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2015-12-17吴慧峰孙智研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测控英语课程

吴慧峰 孙智研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测控专业英语教育概况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下的人才特点

根据国家的政策、市场的需求,每个学校针对自己的学生都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比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适应地方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专门人才。这种培养方式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特征鲜明。

1.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大大加强

在应用型人才模式要求下,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教学环节,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大加强。

2.授课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

应用型人才模式下,教学内容与市场紧密相连,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所授课的内容不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可以来自互联网,可以来自企业实践,大大加强了授课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3.更多强调学习方法,而不是学习理论

互联网的加入,使得知识的更新加快,技术的发展更快,所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学习方法,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而不是当前的理论。

(二)测控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目前测控专业英语课程已在各大高校作为测控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开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开设《测控专业英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度,专业英语从新的角度出发,同样的词可以赋予新的涵义。如单词“capacity”在日常英语中可以解释为“能力”,但是在专业英语中,还可以理解为“容量、容积”。另一方面,《测控专业英语》的开设,拓展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广度。《测控专业英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将学生学习专业的视野由单纯的中文文献资料引导到中英文文献资料,从而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对专业前沿动态的把握。

笔者在长期的测控专业英语教学中,发现由于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因素影响,目前本科院校的测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测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本科院校里,测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授课老师的选择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大部分测控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同时考虑到这门课的特殊性,专业性比较强,所以测控专业英语授课老师一般都是由专业课老师兼任,但是专业课的老师缺少了英语课老师的灵活性,以及对课堂灵活度的把握,毕竟测控专业英语课程属于语言类教学,需要授课老师授课方式的灵活性,同时不宜进行大班上课,这样不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多授课教师将测控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上课的时候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授课模式一成不变

授课模式的一成不变主要是由授课老师的兼任性质决定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和其他专业课一样的方式,根据所选的教材,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授课模式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本没有考虑到选择教材是否适合这个专业的学生,同时加上考核方式的错误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测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对策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市场技术变化紧密相连,不断重组教学模式,除旧迎新,提出旧的方法方式,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

(一)专业英语理论部分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部分改革重点在于教学形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把教学活动的诸要素组合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方式,包括教学组织结构(如班、组等)、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测控专业英语》课程通常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测控专业英语需要有英语教学的灵活性,它在作为专业技能课的同时,更是一门语言课程,因此需要有语言环境,或者说学习氛围。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两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学生讲、老师评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当老师,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和相关的知识点,老师作为学习者听取学生的讲解,必要时进行补充和纠正性的说明。将一堂课的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将全班的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准备一部分的内容,然后每一个小组选派一个同学作为代表讲解该小组的准备的内容,其余组的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评选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一点小饰品作为奖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集大家的力量准备一堂课,而且有些错误很容易集中体现出来,同时小饰品的奖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准备阶段更加精心,对该堂的课的内容更加熟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另一种是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制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短剧,将需要掌握的专业单词、短语及短句融于其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测控专业英语》课程的积极性。英语短剧的形式不限,可以是两个同学进行专业方面的对话,也可以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同学进行关于专业方面的英语小品的表演,表演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尽量不去束缚学生的思路,充分调动课程学习的灵活性和活跃度。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主要体现为选用合适的教材,由于大专生英语底子本身较薄,因此教材的选取比较困难,太难的教材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的教材对实际教学取不到什么好的效果。针对大专生的特点,笔者建议采用的教材应当具有“专”、“精”、“活”的特点。

“专”是要求专业英语的测控科技性,所选用的文章应该和测控有关,能够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测控专业的英语词汇、英语短语,尤其是专业文献中常规用法。

“精”是要强调教材里面的文章是精短的、精练的,能够突出重点,对于教材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明确的目标性,针对测控专业英语的某个环节进行安排。

“活”是强调专业英语文章形式的灵活性,整本教材不再是单一的科技说明文,结合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去阐述整个电路,或者某个元件介绍,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如果时间充裕,建议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授课教师自己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材。

(二)专业英语实践部分教学改革

首先是教学中的动手环节。很多测控专业英语教师认为这门课程只需要让学生记住专业词汇、能够读懂部分简单专业文献就可以了,因此,更多强调学生记、背单词、读熟课文等。但实际上,在测控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实践,尽管是工科学生,在学生具备一定英语的阅读、听写能力,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可以将学生带入图书馆,指导他们如何阅读专业报纸,看简单的专业文献,加强他们所学的专业词汇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网上下载难度适中的芯片资料作为课后习题给学生。

其次是自学能力的培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测控专业英语这种偏重语言类的专业课而言,其更强调学生的自学性,毕竟专业英语的教学环节是短暂的,但是学习是长期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测控专业英语》的目标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查找翻阅专业文章,自己表演专业性比较强的短剧,从而扩充学习的内容,加强他们课后自学能力。

(三)考核方式

传统的测控专业英语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多是试卷的形式,翻译某篇专业文献,写一篇关于某个芯片的英文资料等,从而考核学生这一门课程是否通过。笔者认为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通过,应该根据学生平时在各个环节的表现而定,在教学环节中,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团体中有没有起到作用,或者说起到多大的作用,都是决定学生最后能否通过这门课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大学测控专业英语的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和改革趋势的一些粗糙的看法。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测控专业英语教学,一定要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从单纯性的知识记忆、技能模仿向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向转化,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测控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1]刘焕阳,韩廷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2]吕绍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职业技术,2012,(5).

[3]宋克慧.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测控英语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测控电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