪.贵州省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探讨[J].时代金融,2013(8):132 -133,135.

[15]王亚奇,陈学刚,关丽萍.新疆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352 -6353,6389.

[16]舒伯阳,罗锦屏.旅游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典型模式探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4,28(3):23 -27.

[17]刘晓鹰,杨建翠.欠发达地区旅游推进型城镇化对增长极理论的贡献——民族地区候鸟型“飞地”性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6(4):114 -117.

[18]殷红梅,徐燕.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0):197 -200.

猜你喜欢

城镇旅游业城镇化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旅游业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