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文化的旅游显性化开发研究

2015-12-18田广增李占锋李东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

田广增,李占锋,李东光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周易文化的旅游显性化开发研究

田广增,李占锋,李东光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在原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雅”“俗”并重开发原则下,探讨了周易文化旅游显性开发的形式,以进一步挖掘周易的文化内涵,将周易文化内涵艺术化表现出来,增强周易文化的旅游吸引力,提升周易文化的旅游价值。

[关键词]周易文化;显性化;旅游开发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有人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作为传统文化的周易文化已入选首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准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为一项非物质文化资源,要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资金因素、文化因素、市场因素、人才因素等。文化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合理的开发和包装,才能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产品转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已引起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更倾向于遗产的旅游产品属性及旅游者的体验感受。而中国学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认识则更倾向于一种保护性开发[1]。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措施、开发模式等进行的探讨,将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2]。

1周易文化概述

周易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周易》这部经典上自伏羲画卦而来,扎根于远古人类初始文明,堪称中华文明最为古老而系统的文化载体,同时它又是中华文明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思想文化资源,其影响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遍及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政治、伦理、史学、文学、艺术以及医学与各种自然科学都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3]。《周易》是中国社会文化之根本,不仅具有政治决疑的作用,还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变通日新、生生不息、保合太和的和合精神,培孕了中华意象的直觉思维、和合的整体思维、阴阳的逻辑思维和发展的辩证思维,对天文学、医学、养生学、数学、建筑学等自然科学有不可或缺的影响[4]。“易”的思想、“阴阳平衡论”、“天人合一”观,更是《周易》的思想核心[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重,人们发现单纯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已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美国学者卡普拉(F.Gapra)在《转折点》一书中谈到上述危机实质上是一种观念危机,对此,一些西方学者把目光转向了中国的经典著作《周易》,以吸收其整体性、自发性、协和性思想及观念[6]。世界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也对易经中的某些哲学思想甚为赞赏。因此,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日显稀缺的今天,作为华夏炎黄子孙更应该深入挖掘周易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利用周易传统文化这一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完善我国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

2周易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和意义

2.1 有助于促进旅游主体对周易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普通民众越来越多的关心经济实利,越来越少的关心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已日趋淡化[7]。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商代是中华灿烂文明的伊始,周易文化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传统文化,集中展现了中国商周时代灿烂的文化,是商周时代不同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示着民众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周易文化历史悠久,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是商周时代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于认识和研究人类早期哲学思想及其演化有重要意义。

旅游活动是一种具有广泛性、大众性、社会性的人类活动,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周易传统文化在中国以至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弘扬,使得周易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被民族大众感知、批判、吸收、存留、传承,并最终通过旅游这一渠道将优秀、厚重的周易文化传向世界。

2.2 有助于旅游主体更广泛的接触、理解原真的传统周易文化

在对周易文化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始终应遵循原真性原则,使旅游主体接触到原真的周易文化。传统周易文化包罗万象,诸如八卦说、五行说,亦如阴阳互补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这些内容包含着诸多糟粕与精华的成分。对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向旅游主体“澄清事实”,使其明晰其来龙去脉,认识这些学说、思想等产生的独特社会背景及其性质、时代作用与局限性;同时学习、吸收它们所包含的合理、正确、客观的核心思想并古为今用。

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通过实地接触周易文化现象,有助于其加深对周易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周易传统文化的思辨、批判,利于提高其思辨力与文化层次;唤醒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并最终形成有利于大众尊重科学,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文化氛围。

2.3 有助于促进商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又庞杂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这为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周易文化是我国商周时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五千年来独具特色的文化,也是东方文化之源。但由于各种因素,政府投入不足,未对周易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韩国,政府、民众都极为重视对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得易文化在其国内传承、发扬。对此,国人应加大投入,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以防止我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将周易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在确保周易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来完成对周易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潜能的开发[8-9],为周易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资金,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2.4 有利于文明旅游建设

《周易》中有诸多关于做人的道理。《周易》理想人格的表现类型主要有:进取型人格(慎独、遁世无闷、诚信、与天地参)、宽容型人格(防微杜渐、“括囊”与“隐退”)、谦诚型人格(谦谦君子、鸣谦君子、劳谦君子、刚谦君子)、节俭型人格(厉行俭德,治国平天下、勤俭节约,修身齐家、淡泊俭约,养德明智)。通过对周易文化的学习,旅游者可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文化品味。

3周易文化的旅游开发原则

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不同于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更需要有明确的开发思路与具体的开发措施。在周易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开发原则。

3.1 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即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遗产原物、原貌。也涉及遗产的完整性[9,10],它包括:遗产的形势与设计、材料与实质、利用与作用、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11]。在对周易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原真性原则,使旅游主体能接触到原真的周易文化,进行完整的思辨,利于其对周易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传承。

3.2 整体性原则

文化遗产的一大特点是文化的非单一型[9,12],它要求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周易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在周易文化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尽量恢复其最初的状态与原生环境,避免片面的脱离当时环境的旅游开发行为。

3.3 “雅”“俗”并重原则

这里的“雅”意为“博雅”,“俗”意为“通俗”而非“庸俗”。普通游客占旅游主体的主要部分,因此,在传统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民众的解读、参与能力,使旅游景观更通俗更具亲和力。同时,周易文化承载着千年历史,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技术知识、艺术精品等资源,吸引着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也成为旅游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学术研究及创作、推介可以扩大周易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提高其知名度[12]。因而在周易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依据两类不同旅游主体的特点及需求,遵循“雅”“俗”并重开发原则。

4周易文化旅游显性化开发

周易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在进行旅游开发时,难度较大,目前的开发现状也较为混乱。如何通过显性化开发使之展示出来,吸引游客观光、考察、增知、益智,不仅符合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是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的重要任务。

4.1 周易文化展示性开发

展示性开发就是在有一定商周文化气息、游客较多的城市建设一些场馆和设施进行周易文化展示。

易馆开发周易文化,必须有一个对周易文化的介绍与展示,让旅游者了解周易文化。在易馆中,展示《周易》基础知识,如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八卦等;介绍周易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居安思危、和谐平衡、刚柔相济、物极必反等。

六十四卦展示长廊《周易》内容深奥,但由于历经几千年发展,人们对其字义、语法、史实、思想不甚了解,很多人因其难读,便放弃不读,十分可惜。六十四卦展示长廊可以将六十四卦展示出来,拉近《周易》与旅游者的距离,让旅游者在休息之余品味文化,激发旅游者对《周易》的兴趣。

中医馆“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周易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中医馆,由有一定经验的中医进行诊治,同时进行中医简单讲解。中医馆主要供游客参观游览、中医诊治、参加保健知识和健身功操学习、按摩、中医浴足、美容、减肥、购买地方药材饮片等。

风水院关于风水,有很多争议,需要辩证地看待风水。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发布的《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住宅风水与现代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风水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建风水院,介绍科学风水,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数宫数字与文字一样都是一种符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至今日,数字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仍然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记数,其二为通过记数或不通过记数而寓意的种种神秘的文化含义或现象[13]。在数宫,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数字起源、类型、数字传统文化等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展示或组织游客参与数字对联、数字诗、数字游戏等数字世界。

历史名人雕塑主要以壁画或雕塑的形式展示历代易学大师的风采,如伏羲、周文王、朱熹、邵雍、刘伯温、曾国藩等等,集中介绍其生平及其主要易学贡献。

科技馆传统文化的开发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对《周易》进行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展示符合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性传统文化保护开发方式。科技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把周易文化动感地向游客放映,向游客展示古代中国人在周易思想影响下创造出的辉煌科技文化。

4.2 周易文化纪念品开发

蓍草蓍草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具有解毒消肿、止血镇痛、抗炎、抗菌的功效,长期服用还可身轻体健,延年益寿。但蓍草自古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被认为是具有通天地灵性的占卜神器。周文王曾用蓍草推演八卦。旅游开发时,一方面可以广泛种植蓍草,形成绿化功用的蓍草园,另一方面可以将蓍草分成茎叶出售,蓍草茎用以游客占卜自娱,蓍草叶做成茶叶出售,满足游客对于周易文化神秘性的好奇心。

卦辞书法书法在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同时,对于人的健康也有一定作用。可以邀请书法家把《周易》中的名言警句做成书法作品作为旅游纪念品。

4.3 周易文化节庆开发

周易文化节庆融文化、体育、旅游、商贸为一体,是重要的节庆活动。可以全方位展现地方魅力, 展现中华文化风采。对于打造旅游名城,实现文化、体育、旅游、商贸及相关产业的互促共赢、繁荣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4 周易文化体验开发

实景表演实景表演是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融合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的独特的文化模式,是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下的特殊产物。一是占卜演示。针对旅游者对《周易》神秘性的好奇心,把占卜过程进行复古性、艺术性展示,破除其神秘性,解释其科学性。二是故事演绎。周易文化著名故事河图洛书、伯邑考救父、文王拜相、牧野之战、韦编三绝等均可以进行实景表演。三是民俗表演。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民间绝活和民俗表演,丰富其观赏性。

五音表演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治疗疾病。由专业人士进行古乐器、古音乐表演,使旅游者欣赏古典音乐,品味传统乐曲。

饮食养生养生与周易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周易》认为世间万物与五行对应,养生也要顺应五行的生克变化。饮食养生介绍周易饮食文化,并提供养生餐饮,满足旅游者对于饮食的需求。依中医理论言:青者入肝、红者入心、黄者入脾、白者入肺、黑者入肾,五色滋润五脏。五行与五色对应为:青属木、赤属火、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五行、五脏、五色合一,互为表里。立足于自己的特色菜,突出保健功能。

六十四卦长廊找成语送纪念品成语因其生动简洁、内容丰富而被大家喜爱。《周易》中就有很多成语,如“否极泰来”出自泰卦与否卦、“革故鼎新”出自鼎卦与革卦、“谦谦君子”出自谦卦爻辞、见仁见智出自《系辞传》:“仁者见之谓仁,知者见之谓知”等等。六十四卦长廊是游客休息的场所,游客在休息之余,可以品味文化,得到免费纪念品,从而丰富旅游者的旅游内容。

5结语

周易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目前对于周易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如何深入挖掘周易文化中的精髓,重视普通游客和专家学者多种旅游主体的需求,通过旅游显性化形式为广大游客所了解和认识,任重而道远。周易文化的旅游显性开发有助于旅游主体更广泛的接触、认识、理解原真性的周易传统文化,启发民众对周易文化进行思辨与继承,从而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肖刚,肖海,石惠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108.

[2]贾鸿雁.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改革与战略,2008(2):108.

[3]刘大钧.2008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开幕词[J].周易研究,2008(5):4

[4]张立文. 《周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 周易研究,2005 (3 ):3.

[5]林龙飞,周兆丹.世界遗产保护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周易》解读[J].城市发展研究,2008(5):24.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地理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97-98.

[7]许宗元.儒道佛与中国旅游文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2):51.

[8]顾军.文化遗产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19-321.

[9]肖曾艳.略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J].肇庆学院学报,2008(1):42.

[10]张成榆.“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2003,40(3):62-63.

[11]梁保尔,马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概念、分类、保护、利用[J].旅游科学,2008(2):12.

[12]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4):52.

[13]寇鹏程,廖强.神游八卦[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413.

[责任编辑:D]

On Dominant Development of Zhouyi Culture’s Tourism

TIAN Guang-zeng, LI Zhan-feng,LI Dong-guang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origin, entirety and the developing principle of laying equal stress on elegance as well as popularit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inant culture of Zhouyi,we can excavate more abou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show the art of it,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Zhouyi culture and raise the value of the tourism of Zhouyi culture.

Key words:Zhouyi Culture;Dominance;Tourism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2-0062-04

[作者简介]田广增(1970—),男,河南林州市人,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及旅游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资助项目(2008B-099);安阳市政府调研招标课题;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收稿日期]2015-03-07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
红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浅谈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白沙古镇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探析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