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过街地道施工沉降监测研究
2015-12-17孙衍建
孙衍建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兖州272100)
·岩土工程·
人行过街地道施工沉降监测研究
孙衍建*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兖州272100)
城市浅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差、自稳能力差、承载力小、变形快,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坍塌或大的沉降,必须进行沉降监测。介绍了城市人行过街地道施工中沉降监测点的布设方法、沉降观测的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并介绍了沉降监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沉降监测提供了借鉴。
沉降监测;人行过街地道;浅埋暗挖法;数据处理
1 概述
为了不影响城市交通及周边建筑物的使用,人行过街地道施工多采用浅埋暗挖法[1-2],施工流程是:先打设管棚或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加固地层;地层加固后,分台阶或分部短进尺开挖,及时初期支护;施作防水层;完成钢筋混凝土二次初砌;为避免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危及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物安全,进行全面的沉降监测。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方针[3]。
人行过街地道开挖时,地表沉降大,且沉降量与地道埋深、地层条件等关系密切;由于地道埋深浅,拱顶粘土层较薄,且与杂填土等结合为软弱结构面,开挖后围岩土体自稳性及成拱效应差,由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明显,易发生冒顶事故,可能造成地面塌陷,对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必须进行沉降监测。
2 工程概况
2.1 项目概况
该人行过街地道工程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带,交通繁忙,周边建筑密集。主通道长72m,宽10m,垂直穿越道路。路面下管线繁多,有通讯、电力、给水、热力等,管顶埋深0.5m至1.8m不等。主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由两侧竖井双向掘进,采用控制沉降效果较好的CRD工法分6部开挖。
2.2 工程地质条件
该项目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1杂填土:灰褐色,稍湿—湿,土质松散不均,含碎石、砂砾、建筑垃圾;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0.6~2.6m。
②-1砂质粉土:灰—灰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含大量云母屑和氧化物,土层稍具层理结构,局部为粘质砂土,该层摇震反应迅速—中等,切面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分布于全场,层顶埋深0.6~3.9m,层厚1.2~4.6m。
②-2砂质粉土:灰—灰黄色,饱和,中密局部稍密。富含云母屑和氧化物渲染纹网,局部夹杂粘质粉土,土层具微层理结构,该层摇震反应迅速—中等,切面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分布于全场,层顶埋深2.8~6.2m,层厚3.8~8.2m。
②-3砂质粉土夹粉砂:浅灰—青灰色,饱和,中密局部密实状。富含云母屑和氧化物渲染纹网,局部夹杂粉砂,土层具微层理结构,该层摇震反应迅速—中等,切面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分布于全场,层顶埋深7.8~12.2m,层厚4.8~9.6m。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饱和,软塑。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低,局部夹薄层状粉土,薄层厚度约1~6mm。具腐臭味,含有机腐殖质、贝壳碎屑及云母。全场分布,层厚8.8~15.1m。
该人行地道暗洞顶部埋深为4.5~4.8m,开挖高度约5.6m,主要穿越于②-2、②-3的砂质粉土层中。勘察时测得场地地下水埋深为1.3m,由于地下水埋深较浅,穿越土层均为饱和砂质粉土,渗透系数大,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扰动后性质变化大,施工难度较大。
3 沉降监测及数据处理
3.1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该项目共布设3个基准点。基准点布设在工程影响范围之外且地质环境稳定的地方。路面上的沉降监测点垂直与开挖方向成横断面状布设,每隔8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分别编号为A、B、C-I。每隔3m布设一个沉降监测点,每条监测断面布设11个沉降监测点,沉降监测点编号采用断面号加序号方式,监测断面的中点位于通道中轴线上。地道拱顶监测点随着开挖及时布设,与地表沉降监测断面布设在同一位置上。
3.2 沉降观测
在沉降观测前联测3个基准点,随着沉降监测的进行每隔10d复测1次,已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联测严格按照一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沉降监测点测量采用二等水准,自暗洞开挖前10d开始监测,到衬砌封闭,沉降稳定时结束;拱顶沉降监测应在开挖到桩号且安装好点元器件后及时进行,至二次衬砌施工沉降观测点被隐蔽破坏为止。沉降监测正常情况下1~2d观测一次,特殊情况下每天观测1~2次。沉降监测要坚持“五定”的原则[4],即基准点和沉降监测点点位要稳定;观测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固定;测量人员要固定;观测时周边环境要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要固定。以上措施可以使所测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监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更具可比性,使观测得到的沉降量更加真实准确。
拱顶沉降监测时使用倒尺法将高程传递至竖井中,然后再进行监测,方法见图1。
图1 拱顶倒尺法沉降观测示意图
若A尺读数为a,B尺读数为b,C尺读数为c,D尺读数为d,O处钢钉直径为o,则A、D两点间的高差h=b-a+o+c-d,由此即可将地面高程传递到地道拱顶的沉降观测点上。
3.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3.1 观测精度
可以看出,该工程沉降监测方法为传统的一、二等水准测量,只要严格执行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经精度统计,该工程各期沉降监测的环闭合差、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均小于限差的1/2,精度较高。
3.3.2 沉降量分析
(1)典型沉降监测点沉降情况。选择断面中点作为典型沉降监测点进行分析。在断面位置开挖前,受到施工影响,有轻微沉降,但不明显;开挖后,沉降速度加快,最大沉降量可达30~40mm,约占总沉降量的60%;初支闭合后,沉降较缓慢,并逐步趋于稳定;二次衬砌后,沉降处于稳定状态。
(2)典型监测断面沉降情况。根据多条沉降断面监测结果,沉降量最大的监测点均位于地道中线附近,沉降量随着到地道中线距离的增大而降低,远离地道施工范围10m后,沉降不明显。可以认为,地道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约10m。
(3)拱顶监测点。与地面典型沉降监测点沉降情况类似,初期支护结构闭合成环前,拱顶中部沉降急剧下降,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70%~80%;初支结构闭合成环后,位于中部的测点沉降稍有增加,两边分部的拱顶沉降基本稳定。
4 注意的问题
(1)城市人行过街地道施工中一般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质结构不稳定,必须及时进行沉降监测工作,防患于未然。发现沉降异常及时汇报,与甲方、施工方、监理方共同分析发生沉降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2)城市人行过街地道多处于闹市区繁华地带,交通繁忙,车辆通行产生的震动极大,影响测量成果精度。应该尽量选择车辆较少时进行观测,减少外界因素对沉降监测结果的影响。
(3)使用倒尺法进行拱顶沉降监测计算时,应注意倒尺读数,且从地面往地道进行高程传递时要考虑O点处钢钉的直径。同时,为方便扶尺,保证倒尺观测时水准尺竖直,应在水准尺上部反向加装一个圆水平气泡。
5 结论
在城市人行过街地道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必须进行沉降观测。由于地道施工的特殊性,为了反映真实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应该按照断面形式布设,同时布设地道拱顶监测点。地面往地道中高程传递时,可以选用倒尺法,同时计算时需要注意倒尺读数及钢钉直径。若想更加详细地了解变形情况,可以采用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深层分层沉降等监测方法。
[1]刘波,曹波,刘芳,等.北京地铁暗挖隧道变形监测与稳定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3):518-525.
[2] 罗燕华.用浅埋暗挖法在软土地层中施工人行过街地道[J].中国市政工程,2009(3):78-80.
[3]周志峰,缪永华,徐敏.城市人行地道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沉降监测分析[J].城市勘测,2009(1):147-150.
[4]韩正,杜海霞,龙飞,等.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J].城市勘测,2009(1):108-110.
TU478
A
1004-5716(2015)09-0001-03
2014-09-16
孙衍建(1982-),男(汉族),山东肥城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