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鼎孳《定山堂集》版本考述
2015-12-17孙克强
孙克强,裴 喆
(1.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300071;2.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研究所,北京,100073)
龚鼎孳(1615-1673)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历仕明朝、李自成大顺、清朝,是明清易代时期风云变换的见证者,也是当时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毁誉皆达于极致。他是清初著名的文坛领袖,诗、词、文各体兼擅,其诗歌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其词在清朝初年“领袖一时”①顾梁汾:《答秋田求词序书》,谢章铤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引,《谢章铤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641页。;其文在生前身后享有盛誉。龚鼎孳著述颇丰,仅后人编辑他的著述就有诗集43卷、词集4卷、文集27卷,其他如奏疏、公文、制艺等十余卷,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佚作未收入上述各集。龚鼎孳的文字不仅是其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明末清初历史的重要文献。
龚鼎孳在辞世百年之后遭罹灾祸。乾隆三十四年(1769),龚鼎孳被削去谥号,其作品也遭到禁毁,在此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龚鼎孳的文字隐没不彰。直至道光年间,文禁渐趋松弛,龚鼎孳的诗集、词集及文集选本方于坊间出现。现较为常见的龚鼎孳集有 《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康熙十五年(1676)吴兴祚刻本 《定山堂诗集》43卷、《定山堂诗馀》4卷以及康熙五十三年(1714)龚志说刻本 《定山堂古文小品》2卷。基于历史原因,龚鼎孳诗词文集的各种版本流传线索较为模糊,目前尚没有一篇较为翔实的介绍文章。笔者在整理 《龚鼎孳全集》时对龚氏各种文集进行了梳理,本文拟加考述。
一、诗集
龚鼎孳在清初诗名甚高,作品甚夥,留存的诗集有多种,都是清代刊本,明代刊本均已失传。
龚鼎孳诗歌的第一个结集是 《鹤庐八帙》,晚明“竟陵派”领袖谭元春曾为龚鼎孳诗作序②谭元春 《序龚孝升先生诗》,《顺治蕲水县志》卷二十二 《艺文二》。,为现存龚诗的第一篇评论文字,所序者即《鹤庐八帙》。谭元春卒于明崇祯十年(1637)春,该集所收诗作的下限应不晚于崇祯九年。该集包括 《竹憇》《堞喟》《渔寄》《霜笈》《燕寤》《秋叶》《露余》《篱庋》八个部分,故名,今未见刻本,仅可于 《顺治蕲水县志》中得见一斑,惟龚鼎孳的自序九篇尚存,可以约略推测其创作情况。
关于龚鼎孳入清之后诗集的结集与刊刻情况,龚鼎孳的儿子龚士稹在康熙十五年吴兴祚刻本 《定山堂诗集》的 《跋》中提到此前曾有三刻:“《尊拙》一集,刻于金昌;《过岭》一编,锓之江左; 《香严》镂版于南州。”下面略加考述。
龚鼎孳刊刻行世的第一个诗集是 《尊拙斋诗集》,殆无异议,但 《尊拙斋诗集》现存两种版本,两者在收诗的范围、篇目和文字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应视为“同名异书”,我们分别简称为“尊拙甲”本和“尊拙乙”本。“尊拙甲”4卷,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为残本,仅存卷二至卷四,缺卷一之五古、七古两体及卷首之序跋、牌记等,国图著录为清康熙刻本。“尊拙乙”4卷,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至七律止,无排律与七绝,因此该本是否完整也值得怀疑。该本卷首有西京门人杨昌龄、钱塘张贲孙绣虎二序,国图著录为清初刻本。今按:据张贲孙序,该本是由他南返时“携入吴门”“镌而行之”,与龚士稚所说“《尊拙》一集,刻于金昌”相符,所以龚士稚所指当即此本。张贲孙,一名张贲,字祖明,又字绣虎,一作秀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崇祯间选贡①《民国杭州府志》卷一百一十 《选举四》。,顺治十五年(1658)因丁酉(顺治十四年)北闱科场案流徙尚阳堡②《清世祖实录》卷一百十六。;杨昌龄,字三开,陕西泾阳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③《宣统泾阳县志》卷十一 《选举表》。,顺治十年(1653)八月至十四年(1657)六月任苏州府理刑推官④《同治苏州府志》卷五十五 《职官四》。。综合以上因素考察,此本刊刻时间当在顺治十年至十四年(1653-1657)之间。两本的文字多与同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之 《龚芝麓先生集》相合,而与后出之《定山堂诗集》差异较多,其中尤以杨昌龄、张贲孙刻本的文字与 《龚芝麓先生集》的契合度更高,由此推测被著录为清康熙刻本的一种,其文字面貌当较早,而杨昌龄、张贲孙刻本的文字面貌晚于清康熙刻本,据此我们称著录为康熙刻本者为“尊拙甲”,称杨昌龄、张贲孙刻本为“尊拙乙”。
《过岭集》有清初三十二芙蓉斋刻本,今有《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顺治十三年(1656)龚鼎孳奉命颁诏广东,是年冬启行,于岁暮抵粤,次年夏初返回金陵,往返近半年,随行者有邓汉仪等人。《过岭集》所收即此次行程中龚鼎孳的诗作,钱谦益、纪映钟、余怀、杜浚为之作序。“三十二芙蓉斋”为龚鼎孳在南京的斋室名,此本当是龚氏家刻本。此即龚士稹所谓“《过岭》一编,锓之江左”。
《香严斋诗集》3卷,清康熙刻本,有康熙五年(1666)朱徽 《叙》,今藏天津图书馆,《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据以收入影印。该书收诗起于顺治十三年冬使粤,迄于顺治十八年(1661),涵盖了 《过岭集》的内容。据朱徽 《叙》,该集为“督学印周王公试士之暇,留意风雅,订 《香严》二集,得若干首。峦穉巫公解组星渚,更加校雠,欣然会心,并锓行之”⑤朱徽 《香严斋集叙》,《香严斋诗集》卷首。。该书的编订者王曰藻,字印周,江南华亭(今属上海市)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康熙元年至康熙六年任江西提学道⑥《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十八 《秩官三》。。刊行者巫之峦,字峦穉,江南当涂人(今属安徽省),顺治二年(1645)举人⑦《民国当涂县志·民政志·选举·科第表》。,康熙初任南康府推官⑧《同治南康府志》卷十二 《职官一》。。此本刊行于江西,即龚士稹所云“《香严》镂版于南州”;称之为“《香严》二集”,则是相对于“公诗刻吴门者,初集也”⑨朱徽 《香严斋集叙》,《香严斋诗集》卷首。,即杨昌龄、张贲孙刻本 《尊拙斋诗集》而言。
以上三种刻本皆为龚诗之阶段性结集,全集性质的诗集刻本有以下两个系列:
《龚芝麓先生集》40卷,今存36卷,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有 《北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本。该书奇数卷题“娄东吴伟业骏公定”“檇李曹溶秋岳参”,偶数卷题“娄东吴伟业骏公定”“浚水周亮工栎园参”。卷首有康熙九年季夏吴伟业序,云:“大宗伯合肥龚先生裒其新旧所著诗,手授京口姜子子翥,曰:‘子知吾诗者也,亟图所以广其传。’于是大行伯成吴侯方以为政余闲扬扢风雅,谋诸顾子修远、陈子椒峰,相与诠次而刻之吴中。”此本也刊于龚鼎孳生前,仅缺龚氏最后数年的诗作,是一次带有全集性质的结集。主持刊刻的“大行伯成吴侯”即吴兴祚,时任无锡知县,亦是日后 《定山堂诗集》的刊刻者;参与刊刻的顾修远即顾宸,无锡人,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诗文丰蔚典赡”,亦为清初著名时文选家,“操文场选柄数十年,每辟疆园新本出,一悬书林,不胫而遍海内”①《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二十一 《文苑传》。;陈椒峰即陈玉璂,江南武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为清初著名文学家。该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书中有不少字句被涂为墨钉,与其前后的几种龚诗刊本对校,可以发现这些涂去的地方多是后世视为违碍之处,如有“胡”“夷”“故国”“亡国”等字样处。
《定山堂诗集》43卷,最早有康熙十五年吴兴祚刻本,共收录龚鼎孳诗歌3965首,清末和民国时期又先后有龚氏听彝书屋和瞻麓斋刻本,《续修四库全书》和 《四库禁毁书丛刊》皆据吴兴祚刻本影印。此本卷一、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三、卷四为七言古诗。卷五至卷十五为五言律诗,卷十六至卷三十二为七言律诗。卷三十三为五言排律,卷三十四、卷三十五为七言排律。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三为七言绝句,各卷均按年代为序编排。该本是龚鼎孳去世之后由其家人编订,与其前的各种龚诗刊本相比,一是收集较全,吴兴祚刻本共收录诗歌3965首,其后两种刻本续有增益,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集本。二是词句多有改易,这些改易除了少量属词句的修饰之外,多为将可能被视为违碍的字词改易字面甚或全句、全篇直接删去。如卷一 《黄石公招同赵洞门燕集斋中送赵友沂返楚限韵》一诗中原有“殷勤故国心,节旄非尽秃”二句,《定山堂诗集》中删去;同卷 《送杜于皇之金沙同顾与治、唐祖命、姚寒玉集中林堂赋》一诗原有“天地尽风波,岂必田横岛”二句,《定山堂诗集》中亦不见踪影。他如“鸱夷”“武夷”被改为“鸱彝”“武彝”,“胡床”被改为“匡床”,“羌笛”被改为“横笛”,所在多有,甚至一些地方表示疑问的“胡为”也被改为“奚为”……如此情况我们在整理 《龚鼎孳全集辑校》的校记中都有说明,此不赘举。听彝书屋本是据吴兴祚本重刻,瞻麓斋本又是据听彝书屋本重刻,因此三者之间文字仅有少量差异。虽然吴兴祚 《定山堂诗集》并不能反映龚诗的真实面貌,但仍是收诗较全、校勘较精的刊本。
尚须说明的是,龚鼎孳作于明朝的诗篇在《定山堂诗集》中已经删削殆尽,目前保存下来可以确认的有三类:其一,写于入清前记载与顾媚交往的诗,如 《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六之七言绝句 《登楼曲》一组4首、《江南忆》一组4首等,这些诗与其词集卷一之 《白门柳》可互参;其二,诗题中明确标注纪年的诗,如 《燕邸秋怀和朱玉籀韵八首(壬午)》作于崇祯十五年(1642), 《送李二则归金陵(时癸未以言事在系)》《寒夜不寐(癸未初冬日作)》等作于崇祯十六年(1643),《感春二十首(甲申二月)》作于崇祯十七年(1644)出狱时,此时距离李自成军破北京城仅有月余;其三,未收入 《定山堂诗集》的一些佚诗,如 《顺治蕲水县志》卷二十二《艺文二》载有龚鼎孳佚诗15首,皆是龚鼎孳于明末任蕲水县令时的作品,对于研究龚鼎孳的诗歌创作轨迹弥足珍贵。
龚鼎孳未收入 《定山堂诗集》的散佚诗作,由 《尊拙斋诗集》、 《过岭集》、《香严斋诗集》、《龚芝麓先生集》、瞻麓斋本 《定山堂诗集》及龚鼎孳友人所编诗选本、诗话、方志、书画中加以辑录,共辑得84首。
二、词集
龚鼎孳在清初词名甚盛,生前身后均有词集刊行。传世的龚鼎孳词集共有三种版本:《香严斋词》《定山堂诗馀》和 《香严词》,前一种为龚鼎孳生前刊行,后两种皆龚氏殁后编纂。
《定山堂诗馀》4卷,有康熙十五年吴兴祚刻本,卷首有“西泠十子”之一丁澎序,共收词201首。此集亦为编年体,卷一题为 《白门柳》,卷二题为 《绮忏》,卷三、卷四无标题,唯卷三注明“案:此卷以下皆癸卯后香严斋存稿”。“癸卯”为康熙二年(1663),可知卷三、卷四所收是龚鼎孳生命最后十年的词。据研究,卷一 《白门柳》和卷二 《绮忏》皆为编年加专题的编纂方式,如 《白门柳》就是记录龚鼎孳与顾媚爱情故事的专题词卷。比较 《香严斋词》和 《定山堂诗馀》可以判定两本同源出龚氏家藏稿本,徐、吴兴祚分别在龚鼎孳生前和身后由这个稿本抄录,由于抄录的时间有数年距离,所录词作继有增益,于是两本收词也有多少的不同。《定山堂诗馀》流传较广,后世刊刻龚词多以此本为底本,如清光绪九年(1883)听彝书屋刻本、民国十三年(1924)龚氏瞻麓斋刻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本 《清名家词》本、中华书局 《四部备要》本皆据此本,《全清词·顺康卷》龚鼎孳词部分亦以此本为底本点校。近时 《续修四库全书》所收亦为此本。
孙默留松阁 《十六家词》本的 《香严词》二卷,纪映钟作序。据纪氏序称:“黄山孙子无言素善词学,于海内名家尽空其箧衍,而剞劂以传,尤与端毅公有花间之契。今公人琴俱亡,孙子感车过腹痛,因取其数年所寄诸帙,更博采而手订之。”可知孙默编 《香严词》乃在龚鼎孳去世之后,刊刻于康熙十六年(1677)之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孙默汇刻“十六家词”,其中吴伟业、梁清标、龚鼎孳三人的词集最后刻成于康熙十六年(1677)②汪懋麟 《棠村词序》:“本朝词学,近复益胜,实始于武进邹进士程邨 《倚声集》一选。同时休宁孙子无言复有 《三家诗馀》之选,由是广为六家,又十家,今且十六家,势不百家不已,岂不与毛氏争雄长乎?十六家最后出者为吴祭酒之 《梅村词》、龚尚书之 《香严斋词》与梁大司农之 《棠村词》。”,此时距龚鼎孳去世、孙默着手收集编纂龚氏词集已经四年。《香严词》为分调本,小令、中调为一卷,长调为一卷,共收词190首,每首词后都附有当时著名词人如陈维崧、纪映钟、邹祗谟等人的评语。后来乾隆间查禁文字,涉及龚鼎孳的文字遭到禁毁,《十六家词》在收入 《四库全书》时,《香严词》遭抽毁,遂改称 《十五家词》。
考察 《定山堂诗馀》与 《香严词》的关系,经过比勘可知,从全本词作数量来看 《定山堂诗馀》较 《香严词》多出11首;从具体篇目看,前者较后者多13首,少2首。前者多出的篇目大多集中在卷末(11首)。 《定山堂诗馀》与《香严词》皆自康熙十二年龚鼎孳殁后开始编纂,《定山堂诗馀》刻成于康熙十五年,《香严词》刻成于康熙十六年,两书分别进行,互相没有传承关系。而 《定山堂诗馀》保留的是龚鼎孳词稿本编排方式的原始面貌,以编年编排,又搜集龚氏晚年最后的词作,汇而刻之。纪映钟 《香严词序》云:“端毅公病中尚有词十余首,易箦之前三日重九尚拈一调,绝笔也,今藏家笥。”指的就是 《香严词》之外的词作,可能就是 《定山堂诗余》所补的十余首。
《定山堂诗馀》所收201首之外,龚鼎孳的词尚可从 《香严词》及清初词选 《瑶华集》《今词苑》中补录,共得4首。
三、文集
龚鼎孳的文集在其生前没有编集刊刻。龚氏死后,由其次子龚士稚等人汇集,康熙二十六年(1687)已由其长子龚士稹付刊,后因龚士稹去世而未成。直到康熙五十三年士稹之子龚志说始选其中部分篇什题名为 《定山堂古文小品》2卷刊行,此时距龚鼎孳去世已逾四十年了。《定山堂古文小品》2卷现有原刻本传世,《续修四库全书》据此本影印。二卷本的 《定山堂古文小品》分体排列,有序、记、说、疏、文、启、引、赞、题辞、书后、跋等体,共计123篇。
龚鼎孳在乾隆朝被削谥,其作品也遭到禁毁。自此龚鼎孳的文集几近销声匿迹。直至140年之后的道光年间,文禁松弛,龚鼎孳的文集才重新面世。
道光十五年(1835)龚氏后裔龚永孚重刻《定山堂古文小品》,又辑刻 《定山堂古文小品续集》《定山堂杂序》各一卷。光绪十二年(1886)前后,其族弟龚照瑗据龚永孚本重刻 《定山堂古文小品》和 《续集》,又辑录 《定山堂古文补遗》3卷,构成了“古文”系统6卷的规模,文章总数303篇。稍后龚照瑗之族孙彦绪据之重刻,是为听彝书屋本。民国十三年(1924)前后,龚照瑗之子龚心钊在“古文小品”系列六卷的基础之上,又从 《龚端毅公奏疏》中选奏疏30篇,汇为一集,改题为 《定山堂文集》刊行,收录龚鼎孳的文章总数达到333篇。其分体情况大致为:序、奏疏、寿序、祭文、疏、记、文、引、启、题辞、书后、跋、赞、说。
以上所述诸刻本皆为龚氏文集选本,收录不全。龚鼎孳文集的全编稿本一直藏于龚家,未曾刊刻,道光十五年龚永孚所写的 《定山堂古文小品跋》中尚称:“全集浩繁,非数百金不能,尚待嗣出。”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 《龚端毅公文集》27卷抄本,应该就是龚永孚所说的“全集”。这部27卷的 《龚端毅公文集》是目前龚鼎孳文集收录最完备者,该集按序引题辞、赠序、寿序、议、记、传、赞、疏、引、题跋杂著、启、书、家书、行状、墓表、墓志铭、诔、哀辞、祭文等文体分类编排,共计603篇。值得注意的是,《龚端毅公文集》中没有收录 《定山堂文集》6卷中的奏疏。此本没有序跋,所以流传线索不详。清代各种书目亦未见著录,国家图书馆编目称“清抄本”,但是从文字避讳特点上看,此本不避清讳,如首篇 《玉海纂序》中“陆子玄升”“玄赏极叹”“闭户草玄”,他本“玄”皆避康熙帝讳作“元”; 《玉海纂序》“用焉必弘”,《畿辅人物志序》“成、弘以往”,他本“弘”皆避乾隆帝讳作“宏”;《畿辅人物志序》“宁有不与海内正人君子唱予和女”, 《顾西巘侍御奏疏序》“宁第谋谟庙堂”,他本皆避道光帝讳作“寍”,因此定为民国初年抄本更为可靠。从此本的实际情况看,应是一部正在整理的抄稿本,主要表现在:其一,各卷数量极不平衡,多者数十篇,如卷十六有53篇,少者仅2篇,如第十二卷、卷二十二;其二,书信在全书中并未汇集一处,而是分列两处,分别为卷十八至二十、卷二十五至二十七,中间插入卷二十一行状、墓表、墓志铭,卷二十二诔、哀辞,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祭文。据此推测,这部 《龚端毅公文集》应是在不断的增补之中。
这部 《龚端毅公文集》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保留了许多明末清初的史料及龚氏交往的原始文献。
《龚端毅公文集》未收之文,从古文小品系列6卷和 《定山堂文集》6卷及方志、碑刻、选本、他人诗文集等辑得53篇。
除文集之外,龚鼎孳传世的文章汇编还有3种:《露浣园稿》4卷、《浠川政谱》2卷、《龚端毅公奏疏》8卷,分别是龚鼎孳青少年、壮年、中老年的文章,不仅体现了龚鼎孳才情文笔,而且也有重要的史料意义。
《露浣园稿》4卷。此书为龚鼎孳的八股文结集,文后附有时人评语,以及郝敬、文举、杨梵美、何闳中、辜鹤的序跋,颇多赞誉之辞。虽文学价值有限,但由此可考龚鼎孳的早年交游,亦有一定的文献价值。《露浣园稿》“久已流传海内”①康熙甲午年十月十二日龚愬 《露浣园稿跋》。,早在龚鼎孳在世时已在坊间流传,乾隆后湮没不闻,道光年间方又面世。据龚鼎孳裔孙龚永孚写于道光十五年的 《露浣园稿序》说:“壬辰(按:道光十二年)年冬,忽有人携全集至书斋求售,孚因购之……今年春,忽于敝箧中搜出,读而爱之不忍释手,因付之剞劂氏。”
《浠川政谱》2卷。此书为龚鼎孳任湖广蕲水知县时的公牍汇编,分 《山声堂集偶存》《谳牍偶存》两卷,《山声堂集偶存》一卷所收为详文、告示两类,乃对上下的公文; 《谳牍偶存》所收为审语和批案两类,乃断案判决之文。这些公文涉及多方面的历史事件和风俗民情,是研究明末社会生活宝贵的历史文献,也是龚鼎孳从政展示才干的记录。《浠川政谱》虽为公文,但也展现了龚鼎孳的文采,正如龚永孚 《浠川政谱序》所说:“谳牍若干,断语详明,而运之以极雅绝韵之笔。才人作吏,如许风流,殆亦千秋之佳话也。是则公之德业文章所彪炳于浠川者乎?”此书由龚永孚“偶于残编断简中得此二种,亟为抄录,付之梓人。”
《龚端毅公奏疏》8卷,为龚鼎孳仕清30年间呈给皇帝的奏疏汇集。据龚鼎孳的门生李振裕《龚端毅公奏疏序》称:“今年秋,士稚鸠集兄子志奭,诸孙曾懿、曾憙、曾宪、曾愬、曾恕、曾聪,以先公奏疏竭蹶授梓。”可知 《奏疏》是龚鼎孳的儿子龚士稚与其侄、孙辈合编而成。龚鼎孳降清后虽然颇多坎坷,但总体上还是受到顺治、康熙的重用,任职朝廷中枢,《龚端毅公奏疏》即是龚鼎孳在不同时势、不同职任上所上陈的各种政治见解,其中有一些对当时的政治产生较大影响,是清初重要的历史文献。《龚端毅公奏疏》一至四卷编年,从顺治甲申(1644,顺治元年)十一月起,至康熙癸丑(1673,康熙十二年)九月止,亦即龚鼎孳降清至其辞世的时间。五至八卷题为“手草存遗”,应是不易编年的奏疏。 《龚端毅公奏疏》的版本主要有道光甲午(1834)龚永孚刻本。光绪癸未(1883)圣彝书屋重校刊本和光绪甲申(1884)刻本,后者题目为奏疏全题,前者为缩略题,后者应更接近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