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校“MOOC”课程模式建构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5-12-18汪材印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教学模式课程

李 娟,汪材印

(1.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中国高校“MOOC”课程模式建构与发展策略研究

李娟1,汪材印2

(1.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美国多所知名大学于2014年推出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MOOC”(译为慕课)平台,随即这股狂潮席卷整个全球,冲击着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文本主要对“MOOC”进行了简要界定,指出完全的“拿来主义”在中国高校并不可取,提出建立“中国式MOOC”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中国各高校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并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路径提出初步的构想,拟探寻出中国高校应对全球性“MOOC”浪潮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MOOC”平台;中国式“MOOC”;hMOOCs;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模式

自从互联网出现之日起,世界教育工作者就开始探索“在线学习”问题。2012年“MOOC”( 在中国一般被译为“慕课”)首次登上了世界高等教育平台,并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教育教学创新浪潮。2012年因此而被《纽约时报》称为“MOOC”元年。所谓“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就是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其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美国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手推出了edX(在线课程项目)、斯坦福大学推出了Udacity(在线大学)、由斯坦福大学的另一家推出了Coursera(课程时代),此三者被世人称为 “MOOC三大平台”。[1]“MOOC”符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是网上提供的课程是免费的,受教育者只需注册和选课,就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行学习。网上提供的视频主要是“微课程”,每个视频十分钟左右,听课人可以高效率进行听课,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交流互动。“MOOC”是一群人一起学习,做作业可以和别人分享,如有疑难需要求助,则会有来自世界某个区域的人替求助者进行解答。“MOOC”还像玩游戏一样,呈现出“通关设置”,回答正确才能继续往下进行。“MOOC”十分注重知识传授过程的学习反馈,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提出,5分钟左右即会有教师或学生提供解答。“MOOC”是由资源共享课程转变而来的,资源共享课程转变为“MOOC”,其中最核心的转变就是从教育资源的开放到学习过程的开放。“MOOC”在提供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还同时提供教学服务,正是这些服务赋予了静态课程一种新的生命力。由于“MOOC”有如此多的优越性,所以深受世界各高校学生的欢迎。Coursera于2012年4月上线,仅4个月就有100万人注册学习。“MOOC”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创新浪潮,开始全面冲击世界高等教育。中国高校应该如何应对这股世界性狂潮,这是每位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中国高校要迅速适应“MOOC”潮流并要积极回应和行动起来。笔者认为中国高校应当建立起“中国式的MOOC”平台,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MOOC”资源完全的“拿来主义”不可取

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智能技术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跃进和拓展,使得国际教育界反复倡导却难以落实的个性教育和自主学习等教育观的实施有了一定的物质及技术基础,“MOOC”因此而产生并成为世界各地学习者喜爱的学习模式。既然西方国家具有“三大平台”的“MOOC”资源如此优越,那么就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慕课”课程直接移植搬进我国高校如何?回答是否定的。“MOOC”资源完全的“拿来主义”不可取,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具有“三大平台”的“MOOC”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教育者讲授的课程,教育者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都植根于西方,教师的授课与答题等自然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中国学生若是都去看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课程,则有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受其价值观的影响,其后果可想而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一种“文化渗透”或“文化殖民”[2]。美国波士顿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阿特马赫教授指出:“MOOCs因其方便与便宜,很可能将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高等教育霸权延伸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扩大西方学界对全世界的影响力,从而抑制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教学模式和学术研究生态的完整性。”[3]

其次,edX,Udacity和Coursera等“三大MOOC平台”推出的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克大学等世界顶尖级大学的课程,而我国的大学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应用技术型等不同层次,每所高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不同,“三大平台”推出的课程对我国大部分高校并不完全适用,并且“三大平台”推出的课程是全英语授课,英语是我国大多数本科生难以逾越的语言鸿沟。由此可见,直接把“三大平台”的“MOOC”资源生搬硬套地搬进我国高校并不可取。

2建构“中国式MOOC”平台,全面推行hMOOCs模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校应该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教学模式,建构起真正符合国情的“中国式MOOC”,全面推行hMOOCs。

刘和海等学界同仁[4]已经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对“中国式MOOC”进行框架式论述。“中国式MOOC”可以将其理解为“符合中国国情,并且已经取得一些可移植的成功经验的‘MOOC’模式。作为在线教育的新发展,‘MOOC’在整体结构上依然沿袭着在线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网络课程、资源中心、应用服务、评价认证和质量保证等七个方面。”[5]

hMOOCs(hybrid MOOCs)被翻译为“混合式MOOCs”(MOOCs是完整课程的一部分,学期正常为2-3周,一门MOOC课程由若干个MOOCs组成)。美国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凯西·桑迪恩认为:hMOOCs是 MOOCs发展史上继 cMOOCs(基于关联主义理论,课程模式侧重于知识的构建与分析,适合学术社交)和xMOOCs(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课程模式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适合知识传播)之后的第三个重要里程碑,称其为 MOOC3.0。[6]hMOOCs是将MOOCs课堂使用的开放教育资源与大学的常规教学结合起来,这可能是实现MOOCs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最佳路径。中国高校可以对开放课程发放“内容许可”(Content Licensing),使部分课程进入到高校课程平台,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推行一种“混合式教学”(hybrid/blended teaching),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模式[2](P8)。

建构“中国式MOOC”,首先要搭建中文“MOOC”平台。MOOCS课堂使用的开放式教育资源要靠全国高校教育者亲自动手制作。我国高校开发MOOCS课程是有一定建设基础的。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实施纲要,计划用5年时间(2003年—2007年)建立300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2011年,教育部又推出“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5000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我国从2003年起建设至今,已经有286个国家级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上网[1](P9)。但是,这些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不足之处就是:它只是静态的资源,缺少互动与评价的过程。不过,这些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距离“MOOC” 课程只是一步之遥,可以对这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相关改造,比如每节课的时间能够切割更灵活、内容更紧凑、并以视频标签技术方式加入互动和测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一步提升就能转变为“MOOC”课程。

目前,我国已经有6个“中文MOOC平台”,它们分别是:学堂在线(清华大学)、超星慕课(个体学者)、果壳网(平台自制)、智慧树(社会团体)、C20慕课联盟、过来人公开课(企业机构)等,整个“中文MOOC平台”建设形势还是令人振奋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C9国内顶尖级大学以及“985”高校、“211”高校在“中文MOOC平台”建设中走在最前沿,担当着建设重任,正在努力制作出高质量的“MOOC”,建设好中文“MOOC”平台,参与到国际教育竞争中,争取在“MOOC”的制高点上能有中国一席之地。2013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时宣布与edX签约,拓展在线教育模式;2013年9月23日,北京大学的4门课在edX平台上正式开课;2013年7月8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时与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平台签订协议,承诺将提供中文或英文课程,经过评审后上传[9]。国内顶尖级大学参与“三大平台”说明中国有能力参与国际教育竞争。但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还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努力建设好“中国式的MOOC”。

3中国普通高校“MOOC” 课程模式建构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MOOC”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确实值得中国高校借鉴和推广,一般本科院校不能认为那是“C9”、“985”、“211”等高校所作的事情,等别人做好拿来即可。中国普通本科院校也应该行动起来,更新教育理念,在本院校推行“MOOC”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普通本科高校也有数量众多的省级及以上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把这些精品开放课程进行加工提升,就可以制作成“MOOC”,发到“中文MOOC平台”上,让全国同类高校共享相关课程资源。因此,中国各类高校目前都应该充分利用“MOOC”相关课程资源,逐步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模式。

3.1 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

从整体上看,虽然“MOOC”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比较先进,但是“MOOC”提供的课程资源却是很零散的,缺乏完整性,没有构成一个完备的专业体系。这就要求把“MOOC”课程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对接,从而发挥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中文MOOC平台”上,高校教育者应按照专业体系确定的课程顺序引导学生开展“MOOC”课程学习。高校教师可以制作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MOOC”课程,或是把自己制作的“MOOC”放到学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上,教师也可以从“MOOC”平台上选择课程上传到学校课程资源平台上,让学生任选时间在课堂之外由在线课堂以及扩展资源来完成标准化的知识传输环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讨论更为深入的问题,开展自主性实践活动等。

推行“混合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提供相关课程资源。一般高校如有能力开发MOOCs课程,每个专业可以开发1-2门MOOCs;如果没有条件开发MOOCs,教师可以课前在网上搜索相关授课内容,比如《大学语文》中的“柬帖”一讲,可以在百度文库上打出关键词“柬帖PPT”,即可搜索到这一讲的相关PPT资料。教师在课前告知学生搜索方法,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之外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推行“混合式教学”时,可能有人会担心学生课下不做作业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相关应对策略:一是教学内容的制作或选取要要尽量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二是对“MOOC”的在线使用情况进行数据跟踪,教师能够查阅学生完成学习情况的全部记录,可以把在线学习情况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但是,对于课程的整体考核还是要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

3.2 实施“翻转课堂”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教师在讲台上或是使用PPT边展示边讲解、或是边板书边讲解,学生在下面边听讲边记笔记,下课后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堂之外完成作业。这种传统模式是控制性单向传输式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效率较为低下。而“翻转课堂”模式则是把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功能翻转过来,上课前学生通过课程网络平台看相关课程视频,课堂内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惑、答疑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完成作业(避免了作业抄袭现象),留下大量课外时间以便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实施“翻转课堂”模式,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思想认识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推行“翻转课堂”模式的院校要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体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使推行“翻转课堂”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其次是学校要提供性能优越的校园网络。建设好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带宽要能满足本校教学需要,校园网要进教室、进实验室、进图书馆、进学生宿舍,计算机台数要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最后是对教师进行视频制作技术培训。目前高校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只会制作文字、图表,PPT,这是低水平的形式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MOOC”课程的视频则是要把每节课分割成若干个“微课程”,每个“微课程”10分钟左右,除有PPT外还要有手写板、微视频、微音频,还要添加一些扩展资源等。另外,“微课程”还需要录制和剪辑,这些相关技能只有经过培训大多数教师才能真正掌握。教师学会和掌握制作“微课程”技术,并能够制作“MOOC”的相关课程,这样才有利于全面推行“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是自主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翻转课堂”虽然有前置的视频讲解,但是“翻转课堂”的实施不是取消教师,更没有降低教师的作用。相反,“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教师有更高的素养。

4结语

概而言之,大规模在线教育正在触发大学传统学习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知识传授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方式的变化必将引发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全面更新和调整。在全球化进程中,“MOOC”狂潮来袭对我国高等教育既是挑战,又是一个发展机遇。我们要沉着应对这一全球性教育创新浪潮,努力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MOOC”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建构起“中国式MOOC”教育教学平台。在此背景下,中国各类高校应根据自己不同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制作和引进相关“MOOC”课程资源并进行本土化整合,推行“混合式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新一轮的中国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做到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从而推进“中国式MOOC”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慕克”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校(社会科学版),2014,27(2):89-93.

[2]郑雅君,陆昉.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1):5-9.

[3]Kat Stein. Penn GSE Study Shows MOOCs Have Relatively Few Active Users,With Only a Few Persisting to Course End[EB/OL].[2014-01-24].

[4]刘和海,李起斌.“中国式MOOC”概念探讨及平台优化策略探讨[J].XDMS,2014,24(5):81-87.

[5]程建钢.MOOCs辨析与在线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01-04(03).

[6]Sandeen C. Integrating MOOCs into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he emcrging“MOOC3.0”era [J].Change: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ming,2013,45(6):34-39.

[7]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EB/OL].[2011-09-26].http: //www.docin.com/p-264247.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教[2011]8号[EB/OL].[2011-21-21].http: //www.chza.edu.cn/s/104.

[9]《文汇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EB/OL].[2013-07-09].http: //news.fudan.eda.cn/2013.

[责任编辑:D]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2-0103-04

[作者简介]李娟(1975-),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哲学和比较教育学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语文》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编号:2012gxk104);安徽省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编号:2014mooc057);安徽省省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4zjjh044);宿州学院《大学语文》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编号:szxyjpkc201105);宿州学院《大学语文》MOOC在线课程(项目编号:szxymooc201403)

[收稿日期]2015-01-22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教学模式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