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12-18陈金波
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陈金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本文基于对河南省294户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首先从自主创新的种类、创新成果的数量以及创新成果的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实证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综合剖析了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从政企联动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提高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2014年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对策”(课题编号:2014155)。
[作者简介]陈金波 (1972-),男,兰考县人,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产业经济、集群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3.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目前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加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并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些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政府与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正确路径。因此,探讨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有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提高省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自主创新状况,并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次调查就是从这一大背景出发,对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旨在总结企业自主创新经验,研究分析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调研工作由河南省知识产权局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部分学者共同进行,调研对象包括:河南省政府确定的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家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省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确定的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以及其他有关重点企业,这些重点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河南省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共发放调研问卷320份,回收问卷294份,回收率92%,可以满足研究需要。下文的分析均以本次调研结果为主要依据。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
从本次调研可知,目前省内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企业的自主创新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创新种类少、创新数量少、创新成果的利用转化率很低。
(一)自主创新的种类单一
企业创新具有多方面的内涵,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产品创新、质量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等其他方面。应该说,每一家企业都拥有广阔的自主创新空间。但是实际上,许多企业在技术、产品、品牌等很多方面常常没有任何创新,或者只进行少量局部创新,创新的种类非常单一。大部分样本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及内部管理创新,对内部进行组织变革以及开拓新市场的企业不是太多。
(二)自主创新的成果不多
专利是最常见的创新成果,可以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最高,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科技水平实质性进步的核心评价指标。目前省内很多企业都没有自己的专利;在拥有专利的企业中,拥有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类专利的企业较多,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较少,拥有本行业核心专利获国际专利的企业很少。这表明企业取得专利的数量与质量均不够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太强。
(三)创新成果的利用欠佳
自主创新的成果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但是许多企业对专利等创新成果的资产性质、资产价值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仍然缺乏科学的认识与评价,更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例如,目前拥有专利权的企业本身就不多,但是不少有专利的企业却并没有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专利,其创新成果未能进一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导致创新成果的闲置与浪费。目前企业的新产品、专利产品与服务的营业收入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普遍不太高,这说明企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专利还没有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自主创新成果对企业营业收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缺乏显著贡献。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对自主创新重视程度不够等内部因素,也有政府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外部社会环境因素。
(一)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
1.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是一种投入大、风险高的研发活动,因此企业领导能否从根本上认识到创新的价值并真正全身心积极地支持创新工作,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不需要创新也能够生存,它们的获利途径要么是依赖政府赋予的市场垄断、资源垄断地位,要么是简单模仿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或者是与客户建立私人关系销售产品、利用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甚至以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正当手段欺骗消费者以获取维持生存的较高利润。而进行创新则不仅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而且失败的风险也很大。因此,许多企业进行创新的压力很小,创新意识也比较弱。
2.研发经费不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自主创新资金投入体现为研发经费。与发达地区企业相比,省内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比例与总额均明显偏低,普遍存在创新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对于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创新的资金投入以及创新失败的风险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当期经营业绩,企业不愿投入,搞一些创新项目常常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对于那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普遍财务状况不佳,融资也非常困难,企业无力投入多余资金进行自主创新。
3.创新人才短缺。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多方资源的配合投入,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是最关键的资源。但是由于许多企业领导创新意识淡薄、管理制度落后、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工作条件简陋等多种因素,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很大,业绩考核却比较困难,他们在企业中的待遇、地位以及发展前途等往往比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等相差很大,因此许多专业技术人才要么转岗做其他工作,要么跳槽到待遇优厚的跨国公司。其后果就是很多企业中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短缺,企业也很难建立起专业的创新组织机构。
(二)外部影响因素
1.知识产权保护不给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制定不够健全,二是制度的执行缺乏应有的力度。在笔者进行的调研中,许多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阻碍程度较强或很强,不少企业表示由于对目前保护专利的社会环境不看好,未能把自己开发的新技术申请为专利;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多数企业的首选维权途径是进行双方协商解决,其次才是进行行政机关处理或到法院诉讼解决。
2.企业业绩考核短期化。自主创新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创新的经济回报周期又往往比较长,实际上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中型国有企业往往实力雄厚,应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但是按照政府目前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短期经济业绩往往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的核心考核指标,因此他们往往偏好在有限的任期内引进技术来满足生产需求,从而在短期内迅速创造经营业绩,而不是从长远着想,把资金、人才等稀缺资源投入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自主研发中。
3.政府支持政策不到位。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多方面支持。政府不仅可以给企业提供重要技术信息和资源,而且能够实施有关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如直接向企业提供财政创新资金、进行税收减免、优先采购创新产品,等等。但是实际上,政府的支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受人际关系、企业寻租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创新成果的考评也往往局限于论文、研究报告等表面资料;另外,在汽车、电子等很多支柱产业,政府优先采购国产创新产品等支持政策还长期缺位,没有起到应有的创新支持作用。
4.社会创新体系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还需要多方外部资源的相互配合,如社会各方面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例如,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省内产学研的结合不紧密,而且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普遍与市场和企业实际需要脱节。其他原因还包括企业缺乏社会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在合作中害怕承担风险、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和途径不合理、缺乏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积极穿针引线、缺乏信用保障体系,等等。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从上文分析可知,目前省内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这严重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因此,河南省政府和企业有必要从本地区和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改革阻碍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学习和借鉴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意识、管理方法。有必要从企业自身微观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同时入手,政、企联动,多管齐下,共同采取措施优化提高省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企业微观对策
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1.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思维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企业高层管理者有必要加强自主创新意识, 认识到创新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的重要战略作用,对于本行业乃至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考,加强创新战略的制定,加大创新研发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除了拥有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水平外,还要拥有一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因此,企业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招聘、培养和使用,通过完善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为技术人才的提拔晋升设置绿色通道,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有效吸引人才、防止骨干技术人才流失,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
2.加强合作互动,推动自主创新。高校与科研院所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持性社会机构。企业与它们进行合作研发,可以借用其高层次人力、研究设备等创新资源,分担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率。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省内外有关高校专业研究机构、中介组织等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合作创新,以改善目前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人才素质不高、设备不够的状况。可以由政府引导,加强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它们的科研平台,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另外,顾客(含客户、用户)和供应商不仅是商品买卖交易的对象,也是市场需求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等重要创新信息的提供者与创新的协作者,因此企业有必要重视和加强与它们的关系,以促进自主创新。
(二)政府宏观对策
政府是自主创新环境的培育者和维护者,要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发挥政府应有的责任。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主动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外部社会环境,积极推动实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企业加强和推进创新研发、成果利用与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同时从制度与体制两方面入手,建立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创新保护体系,同时要加大政府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以及惩罚力度,提高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人的违法成本。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知识产权本身的专业性很强,使得这方面的执法难度较大,而省内各级执法人员的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司法、执法部门应注意加强与技术专户、知识产权法律专家的沟通,聘请他们担任专家咨询顾问并协助解决疑难案件。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在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给予专项贷款、政府对创新产品的采购等几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还应该大力提高各种激励政策的“执行力”,使各项激励措施能够切实落到实处,从而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政府支持。另外,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完善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制度,不仅要关注其短期效益,更要注重考核其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3.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引导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由于省内绝大多数的科研院所为官办机构,因此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具有体制上的先天优势,有关部门要积极充当合作中介,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信息沟通,推动多方合作。政府还要通过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和指导,逐渐通过行业自律和市场化运作,促进知识产权中介组织与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完善,加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专利等方面的信息查询服务,使企业能够及时追踪本领域的创新发展前沿。另外,政府还有必要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为企业吸引、培养、使用高层次创新人才搭建制度平台;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为企业创新研发搭建融资平台以方便企业创新筹资。
[参考文献]
[1]康博宇. 政企联动下的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9,(5).
[2]刘希宋,于雪霞.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特征和本质[J].科学管理研究,2008,(2).
[3]陆玉梅,沈晓莉. 常州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
[4]梅姝娥. 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5]叶治明,周寄中. 基于海峡两岸学者调研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关键因素分析[J].管理评论,2009,(1).
[6]张方华,陈卫东.苏州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10): 55-59.
[7]张瑶. 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J]. 中外企业家,2004,(6).
[8]郑绪涛.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9,(5).
[责任编辑: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