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张自忠抗战史事的两点考辨

2015-12-17崔婷

关键词:张自忠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25 13:03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625.1612.022.html

关于张自忠抗战史事的两点考辨

崔 婷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300000 )

摘要:有关宣传多认为,张自忠作为前线总指挥参加了喜峰口抗战,之后又直接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但史料显示,张自忠并没有担任喜峰口抗战前线总指挥,在台儿庄战役中也只是起到策应的作用。

关键词:张自忠;抗战史事;考辨

收稿日期:2014-10-10

作者简介:崔婷,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K265

收稿日期:2015-01-17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3.025

张自忠烈士的抗日英雄事迹众所皆知。有报道称,1933年张自忠任第二十九军前线总指挥参加喜峰口抗战, 1938年又亲率第五十九军增援台儿庄作战。此与历史事实不符,很有辨析的必要。

有人认为,张自忠参加了1933年的长城抗战,并任第二十九军前线总指挥,在喜峰口打退日军,守住了阵地。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中记载,第三军团总指挥宋哲元命令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负责防守城子岭—喜峰口—潘家口的防线;38师(师长张自忠)负责龙井关—马兰峪一线;暂编第二师(师长刘汝明)负责罗文峪一线。由于日军已经占领了喜峰口,此处已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重要关隘,为此总指挥宋哲元任命37师109旅旅长赵登禹为喜峰口方面作战前敌总指挥。《尽忠报国——张自忠将军史料专辑》中这样叙述:“当时,赵登禹奉命为前线总指挥,与敌激战已两昼夜,伤亡1 000多名,赵也受了伤,但仍坚守不退。”[1]27《长城抗战》一书中也有记述:“前线总指挥赵登禹冷静分析整个战局与形势,认为不能因暂时获得一些胜利而满足,要连续作战,乘敌不备,再次全线出击。”[2]赵登禹将军后人也回忆说:“喜峰口战役中,父亲膺任前线总指挥,在枪林弹雨中身先士卒,顽强抵抗,裹伤率众夜袭敌营,大刀杨威,令敌寇闻风丧胆。”[3]众多史料均记载:“兹为作战便利指挥容易起见,所以最前线作战各部队暂统归该师赵旅长登禹为喜峰口方面作战军前敌总指挥。王旅长治邦为副指挥。佟旅长泽光协助之。”[4]由此可见,赵登禹为前线总指挥是准确无疑的,张自忠从未曾担任过喜峰口前线总指挥这一职务。

张自忠并没有担任过喜峰口前线总指挥一职,那么由他奉命亲率第59军急行军增援台儿庄作战,为整个战役胜利赢得了时间的记载又是否准确呢?

据《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中记载,徐州会战从1938年3月中旬开始,持续了三个月之久至6月中旬结束。主要战役分布在滕县、临沂、台儿庄和徐州几个地区。在临沂会战中,张自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月11日,徐祖诒和张自忠率第59军从峄县急行军,于12日到达临沂城西地区,当日召开作战会议。”[5]同样在《台儿庄战役史》一书中这样记述:“此时,第五十九军张自忠部自在淮河阻击南路日军后,正向济宁、兖州之间进攻。为救援临沂,制止日军第五师团南犯,李宗仁急令第五十九军火速驰援临沂。”[6]46《尽忠报国——张自忠将军史料专辑》中的记载是:“59军虽没有直接参战台儿庄战役,但保卫临沂阻其援军,对台儿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1]81《李宗仁回忆录》中也谈到:“我遂临时急调张自忠全军北上临沂,援助庞部作战。张部以急行军出发,于三月十二日黄昏后赶到临沂郊外。”[7]722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张自忠将军于3月12日至4月19日参加的是临沂战斗,增援的是以庞炳勋为军长的第40军,对台儿庄战役起到策应的作用。真正增援台儿庄战役的人是汤恩伯。“1938年春,第五战区前线告急,蒋介石乃仓促撤调驻在河南的汤恩伯军团和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星夜增援。”[6]64

除了以上的史料记载证明以外,当时战役中的兵力和番号证明张自忠并没有参加台儿庄战役。在台儿庄会战初期的兵力是这样的:“(一)第五二军关麟征将军所部,计辖第二第廿五师。(二)第八十五军王仲廉将军辖第四第八九师。(三)第十三军辖第一一零师及独立骑兵团。但实际上是第一一零师系奉长官李宗仁将军的命令,拨归第二集团军孙连仲将军所指挥,所以本军团(第二十军团)参战的兵力,仅4个步兵师,又1个骑兵团而已。”[8]166在台儿庄会战终期国民党增加之兵力:“(一)周喦将军所辖之第七五军第六第十三师。(二)黄光华、李兆英两将军所辖之第一三九师。(三)第五十七军所辖第一一一师之三三三旅王肇治将军所部。(四)关于第九、第二、第二十二、第四六、第五九各军、均在徐州会战时,并归汤氏指挥。”[8]166除了直接参与台儿庄战役外,协同作战之友军有:“当时在台儿庄任守备者,有第二集团军孙连仲将军所部,在临枣支路以北敌后者,有孙桐萱、曹福林两将军所部;在津浦路铁道正面,有第二十二集团军,尤其是王铭章将军那一个师,曾在滕县做玉碎的抵抗;至于在临沂地区对抗敌板垣第五师团之包围行动,有张自忠、庞炳勋两将军所部。”[8]166真正增援台儿庄战役的是以汤恩伯为司令率领的第20军团。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是对汤恩伯战功的张冠李戴。

为什么宣传报道和真实的历史事实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第一, 军队指挥责任的不明确。1933年,日本加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长城抗战是在十分危机的情况下爆发的。第二十九军作为西北军系统的一员在当时属于地方杂牌部队,又刚刚历经了中原大战,军队内部系统紊乱,又处在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线,战况紧急,部队指挥员的领导权责不明确。

第二, 当时宣传报道的失真。我们今天对于历史人物的宣传报道大部分也是基于当时留下的资料。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讯时常乱中出错,宣传报道也往往会存在失真和张冠李戴的现象。

第三, 当时抗日形势的需要。张自忠牺牲于1940年,当时中国的抗战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日本侵略进一步加剧,国民党对中共的军事摩擦进一步加强,同年三月“汪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一切都使得在张自忠将军牺牲后的宣传具有了凝聚人心、鼓舞抗战士气的作用,因而把一些本不属于张自忠将军的英雄事迹强加在他的身上,把他塑造成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虽于理不合但于情确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 今人研究的疏忽。历史研究基于史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一项历史研究成果无不是在对史料的准确把握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因而这也就对史料的真伪辨别提出了要求。今人在宣传报道中只重视史料的存在,却对于它的真实性缺乏仔细的考证,因此出现了各种史实错误。

历史讲求真实、客观,不能随意编造,要真实可信。今天我们把过去的那段历史梳理清楚,不是为了贬低张自忠抗日英雄的形象,而是为了研究历史,还原历史事实。

参考文献:

[1]张自忠将军史料征集出版工作委员会.尽忠报国——张自忠将军史料专辑[G].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2]高鹏.长城抗战[M].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05:9.

[3]张承钧.赵登禹将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181.

[4]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编辑委员会.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G].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234.

[5]郭汝瑰,黄玉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689.

[6]王东溟.台儿庄战役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7]李宗仁回忆录[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8]《台儿庄战役资料选编》编辑组.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专题资料选辑·台儿庄战役资料选编[G].北京:中华书局,1989.

责任编校:徐希军

猜你喜欢

张自忠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张自忠两斩手下爱将
张自忠两斩手下爱将
张自忠是如何逃离北平的
张自忠是如何逃离北平的
张自忠戒烟
周恩来巧劝张自忠戒毒
以死明志忠烈魂
周恩来巧劝张自忠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