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新拓展

2015-12-17张珺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媒介人文素质教育

张珺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新拓展

张珺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媒介素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着紧密的结合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促进人文素质提升,可以较好地发挥现代媒介的教育功能,实现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新拓展。

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时至今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理念虽确立,具体落实的方法途径仍待有效突破。如何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探索有效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取得教育成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一)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作为“人之为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积淀、内化和升华的结果。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进而深化和固化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

(二)“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的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当代大学生与媒介有着亲密的接触,媒介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众媒介在不断满足社会变革过程中日益多样的公众需求的同时,逐利的商业本能导致泥沙俱下,弊端丛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受众面对庞杂的媒介信息时的选择、批判、使用能力。

(三)“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大量的媒介资源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影视作品、电视栏目、甚至公益广告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大众媒介已日益成为重要的“第二课堂”,对人文素质课堂教育可以作极好的补充。在媒介时代的历史背景之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对媒介的选择能力、批判能力、行动能力,使他们能在丰富的媒介资源中主动接触丰富优秀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用自我教育的方式不断完善人文知识,欣赏并理解各种媒介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个人的人文修养,外化为个人的人文情怀,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正是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可以紧密结合的结合点,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较好地发挥现代媒介的教育功能,以媒介素养的提升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实现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新拓展。

二、媒介素养教育——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的新拓展

(一)“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

1.以媒介选择习惯促进人文素质提升

媒介素养教育中媒介接触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传播媒介所编织出来的一张大网中,传媒无处不在。随着互联网与手机的亲密结合,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大学生普遍过于频繁地接触手机新媒体,影响了学习,也危害了身心健康。就现状来看,大学生媒介接触的动机偏重于获取资讯、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方面,而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的动机不足,因此有必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改善大学生接触媒体的动机,培养媒介接触的良好习惯。

在媒介选择方面,降低单纯的娱乐休闲、感官刺激的媒介接触动机,增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学习本领的媒介接触动机;减轻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走出虚拟世界,更多地接触社会、拥抱自然、与人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把握选择媒介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不疏离传统媒介,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从书籍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在媒介信息选择方面,能理性地面对浩瀚的媒介信息,从容地选择,远离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改变整天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的浮躁不安状态,多接触对自己健康成长有益的媒介产品,吸收其中的养分,少接受一些垃圾信息,少一些“快餐式浅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籍上,体验真正的阅读,而不是仅仅选择那些图片、视频、碎片式的讯息。

2.以媒介批评能力促进人文素质提升

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据批评学者考证,在各国的语言里,批评二字都包含有批判、评论、评价、鉴定,甚至非难、非议、挑剔、吹毛求疵的意思。从本意上讲,批评就是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判”即分辨与选择,“断”即价值的认定。媒介批评的属性和实质就是对大众传媒产品及大众传媒本身进行是非、好坏、对错、正误、美丑、善恶等价值判断。大众传媒提供的多样性选择,能满足青年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媒介批评的意识,提高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评判、欣赏能力,提高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增强汲取营养成分的能力和抵御不良内容的能力。

提升对媒介产品进行辨别、分析的意识,了解大众媒介向受众输出的是其精心构建的产品,媒介产品作为精神产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因此,大众传媒往往会因其自身的主观立场、经济利益、传播目的等取向去加工制作媒介信息。作为媒介产品的接受者既要从大众传媒上获取信息,又要能对这些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处理,获得自己的独立判断和结论。例如互联网时代媒介负面信息大量传播,它的积极功能是能引起人们对社会、自然、人生等方面的反思,通过对污浊的、消极的现象的揭露,给人以警醒;它的消极功能是破坏、瓦解、腐蚀、煽情、败坏情绪、煽动人心,引起担心、恐惧,让人失去信任,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负面信息。

提升对媒介产品进行评判欣赏的能力,电影故事、电视节目、公益广告等,都像一篇文章那样,可以进行文本解读和文本分析。学习把传媒作品作为一个文本去分析,对作品的优劣作出价值判断,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养成一定的欣赏品位,从对大量的媒介作品的欣赏中潜移默化地汲取人文知识,获得人文关怀,内化人文精神,提升人文情怀。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1.顺应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是当前国际、国内流行的“新教育理念,在此之前教育理念经历了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两个阶段,但不管是知识本位还是能力本位都是教学生如何做事的功利教育。人不仅要适应社会,应付生活,还要感受生命,享受生活,提高生存质量。因此,新教育把教育的主题从应对外在的物质生活转变到丰富内在的精神世界上,注重学生内在的反思和体验。学习内容上,突破了教科书的局限,学生可以从各种媒介如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得丰富的课程资源;学习方式上可以通过资料检索、调查、体验、反思、讨论等多样化方式获得知识并内化知识。

2.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实际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组成,而真正的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而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我教育将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而如果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则这些目的肯定是不能真正达到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对新教育的呼应,具有新教育的特点,媒介素养教育在内容上把媒介承载的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从方式上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反思能力,倡导批判性思考意识,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的动机要强于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的形式要多于学校教育,主动的自我教育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媒介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大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汲取各种媒介中丰富的人文素养。

当今时代媒介如同阳光、空气、水一样,成为生活的要素,对媒介信息的认知、辨识与使用能力,成为媒体时代公民的必备素质。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较好地使用媒介资源积累人文知识、提升人文修养、升华人文精神。以媒介素养的提升为突破,拓展人文素质的教育途径,适应时代的发展,吻合人文素质培养的特点。

[1]雷跃捷.媒介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荣建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9.

[3]马明华,涂争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新拓展”,项目编号D/2013/03/055。

猜你喜欢

媒介人文素质教育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人文绍兴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