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图书馆在买哪些出版社的书
2015-12-17沈世婧杨帆
沈世婧++杨帆
数据说明:本报告由《出版人》杂志与人天书店集团合作推出。文中主要数据选自人天书店系统监控数据,不包括中盘数据、批销数据、非图书类数据。从2015年12月开始,《出版人》杂志将联合北京人天书店集团,定期发布我国馆配市场分析报告。
馆配市场近年发展快速,目前已成为图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零售市场持续受电商冲击的大环境下,馆配对各出版社的发行业务来说无疑有着别样的地位,甚至为他们带来新的增长点。
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目前我国图书馆配市场已从鱼龙混杂走向规范清晰,出版社为做好馆配这门业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拓新的渠道和模式,图书馆则从不同层面加强自身馆藏资源建设,馆配商本着更高效、更便捷地为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努力搭建绿色生态馆配圈,配合上下游的利益关系。在三者关系趋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2015年我国馆配图书市场进入战略机遇期。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机遇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总体规模稳中有升
国内馆配市场的领军企业——北京人天书店集团内部ERP管理系统检测到的馆配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1月~10月参与馆配的图书共51.77万种,较2014年同期增长4.59%;馆配码洋合计6.39亿元,同比增长23.33%。馆配图书单册平均定价49.01元,同比下降1%,而单品种馆配册数同比增长1.08%(见表1)。
品种数量和馆配册数较以往都有明显的增长,再加上图书定价的提升,因此带动了馆配市场总体码洋的增长。其中,2015年5月、6月、7月码洋增长态势明显,而在今年10月,由于各种馆配会扎堆举办,码洋又有了一次激增(见图1)。
总体来看,我国馆配市场总体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图书馆对于纸质图书的需求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单册图书的平均定价提升不少。由于近几年馆配市场竞争加剧,销售折扣一降再降,许多图书发行企业已经逼近盈亏平衡边缘。部分馆配商为了保证企业的利润,在以相当低的折扣中标后,开始不断向上游出版社“压榨”,导致出版社的优质图书受到挤压,也使得出版社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为了应对此问题,出版社不得不以提高单册馆配图书定价的策略来为自己赢取获利的空间。
大学馆是最大客户
目前我国的馆配客户中,大学图书馆仍然是绝对主力。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共有1290家大学馆参与馆配,占馆配客户的大半。不仅数量领先,大学馆还是馆配需求最旺盛的群体。2015年1~10月,大学馆创造了4.39亿元的馆配码洋,贡献率遥遥领先其他客户群。值得关注的还有高职高专类图书馆,它们虽在数量上不及大学馆和公众馆,但采购势头猛烈,平均码洋贡献位列榜首,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见表2)。(注:因品种数有重合,故此处不计入品种数量)
工业、文学类图书需求量最大
依据中图法划分的22种图书类别中,2015年1~10月码洋贡献率较高的有T类(工业技术类)、I类(文学)、F类(经济)、K类(历史、地理)(详见表3),上述四类图书构成了1~10月人天书店馆配市场高达53.73%的总码洋。四大类码洋之和占比近年来变化不大,相比去年,工业技术类图书的贡献率略有下降,而历史地理类图书的贡献率有所提升。所有类别中,馆配码洋超过千万元的共13种,其中最少的是贡献率2.12%的是数理科学和化学类;码洋贡献率不足1%的8类图书,则集中在专业学术领域。
各图书类别在馆配市场中的品种贡献率与码洋贡献率的排名不尽相同。I类(文学)以80738种排名榜首,T类(工业技术)、F类(经济)、G类(文化、科学、教育类)、K类(历史、地理)紧随其后。工业技术类、历史地理类、哲学宗教类图书的码洋占有率显著高于品种占比,而文化科学教育类、医药卫生类、语言文字类图书的码洋占有率显著低于品种占比。仍有10类图书馆配码洋比重及品种比重均未超过2%,同样多为专业学术图书。
各类图书在人天书店2015年1~10月馆配中的单品种馆配册数在14~32册之间,其中军事类、文学类、哲学宗教类、历史地理类等受众广泛的图书在单品种册数上表现较为突出。而受众面较窄、专业性较强的图书类别单册码洋较高,单品种册数相对较低。整体而言,馆配图书的类别构成格局多年来比较稳定,并呈现出突出的两极化特征。
长期以来,专业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都是馆配供货商的绝对主力。人天书店2015年1~10月馆配数据显示,码洋贡献率排名前20名的出版社占据了馆配市场整体码洋的30.73%,在这些出版社中,专业社和大学社分占13席和6席。个体而言,位居前列的出版社格局较为稳定,前10名中仅有中央编译出版社一家今年新近入围。与去年相比,上升9位的广西师大出版社、上升7位的京华出版社与上升6位摘得榜首的电子工业出版社名次提升幅度较大。从整体来看,上榜出版社的码洋贡献率基本高于品种贡献率,体现了他们在单品竞争力上也普遍处于优势地位。
梳理上榜出版社内部码洋贡献率最高的图书类别,不难发现工业技术仍呈“屠榜”之势——有12家出版社的码洋均以此类为最高。将各出版社的馆配图书按类别进一步拆分统计后发现,共有7家出版社出版的单个类别图书码洋超过500万元,其中前6位均为工业技术类,最高的电子工业出版社工业技术类图书码洋近1082万元。可见工业技术仍是排行榜前列出版社在馆配市场的主要销售点,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不少工科专业强社虽然产品线日益拓宽,其出版工作的主业依旧抓得很牢。
而在总码洋贡献率前20位的出版社中,不以工业技术图书为主打的几家出版社也都展示出了鲜明特色,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经济类图书、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艺术类图书、广西师范大学的历史类图书等,都是零售市场上名头颇响的品牌,这表明图书馆的需求与图书在零售市场的表现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图书的品牌效益在馆配领域依旧行得通。仍有一些大套书的销售,虽然种类不多,但却以其高定价影响着馆配市场的格局。如的全套一千五百册、定价60万元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就几乎以一己之力使Z类(综合性)图书构成了商务印书馆近一半的码洋。
馆配界将2015年看做自身调整和转型的关键年,而就数据来看,虽然仍存在许多问题,但馆配市场无疑正处在稳步上升的阶段。随着图书馆管理制度完善、采购经费增长,从专业社到高校馆的主要消费模式仍有发展余地,而目前在馆配市场中地位不突出的大众出版物和公共馆,则因全民阅读的推动而显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展望未来,转型中的馆配市场仍会是书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