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双主体,合力建设生成课堂

2015-12-17崔慧琴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年俗本命年课堂

崔慧琴

《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民俗风情”单元的一篇文章,我网搜了几十篇教案,几乎所有的课例都包含这样两个环节“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和“赏析文章语言”。第一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旨在从学生生活经历入手,比较各地不同的习俗,调动课堂气氛,但由于现在不管城里乡下已经很少有严格按照传统习俗把年味儿演绎完全的家庭,且更鲜有强调孩子参与各种年俗形式的家长,所以往往达不到比较的意义;而教师一旦自己直接介绍,把握不好节奏,又会演变成年俗文化课,脱离语文本味。第二个环节指向能力训练,对语言的欣赏鉴别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件,本文语言生动传神,但是很多词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个中韵味七年级学生难以敏锐捕捉,也往往流向教师赘言,导致课堂沉闷。

《本命年的回想》是篇意蕴丰富、富有情趣的文章,只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把玩文字,那延续一个月的年俗本身便能使学生兴味盎然;课堂上教师只要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他们自由交流,让他们言说自己的心声,课堂自然能在训练语言能力的同时生成无限精彩。下面,我以最近教学公开课的案例来谈谈自己的课堂实践。

一、让学生做主“生成课堂”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本命年的回想》,首先请大家交流预习中的收获以及困惑。

生:我知道作者刘绍棠是现代作家,乡土风情的作家,他提出了“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乡土文化理论。

师:知道这里的“乡土”指哪儿吗?

生:“乡土”指刘绍棠的故乡。

生: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

师:我们就说是北京郊外运河地区吧。

生:关于作者还有,他的文学欲特别强,写小说时,一动笔就融进自己作品的情境中,随着人物一起喜怒哀乐,甚至痛哭失声,跟“跳大神儿一样”。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感染力。刘绍棠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

生:我认为本课的体裁是散文。

生:我知道遇到跟自己属相相同的年就是自己的“本命年”。

生:我知道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

师:同学们都已经过了一个本命年吧?请说说过本命年有什么讲究。

生:系红腰带、穿红短裤、穿红袜子、围红围巾、戴红手套……

师:为什么都是红色?

生:红色可以避邪。

师:懂得真多。

生:我知道作者是在本命年写的这篇文章,1996年作者60周岁。

师:那文中事件是什么时间呢?推算一下。

生:根据推算应该是1940年-1950年左右,离现在六七十年了。

生:我想问问文中“预热”“增温”是什么意思?因为北方过年时候应该还没有热起来。

生:我查过词典,“预热”本指做某事之前先为此做准备,这里“预热”“增温”是指为过年做准备,指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

生:炒年货的时候为什么“拌”沙子?

师:有人知道吗?(生一致表示不懂)沙子受热后均匀地裹住花生、瓜子的外壳,避免炒焦,这可是生活中的学问哦!

生:我想问问为什么强调“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

生:我也觉得正常的鸡不应该只喂养一个月。

师:你们这个问题很细致,老师真的没有注意考证这一点,也许作者就是为了烘托气氛随便写的,也许就是强调进入腊月之后更认真喂养,课后大家再思考吧。

生:为什么“踩着芝麻秸”?

师:(没有人主动回答)听说过“芝麻开花——”

生:我知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铺着“芝麻秸”寓意来年万事如意节节高。

师:你的悟性很高。

生:我的困惑在预习的时候解决了,比如好几个词语的读音我都查了字典,还有不懂的问了家长,还有上网查资料。

师:还有同学也是这样默默地解决了困惑吗?(很多同学举手呼应)大家的预习很充分,借助于多种资源预习,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本,还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维哦!

此片段中,作者知识、课文体裁、标题含义、主要内容等都是学生自学时能掌握的,一些困惑也是大多数同学的困惑,如果教师备课时把每一点都设置成教学问题,会有面面俱到流于形式之嫌,程式化的流程难激发学生兴趣。如果课堂不涉及这些内容,又会有学生对阅读文本该得到的信息、该有的困惑一知半解,这样,教师忽略久了,学生从文本得到第一手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自然弱化了。

真正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位置交换来进行的;课堂不能封闭起来,任何把学生禁锢于此时此地此课堂的教学行为都是短视行为、低效行为。课前我让学生调动一切资源深度阅读文本,标注出收获与困惑,然后就把课堂交给他们启动,他们的交流内容决定课堂的行走路径。这是基于学生着眼点、认知点、兴趣点的灵动课堂,是真正意义上属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是被学生需要的课堂。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互通有无,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出课题,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言语表达、自信、分享、大胆质疑等各种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养成的过程。

把课堂的启动权交给学生是著名特级教师李仁甫倡导的“生成课堂”的核心理念,他在《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一书中如是论述:“把教学引擎交给学生,意味着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当课堂教学的路径真正发端于、决定于学生对文本的原初感受时,我们的语文课堂便会从教师的主导中解放出来,便会从一种外在的、强加的、简单的、人为的控制中挣脱出来”。践行之初,虽然教给他们每种文体分别可以从哪些方面谈收获,但是课堂上主动交流的学生并不多,于是我就硬性规定每个人至少分享一处收获,提出一处困惑。践行之初,课堂上还出现大量没有分析研究价值、对语言能力的提升也起不到显性作用的问题,但是我坚持认为教学是一个陪学生成长的过程,课堂上哪一个时间节点不值得用来让学生质疑解惑呢?针对每一个基于文本的问题的思考都将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可以说,积极的思考本身就是教学目标。而这种方式践行久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很多问题会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课堂上问题的质量也就自然高了。这样的课堂,不是受教师课前所控的课堂,是所有学习内容都由学生做主的“生成课堂”。

二、师生共谱生成华章

【片段二】

师:整整一个月都在过年啊,年味儿演绎到让人狂热迷恋的程度,你们对这样的习俗有什么想法不?想不想到那里过年?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你的面前,赶快插上文字的翅膀,穿越时光隧道,到几十年前的京郊运河地区过大年吧。(北方大年视频短片)去去就回哦,回来之后给我们讲讲你心中的年俗之最。

PPT呈现:最好吃的食物    最有趣的事情   最神圣的张贴   最有情的活动

师:齐读一下有哪些之最。悄悄地告诉你们,文中每一个年俗都是一幅精美的民俗风情画,主要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大家交流的时候要抓住文中词句,老师先给一个示例。

PPT示例:我认为最好吃的食物是腊八粥,一个“赏心悦目”生动地表现了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对大人小孩的吸引。“舍不得吃”“吃起来却没个够”真实地表现了因为腊八粥珍贵、可爱、好吃,出于珍惜、节约心理,舍不得吃,可是又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的真实心理。两者既矛盾又统一,人儿真实可爱,富于情趣。

师:请同学们边品年俗边在文中批注,按照示例,每人至少选一个向大家介绍。

(学生读课文、做批注。)

师:请师友组合互相交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心中之最。

生:我认为最好吃的食物是“花生、瓜子、玉米花儿”,吃得“食火上升、口舌生疮”侧面烘托“大吃大嚼”的情景,可见年货好吃。

生:我的学友抓住“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分析炒的年货最好吃,非常好!但是我认为这么夸张的吃主要是因为平时没得吃,只有过年才可以“大吃大嚼”放开了吃。

师:你能透过文字看到生活,真好!大家知道作者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吗?作者生于1936年,1937我国全面爆发抗日战争,1945年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作者已经14岁了,在战乱中度过了整个童年。战争年代百姓生活不安定,孩子虽然不识愁滋味,但也只有过年才能真正体验吃的痛快啊!刘绍棠这一辈人后来又经历了我国1958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那时候树皮草根也是抢手的不够吃的食物,所以从苦日子过来的人会对食物特别珍惜,写到吃的也就特别动情。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顺便找找在炒年货的过程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特别的感情。

生:“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是叠词,“土炕烫得能烙饼”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过年炒花生、瓜子很多,渲染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生:“捅”形象地写出了添柴禾时的动作,表现了人们过年享受一年来的劳动成果时的豪迈喜悦之情。

生:奶奶的“念念有词”特别有感情,穷人无病就是福,健康平安是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念念有词”与“毕剥毕剥”呼应,情景交融,可见奶奶的纯真、可爱。

师:所以瓜子、花生、玉米粒儿不仅好吃,其制作过程更是充满感情啊!

生:我认为最有趣的事是挑绒花。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也挑红绒花插在头上确实有趣,由此可见父老乡亲们对生活的热爱。

生:我赞同我的学友的观点,我们过年从内到外都穿新衣,那时的人买不起新衣服,戴朵红花就是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年了。

师:大家听说过白毛女吗?喜儿她爹在被地主逼得躲债的时候,给喜儿扯得二尺红头绳就是给女儿的新年礼物了。老师小时候也扎红绸子,现在想想都很俗,但那个时候真心觉得美。

生: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卖糖果的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特别有过年的气氛。

师:这是卖东西的手段啊,你俩试着吆喝一下?

(生怯场)

师:小贩也不好当啊,首先要克服自己心理关,要扯开嗓子喊。老师先吆喝,你们接着,“卖糖瓜啰,又大又甜的糖瓜啰”,

生:卖关东糖啰,香甜的关东糖啰。

师:俗话说老人听见就要吃,小孩看见就要吃,这样一吆喝生意就大了。

生:我认为最神圣的张贴是“送灶王爷”,因为要用“香烛纸马”送他,并且认真的“叮嘱”他上天说好话,父老乡亲们做这件事是很虔诚的。

生:我跟我的学友意见不同,我认为“送灶王爷”是最有趣的事儿。文中说“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黏儿”,显得特别不庄重。

师:民以食为天,灶神可是极大的官啊,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确实是严肃又好笑。

生:我认为最有人情味儿的活动是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拜年,大家互相恭喜,简单的话语中凝聚着人们的亲密友善与喜悦、祝福之情。

师:你可以很有人情味的给你的师傅做一个恭喜吗?师傅要回礼哦!(师友互相做“恭喜”“同喜”)

师:父老乡亲的语言是简单的、朴素的,张大叔遇到王阿姨大家说句“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就足以表达感情了。我们作为穿越过去的现代文明人,是否得把内容丰富一下?你俩商量一下,一齐给大家说一句恭喜的话,大家一起回礼。

生:(到讲台前,抱拳)恭喜大家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师:(生七嘴八舌回礼)班长代表大家回礼吧。

生:恭喜你们师友组合前程似锦、学业辉煌。

师:不错哦,好浓的人情味儿。你的学友说最有人情味儿的是拜年,你要不要点评一下?

生:我的学友说得很好,不过,我认为除夕守岁时一家人不管多困也不睡觉,大人给小孩讲故事、猜谜语特有人情味儿。在当时老百姓整天辛勤而生活艰辛,也只有过年才能全家团圆尽情享受天伦之乐啊。

生成的魅力在于学生的精彩,但是没有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并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乎此,李仁甫老师在其“生成课堂”的操作要义中提出了“双主体”说,实践证明,只有师生共为课堂主体,才能生成课堂的精彩,本片段从以下两方面彰显了这一主张。

1.教师创设情境,助力学生品析文韵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七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生活阅历较浅,《本命年的回想》中很多年俗他们并没有实感,很多饱含感情的词语他们不能理解,而且他们年龄尚小还具有明显的儿童特征,轻松自在有情趣的课堂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截取《小叮当》中穿越的动画,创设一个“穿越”的情境,加上“赶快插上文字的翅膀,穿越时光隧道,到几十年前的京郊运河地区过大年吧”的旁白,一下就抓住了他们童稚的心。我以完全吻合文中习俗的图片制成视频动画,让学生对从未见过的炒年货、挑绒花、小贩走街串巷卖糖葫芦卖糖瓜等情形有直观形象的了解,再配上《春节序曲》的音乐,以致学生被那些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兴味盎然,一直延续整节课。

文章生动的语言自然是要赏析的,我让他们找出自己认为的“年俗之最”进行交流,同一年俗中往往有许多可鉴赏之处,比之直接找词句赏析更具理趣。为了避免大谈年俗缺失语文味儿,也为了避免语言单调泛泛而谈,我明确告诉大家课文精彩的原因在于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要求他们根据示例赏析。这样“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示例,有助于学生更传神地品析作品的文韵。

2.教师充分预备,师生合力生成精彩

学生经过深度自学,带着阅读所思进课堂,才能充分保障其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样,教师在课前深度备课,才能更好地体现其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启动教学的课堂,由于课堂内容以及知识序列呈现的不可确定性,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引导能力带来更大的挑战。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对文中每一处知识点做出思考,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提出的问题设想答案。教学机智属于有准备有积累的大脑,就像陪学生摆渡途中,学生落水时你有游泳的本领救他,而且能给他展示各种优美的姿势,学生发现水中有鱼儿,你认识这种鱼,并能给他讲关于鱼的相关知识,在学生特别需要的时候、特别感兴趣的地方给他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片段中,当学生提到“我认为这么夸张的吃主要是因为平时没得吃”,我迅速介绍刘绍棠小时候的战争背景以及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对食物的感情,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传统年俗中深刻的寓意、深厚的感情。当有学生提到“最有情的活动”是“拜新年”的时候,我让他们之间互相祝福,并且分别体验当地父老乡亲与穿越过去的现代人不同的祝福语,使得课堂情味更浓郁。

除了强调师生“双主体”的合力外,本课例还沿袭了我一贯采用的两人一组师友结对、共同学习的方式,使得学习有伙伴,使得教学不孤单。正如特级教师於德甫在评课中提及的,“也许今后每到过年,学生都能想到这节课的情景,传统年俗已经经由这节课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里,这是一节能让学生终身带得走的课”。

提倡以让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核心素养模型代替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风向标,生成课堂是真正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愿广大教育者都能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诚如此,课堂必将走向生成的应然方向。

[作者通联:江苏海安县海陵中学]

猜你喜欢

年俗本命年课堂
苏南年俗亦动人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本命年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不同年代 浓浓年味
小狗狗过本命年
本命年的最后一月
包头传统年俗与现代年俗对比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