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宫崎骏电影作品,思当今社会环境危机及个人的责任意识——以《风之谷》中的生态美学思想为例

2015-12-17杨旭霞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宫崎骏责任意识美学

杨旭霞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是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程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小范围的生态危机不足以使人们去认真思考和采取及时的措施,而等开始意识到要保护它的时候,我们的地球已是满目疮痍。不过,幸运的是在地球还没有病入膏肓的时候人类已经开始醒悟,给自己和子孙后代留了一条后路。即使如此,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环境问题已成为了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成了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利益方针。

其实早在我们还没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时就已经有不少人站出来高举环保的旗帜了。《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增长的极限》等就是很好的例子。不光是文学作品,电影、艺术等领域也都充斥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反思。下面就以宫崎骏的电影作品《风之谷》为例分析。

一、《风之谷》所传达的生态美学思想

宫崎骏是日本的一位著名的动漫家,他的作品广受关注和好评,除了作品本身极具观赏价值(满足我们外在感官上的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将动画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如果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话,那么他的电影则形是动画,实则高于动画。曾经有人这么评价他:“夜晚的深空可以没有月亮,但日本的动漫绝不可没有宫崎骏。”这句评价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在宫崎骏的一系列重要作品中,通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和奇异的构思,反映出了当代社会对于生态问题的忽视,并传达出现今生态危机的忧虑。

工业的疯狂开采、资源的极尽利用、人口的疯狂增长等直接危害到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长地。长此以往,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日渐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亦日益尖锐。这些主题思想都在宫崎骏的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风之谷》描写了一处特有的世外桃源,远离尘嚣,独处于另一片天地,好比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般。“在弥漫着绿树成荫的峡谷、繁花似锦的国土乐园。在这里,大风车缓缓转动,朴实善良的人们在庄园里快乐地劳作。”这是人们心中理想的国土,与世无争的乌托邦,符合生态美学发展模式下的典范。然而,这里却弥漫着毒气(瘴气),且时刻面临被巨虫吞噬的危险。令人愤恨的是,在这样一个四处充满着愤怒与毒气逼临的环境里,人们在和虫群争夺着生存领地的同时甚至开始人与人之间无休止的侵略与残杀。贪婪与自私让人们只关注到自己眼前的利益,不顾及自然重复着用暴力去索取。影片中值得我们思考的事实:人们憎恶的有毒的植物及腐海,然而这一切的污染源头都是人类自己。但愚昧的人类却浑然不知,仍然在绞尽脑汁地争取所谓的生存地盘,而毁掉生存空间的却是自己。

二、对当今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双重反思

正如宫崎骏所说:“在做《风之谷》之初,我的观点是一种灭绝的观点;当它结束时,我的观点是一种共存的观点。人们不能够太自大。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只是这个星球上众多物种中的一个小物种。如果我们希望人类再生存上一千年,现在就必须为它创造一个环境。那正是我们正在尝试做的事情。”这就是说,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要学会反思。这种反思不是单向的,而是环境与人类之间的一个双向反思,其意义必定是深远的,值得深思的。

第一,当今的社会环境。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开采大自然的资源占为己有,这无疑会危及各种动植物的生存。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正是由于人类侵占了动物们的家园领地,才会激烈地反对人类的征服和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与人类势不两立,双方常常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当中,不可调和。正如《风之谷》中那样,人类与虫群开战,王虫遇见人类,眼睛就会由蓝变红,表示愤怒。这些应激反应都是生物体的本能反应,植物也是一样的,当人们不分青红皂白砍伐树木为一己私欲时,森林将不再做自然空气的净化者,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的恶化。

第二,对人类自身的反思。人类破坏环境,砍伐森林,赶杀动物群,这其实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事情在于人类无节制地做了这些事之后还浑然不知,并把罪名强加在被伤害了的动植物身上。这是何等的迂腐。

影片为了更好地让人们理解其要表达的含义,宫崎骏先生特意安排了两类人——一种是库夏娜式的以战争武力毁灭自然,达到征服自然唯人类独尊的目的(即:人类欲想征服自然);一种是娜乌西卡式的以和平的方式与自然相处的环保态度(即:和谐自然,天人合一)。

可以说这部作品为当今的人类敲响了警钟,它的意义在于提醒人类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片中鲜明地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自然的态度,不禁让我们深思人类自身:我们错在哪儿了?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三、个人责任意识的树立——“任重而道远”

我们常说日本是一个忧患意识浓重的民族,这体现在他们的行为状态、思想观念以及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宫崎骏先生的作品也有很好的体现。这里说的忧患意识并不是悲观地看待问题,而是即使身在安乐的环境之中也要思考隐藏的危机,即我们常说的“居安思危”。更何况,实际上的情况并不是乐观的。

近年来,关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公民的环保意识,且不说措施有没有落实到位。个人的责任意识是最重要的,因为环保事业的推动力量来自于公众,没有公众的集体意识何谈环境保护?

因此,想要建立和谐共存的美好世界,个人责任意识的树立非常重要。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勿以事小而不为”,从身边做起。正如影片中娜乌西卡的梦想那样,人们都渴望拥有一个宁静、和平的世界,万物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且都能够和谐共存。想要达到人类与万物之间的平衡(与动植物、地球万物、人类自身)。而决定这一切的核心,必然是人类自身,这就是所谓的“任重”。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是巨大的。现今社会的人类虽比起古代社会的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有了好的转变,但仍存在以征服自然来达到自身目的的人群存在。因此,想要达到理想状态其道路必定是坚而难的,即所谓的“道远”。

“任重而道远”这一现实难题正如一道关卡摆在我们面前,想要通过它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即使是“道路崎岖”,也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四、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深刻的一个主题,它集思了几代文人的思想精华,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书中就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其深意对于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钻研。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宫崎骏是作品中也体现得很到位。不仅包含了传统的自然思想,而且提出了符合现代的生态美学要求。正如老子所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第25章)。意思是说,虽然人也同为四大之一,但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不比其他三大更高。人来源于自然并统一于自然,必须在自然给予的条件下才能生存,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求得发展。由此可见老子的观点是极其正确而又先见的,在老子的观点中,一切事物最高的法则是“道”,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只有先顺应自然,才能掌握自然,才能掌握成就一切的法宝。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温家宝的这段话,意在表达保护环境、构建生态美好蓝图的重要性。如果人类自身再不引起重视,那么《风之谷》所描绘的场景将会是我们的明天。人类没有保护好环境的教训其实自古就有。古代经济比较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等地区,由于不合理地开垦和灌溉,后来成了不毛之地。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由于滥伐森林,水上严重流失,土地日益贫瘠。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不论是现实事例,还是《风之谷》中的所描绘的奇异构想,都传达了一个思想,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起个人的责任意识,继承古人对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努力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向着《风之谷》中那样充满着生态美学思想的“世外桃源”而奋斗。

[1]李剑平.他山之石——日本动画片带给我们的思考[J].北京:电视研究,2000(9):1-5.

[2]秦刚.试评宫崎骏90年代的动画电影制作[J].当代电影,2001(5).

[3]米思茹.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

[4]刘津津.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

[5]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

[6][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刘耳,叶平,译.哲学走向荒野(上)[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

[7]岳友熙.生态环境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

猜你喜欢

宫崎骏责任意识美学
仝仺美学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盘中的意式美学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纯白美学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妆”饰美学
走进“天空之城” 久石让与宫崎骏动漫作品音乐会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