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乡村初中闯出来的中国网络安全专家

2015-12-17李国君邓卉

人事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先贤广西计划

李国君 邓卉

从广西小城阳朔到首都北京,从中学老师到大学教授,李先贤用人生美好的28年时光,站到了我国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行列,成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这是目前广西首位入选该计划的高端人才。

十月的桂林,秋桂浓醇,秋色如醉,在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秋光悠然铺展李先贤的故事。

从乡村中学走进科技殿堂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李先贤心潮澎湃,当年自己立下“科技报国”的誓言犹在耳畔,自己开始跋涉科技创新之路的起点,又浮现眼前——

1969年秋天,李先贤出生于山水名城广西桂林阳朔县。1987年从桂林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李先贤回到县里福利初中执教。

纯朴的乡村课堂、恬淡的乡间生活,催生李先贤走出山水田园的渴望。在福利初中教书之余,他坚持自学大学课程,并在1990年考入桂林市教育学院进修数学专科,他更加如饥似渴地读着能找得到的与数学理论相关的书籍,丰盈自己的学识库存。

20世纪80年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李先贤敏锐地抓住这一科技发展动态,凭着自己的数学特长,投身到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工程领域。

自学5年,1994年,李先贤获得在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并顺利完成学业。

通向科学殿堂的路,李先贤走得更坚定。1999年,李先贤以优异成绩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

2003年至2010年8月,李先贤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从事科研教学工作,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至2007年在英国从事为期1年的访问研究,而后获聘北航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潜心投入我国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安全方面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从一位普通的初中教师到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李先贤经历了艰辛的磨难和困难的求学过程,这样的传奇故事让人感佩,李先贤笑着说:“沿着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去做事,累也觉得快乐。别人看来很难的事,我觉得只要坚持不懈,只要不怕失败,就一定能做到。”

国家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广西有了领军人物

2010年9月,李先贤作为“漓江学者”被引进到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被聘为广西首批“八桂学者”(多源数据处理与安全)特聘教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络的超速发展,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计算机及互联网进行生产、管理、运作,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逐步加深,全球频频出现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安全事件。小到窃取别人的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各种银行密码,借此来盗取他人的钱财;大到银行数据被篡改、政府网站被黑掉,甚至窃取国家机关机密等。网络安全逐步受到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有更多的学者、专家投注时间、精力去研究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并提出应对网络安全的战略举措。

李先贤再次以科学家的敏锐性,抓住网络安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他说:“计算机技术深入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并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变革。而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快,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

面对新的科技浪潮,李先贤立下了“科技报国”的志向:“我们科研人员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建设、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才是真正的科技报国。”

在研究中,李先贤创新融合了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以及代数和形式化理论而形成的创新性技术和方法,提出具有原创性的密码协议代数模型和理论、密码协议安全性分析算法,研制高效协议安全性分析系统(ACT-SPA),发现未见公开的安全漏洞;针对网络的安全威胁,提出了在信任管理、安全传输、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一系列的算法和技术方案,为可信分布式系统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将软件行为的正确性约束贯彻于构造过程;基于代数和形式化理论提出软件操作模型,为面向需求的服务软件开发提供了更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这些研究结果和系统已应用于国家重要工程,取得显著效益。

李先贤还着力于解决大规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分布式系统安全、网络化软件的可信性度、服务软件的可信构造等基础性科学和技术问题,先后主持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子课程、国家“973计划课题(前期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防科研等多个国家项目,研制了网络安全协议分析系统。在国际重要期刊、一流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家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30余篇,获多项发明专利。

为此,李先贤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防科技一等奖1项,并获聘评广西首批“八桂学者”及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各学科知识的集大成,最终“结出”了一项项成果,李先贤说:“不管是枯燥的数字公式还是繁琐复杂的程序,任何事只要做,就应该力求做到最好。”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其中确定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该计划以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任务,通过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2年8月17日,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准,由中组部、人社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推出“万人计划”,这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特支计划”,是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支持计划。总体目标是,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0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国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开发体系,将为人才强国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万人计划”的实施,成为我国科技界关注的热点。

2013年,科技部公布“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万人计划”入选名单,李先贤成为广西首位入选的科技创新信息安全领域领军人物。

团队是通往“科技报国”之路的最好伙伴

作为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多年来,李先贤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主开设多门课程,并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李先贤告诉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计算机领域有足够的了解,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再去发现问题、发现各种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缺陷,并融合多个学科之间知识,才能参透其中奥秘,并找到解决答案的钥匙。”

教书育人的同时,李先贤还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李先贤常说:“一个成功者的背后不仅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要有一支精诚协作的团队。团队,是通往‘科技报国之路的最好伙伴。”

李先贤严格要求自己,在科研中踏踏实实做学问,在团队建设中全力带动大家奔上科研创新之路,他常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同事:“在团队里,我们首先要想的是能为这个团队贡献些什么,才能获得成长,有所回报和收获。”

计算机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创新,才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如何才能创新?面对团队成员的困惑,李先贤说:“我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并坚持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所收获。”

凭着良好的科研管理能力,李先贤组织研究队伍进行科研攻关,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子课题及国防科研等国家项目。目前,他在广西师范大学带领的团队在数据安全、云计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及广西农牧行业龙头企业——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等组建广西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国家和广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在多源数据发现、资源集成与处理技术以及智慧工业等应用技术方面开展技术创新研究。

28年如一日,李先贤从乡间走来,带着“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了实现梦想,他和他的团队还将在科技创新之路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先贤广西计划
与先贤共度午后
伟大的中华治水先贤——史禄
暑假计划
广西广西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慷慨宗祠祭先贤
广西尼的呀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