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阅读
2015-12-17慕容真子
◆ 慕容真子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不愿意在没有阳光的黑暗里生活,我也想插上知识的翅膀,征服未来的世界。因此,我酷爱读书。希望用知识,帮助实现我人生的梦想。
我阅读,是随性的,没有目的的。在一些人看来,阅读没有目的是不可思议的。但我始终觉得,没有目的的阅读,是虔诚的,是一种接近于心灵的阅读,是一种没有功利性的阅读。我喜欢在沉沉的夜里,在白炽灯莹白的光亮下,走进恢弘的《诗经》,走进楚骚汉赋,走进唐诗宋词,走进明清小说,让散发着油墨的纸香伴我进入梦乡。这样的阅读,从我的少年到青年,又从青春年华到成熟的年龄。阅读,成为我的生活习惯,至今依然。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个人的经历有限,而阅读,能让我开阔知识的视野,填补生活的空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我从书中寻找人生真谛,感悟人生百味,解读人生忧烦,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萨特说:我在书里结束我的生命,也将在书里开始我的生命,阅读让人变得博大和骄傲,也让人变得渺小和谦卑。在书的阅读里结束的和开始的,都是崭新而恬静美好的历程。
我最早的读书,是一种“填鸭解渴”式的盲目阅读。因为当时经济条件所限,生活重压之下,书籍十分匮乏,阅读没有选择哪类书籍的余地,间或借阅或偶见一本好书,就宝贝一般爱不释手,吃饭时还要边吃边看,夜里点着煤油灯,缩到被窝里熬到鸡鸣两遍,还兴致盎然地阅读……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觉得书籍的珍贵,我从书中获取的愉悦与收获,至今回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曾经看到这样一种“阅读推荐”,说人生要读三本书。第一是《资治通鉴》;第二是《圣经》;第三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认为读这样的书,能提升社会经验,增强学识修养,了解社会风情世故,让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这样的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却不完全认同他们的看法。
于我而言,我最喜欢读唐诗宋词。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无法超越的高峰。走进唐诗宋词,你就会体会到唐诗的现实和浪漫,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站在山顶上,蜿蜒的山峦,凝重的绿树,洁白的云朵,弥漫的烟雾,构成一幅旖旎的风光,让人目不暇接,如痴如醉……唐诗沉淀着深邃、厚重、辽远和磅礴的底蕴,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宋词飞扬着轻灵、缠绵、温柔和奔放的情愫,是梧桐上的细雨,是小楼上的东风,是明月光下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流淌的蛙鸣,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放与激越……读着他们优美的诗句,我就会看到无比仰慕的文学前辈,从他们的文字里走出来,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新畅达的白居易,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豪放旷达的苏东坡,雄放流畅的陆放翁,柔中见刚的李清照,豪情满怀的岳鹏举……
我也喜欢读小说,尤其喜欢读明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这些小说大师语言如行云流水,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人物情感动人肺腑……这些小说更像是一部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里面的文、史、哲、儒、释、道、琴、棋、乐、诗、书、画知识样样俱全,读着这些名著,我在潜移默化中,已得到诸多社会知识的充实和艺术美的惬意享受。
当然,我也喜欢读莫言、阎连科、刘震云、余华、贾平凹、陈忠实、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以不同的艺术手法和笔触,揭示了中国现当代社会巨变的历史动因,塑造出无数各个领域和阶层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作品所阐释的人物历史命运以及对于社会的深层次解剖,读之无不令人产生巨大的思想震撼和灵魂的洗练。
最近,由于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我又反复认真地阅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我以前没有读过,这回也算是恶补了一课!捧着《平凡世界》这部路遥先生用生命和汗水凝成的巨著,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存困境、人性诉取、事业追求、亲情与爱情……砥砺中的痛苦与欢乐、矛盾与释解、困顿与突围,繁复的环境描绘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像一次次响鼓的重锤,猛烈敲击着我的灵魂深处。当我合上这部七百余页的长篇巨著,汹涌在心头的思想震撼与激情冲击,久久难以平静,却又无法详尽表达。我要表达的就是一句话:仅凭这本《平凡的世界》,我就对路遥肃然起敬!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新的世界,就是一座精神的殿堂。当你手捧一本好书,认真去读,用心去悟,就等于经受了一次广博的社会学教育,等于经历了一回潜移默化的心灵旅行。
读书使人受益无穷。好书将伴随我的今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