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成课堂下的预学
2015-12-17翟晓周
翟晓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历来为人诟病。除了学科本身的特点——“语文素养与能力需要长期积累与熏染”外,我们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问题:急功近利,没有真正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出发。因此如何通过提升课堂效率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变得十分重要。特级教师李仁甫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来观照语文课堂,以“生成”“预备”“规约”等基本概念构建出了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生成课堂。而其中的“预备”是基础,并对学生的“预备”即“预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挖掘。本文拟就“预学”做一些细致深入的探讨,以期对提升课堂效率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有更大帮助。
一、从预学与预习的异同看预学的特点
(一)预学与预习的异同
预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但在传统课堂下,预习往往是学生在课前根据老师提出的比较具体的问题与要求预先了解文本,包括自读文本体悟思考文本、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甚至几个人讨论交流来尽力弄懂文本、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以及找出自己的问题的过程。
预学,是生成课堂下学生的预备。“‘生成的语文课堂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深度学习。”①顾名思义,即预先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前自主独立地阅读和学习,理解文本内容,体悟和思考文本的情感思想,从而提出自己的困惑与疑问的过程。
比较预学与预习,不难发现,二者都是课堂教学开始前学生的预先自学。但是二者有显而易见的区别:
1.预学,强调学生自学的独立性,强调自主独立阅读文本,获得体验感悟与思考;而预习则向别人请教,和别人讨论交流或者查阅资料。相比之下,预学更能让学生真正自主阅读,更能获得自己的阅读感悟与体验。
2.预学,是对文本的“裸读——感悟思考——再裸读——再感悟思考——再裸读——质疑”的过程,不借助任何资料(字词过关查阅字典词典除外);而预习,则是对文本的“裸读——感悟思考——查阅资料再读——收获”的过程。相比之下,预学更能让学生走向深度阅读,真正获得阅读的原初感受与体悟,也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3.预学,是以发现问题、找到困惑、提出质疑为目的,这将是生成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起点,是课堂开放与学习深入的基点;而预习,是以读懂文章、解决问题为目标,是课堂封闭与学习浅表的本源。
4.预学是向未知领域深广推进的起点,它支撑和推进着生成课堂。因为生成课堂是把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内容,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将是对未知领域的深广进军;而预习是围绕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是为了课堂的流畅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因为传统课堂是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对圈定的范围的进伐,课堂呈封闭状态。
5.对预学,教师可以不设问题或者设一些空心化的问题;而对预习,教师一般会有较明确、具体的,围绕教学目标的问题。
(二)预学的特点
通过预习和预学的比较不难发现,生成课堂下的预学具有如下特点:
1.单纯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预学要求学生反复裸读文本,不查阅任何资料,单纯地对文本进行“我”的阅读,在不断的阅读中去整体感知、体验、感悟和思考。这与《课标》指出的“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是非常吻合的。
2.自主性。预学是学生个体的独立自主的自由阅读。学生从独立的阅读中获得的原初体验可以是对文章内容主题的思考,可以是对艺术手法的赏析,可以是对语言艺术的品味,可以是对结构线索的梳理……这些都是每个学生自我的体验与疑惑。
3.开放性。老师在布置预学时,一般只是提出泛化的要求,如:尽量多读几遍,独立思考,不查阅资料,不与别人交流,读完后思考自己的收获,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部分,并提出自己的困惑与质疑。
4.深广性。预学的目的指向学生深入阅读之后的质疑与困惑,启发学生朝着更深远的未知领域探究,而不是浅尝辄止。因为没有老师预设的预学问题和方向指引,学生的预学是完全自主地选择文本的任何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或者朝着某一个方面深入探究。
二、生成语文课堂预学的重要性
语文生成课堂不是让学生按照教师修好的路往前走,而是让学生自己开路前行。
1.预学是生成课堂的起点与支撑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没有预学就没有生成课堂,“有了(课前的)深度学习,语文课堂的‘生成就有了基本前提。”②没有预学,学生在课堂上要么没有问题和质疑,要么到处都是问题,学生将会是无头的苍蝇,学习的效率极低。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我的阅读,我的课堂”,他们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充分预学。
2.预学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标》强调阅读鉴赏要发展独立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裸读、体验、感悟、独立思考,才能形成这些能力,这是真正的阅读之道,也是学生学会阅读的正确路径。学生坚持做好了每天的预学,就是坚持好了每天深入而自主的独立的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能力,甚至自学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预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质疑能力的重要方式
《课标》指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预学的目的正是在于发现问题,向着更深远的未知领域进军,所以预学的质量决定于学生发现的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预学,能让学生自主解决掉75%的问题,产生25%的困惑,那么,他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课堂教学活动时,思维无疑处于一种最佳状态——“愤悱”状态③。
4.预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预学要求裸读文本、独立思考,就需要学生不断调动储存在脑海中的相关信息,通过互联,让这些信息得到再次的整理和运用,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就随之而得到锻炼和培养。
5.预学是最能培养学生考场应试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预学时裸读的阅读情景有点接近于考场的阅读,除了文本,没有任何别的可以借助的资源。这对于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生成语文课堂下的预学的指导与落实
生成课堂下的预学,尽管是自主、自由、开放的,但是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老师对预学的指导就更显得重要。老师,尤其是刚刚开始践行生成课堂的老师,如何来指导学生的预学呢?
1.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静心读书——裸读,不借助任何人和物来阅读。
2.要教会学生勾画圈点和批注的方法。
3.给学生阅读的钥匙——阅读的知识链接和阅读方法的指引。
4.刚开始是要给学生一些预学的问题,甚至做成预学学案发给学生。当然,这些问题和预学学案的内容不涉及文本的具体内容,而是泛化的空心问题。(见后文例子)
5.刚开始践行生成课堂,可以安排前课,即把预学放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和预学。但是一般不做讨论和交流,学生也不向老师提问,老师也不解决学生的问题。
为了跟大家交流,我不妨附一则预学学案,供大家参考。2015年4月1日我应丹棱县教育体育局之邀到丹棱中学为该县中学语文教师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好嘴杨巴》,下面就是该课的预学学案。
《好嘴杨巴》预学学案
1.认真反复裸读文章,独立深入思考,边读遍勾画、批注。
2.这一课阅读后积累的生字词——生字读音请注在课文中,生词需要抄写达到能听写的程度,并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将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各推荐3个给同学。(可写在下面)
3.结合写人的文章的相关知识和你的认知,自主解读文章。
4.读了这篇文章,你收获了什么,请谈一谈。可以是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也可以是人物描写的方法,也可以是语言上的习得,也可以是别的,甚至是上述两三个方面或者全部。(可在文中勾画批注)
5.这篇文章你读后最欣赏的是它的 ,请一并说说理由。(可在文中相关处勾画批注)
6.这篇文章你读后的困惑或者质疑有(可以标注在书上):
7.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你愿意和同学分享的阅读中方法或者快乐吗,它是:
当我们引导学生充分预学,学生就有了深度的自主学习。这时学生就是主体性最强的学生。学生带着“愤悱”状态走进教室,而教师让他们嘴上“说”,使他们脑子“通”,这岂不是课堂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④?这时,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由他们展示的在预学中产生的问题生发新的问题,生发课堂上一个接一个不可预约的精彩!
————————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李仁甫:《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38,41,42页。
[作者通联: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