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5-12-17蒋乐松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体系专业

蒋乐松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工学结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蒋乐松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属于应用型、职业性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职业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构建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思路,并阐述其实施的保障措施。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思路 实施保障

实践教学一般是指教学活动的实验、实习及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检验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方法等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和工作能力,从而适应行业及职业发展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属于应用型、职业性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职业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实践教学不仅满足于验证理论教学的成果,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构建“真实环境”认知实践、“洛桑模式”工学交替、“带薪顶岗”专业实习、“康乃尔模式”研究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并阐述其实施保障措施。

1.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酒店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教育既不同于基于技能培养的高等职业型教育,又有别于高等理论研究型教育,主要是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满足酒店行业实际需要,即熟悉酒店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系统掌握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职业素养和管理理念,能进行实际操作的职业经理人。因此,要求高校酒店管理教育由原先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相结合,构建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基本技能层次:“真实环境”认知实践

酒店管理认知实践是专业基础课,旨在强化专业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在第一学年上学期,学校分别选择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的豪华酒店安排学生见习,参观考察,要求学生亲身参与酒店一线对客服务工作,主要实验内容包括酒店服务礼仪、中西餐服务知识、酒水知识、前厅操作知识、客房服务知识等;要求学生观察酒店内外环境,关注酒店产品,熟悉企业文化,增强酒店融入感,使学生初步掌握酒店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熟悉酒店的基本运作。这一层次的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结合紧密,研究方法主要是演示、观察和验证。

2.2 专业技能层次:“洛桑模式”工学交替

“洛桑模式”工学交替是认知实践的后续发展,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的三、四学期,分为两步:一是将专业课程与酒店工作岗位和岗位群相对应,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设计出若干工作板块,教师边讲授边操作,教师充当管理员,学生充当学生服务生或顾客角色,按照酒店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演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设计并展示。二是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进入酒店,按照酒店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现场“体验式”实习,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前厅、客房、中西餐、宴会服务与基层管理,让学生充分接触酒店,进一步熟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侧重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能力。

2.3 综合技能层次:“带薪顶岗”实习

“带薪顶岗”实习是指将学生安排在酒店的某一岗位上,在指定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和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六学期、第四学年的第七学期。与普通实习实训有所不同,带薪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履行员工基本职责,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中、西餐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宴会服务与管理、酒吧、茶艺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等,要求学生掌握酒店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管理,了解和熟悉酒店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上岗就业积累经验,也给酒店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让酒店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2.4 创新创业层次:“康乃尔模式”研究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

“康乃尔模式”研究实践以校外实习基地(酒店)为平台,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学生分散联系实习和就业单位,教师跟踪、指导学生参与酒店经营、策划、营销等管理方面工作,教师与学生搭建起的酒店管理与研究 “共同体”,研究实践包括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研究涉及酒店客源市场的调研、酒店员工、客人满意度的调研、酒店成本控制体系的研究、酒店市场营销策划等,学生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分析报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整个学习期间相关知识的梳理和观点创新的环节,老师充分利用毕业实习(设计)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并能够将理论论文的观点运用到未来的实际工作中。

3.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3.1 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实践环境主要指校内实验设施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践环境主要指基础实验室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以模拟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管理实训。校外实践环境是指与一线旅游城市的知名酒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其成为认知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基地,保证不同阶段实施实践教学的需要。

3.2 改革实践课的考核、评价制度

改变以实习周记和实习总结等感受性记录为考核依据的做法,要求学生围绕工作过程逐一梳理具体实习岗位的工作细节,客观反映实习岗位的工作步骤、流程、要点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学生自我考评、实习酒店考评、指导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

3.3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倡导教学科研一体化。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去国外进修,或到品牌酒店企业挂职锻炼,了解酒店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聘任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酒店企业精英担任实践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4.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酒店人才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酒店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大战略。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构建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深入性,关系到学生择业的正确性,需要学校、酒店、学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陈胜科.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究[J].旅游纵览,2015,(7):276-277.

[2]于世宏.教育云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2015,(1):45-46.

[3]李萍,薛兰兰.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专业实习角度分析[J].消费导刊,2014,(4):193-195.

[4]乔淑英,金磊.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琼州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4,(17):128-129.

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教育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GB430)。

猜你喜欢

应用型体系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