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特色项目 打造学校品牌
2015-12-17张忠一
张忠一
摘要: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特色项目: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加速成长,生涯规划引领学生由应试走向应世,三动课堂推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多元课程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特色;生涯规划;三动课堂;多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05-03
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坚守“教育就是服务”的中心理念,坚持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学校以“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生涯规划”统领德育工作、以“三动”课堂研究和教学案一体化推进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这些源于怀仁土壤的特色发展项目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抓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
一、成立“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困惑,如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科品牌建设等,“名师工作室”的诞生,为教师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1.组建工作室,搭建发展平台。“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骨干教师的成长,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切的呼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一部分教师出现明显的“高原现象”,影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特级教师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在各教研组内有较高的威望。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更快地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呼唤着“名师工作室”的成立。
2.依托共同体,拓展教研空间。“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专业共同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具有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名师工作室可以在成长规划、专家对话、阅读活动、专题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成长规划。在主持人的指导下,各成员分析自己的专业基础,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规划发展愿景。(2)专家对话。以工作室主持人为主,外聘教育专家为导师,通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科研指导等形式为工作室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支撑、课堂诊断、实践指导。(3)阅读活动。通过主持人推荐书目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拓宽研究人员的视野。(4)专题研究。主持人组织开展专题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教育科研活动、案例研究活动等,提高研究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统领德育工作开展
学生生涯规划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诉求,不断认识了解自己的潜质、兴趣和特长,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学会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参照北森系统,引导生涯规划。学校参考《北森Careersky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系统》平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该系统是专门为高中学校开展生涯发展教育而设计,它分三个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教导学生进行生涯探索,引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科学选择文理科及填报高考志愿,还能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确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建立指导中心,提供环境保障。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该中心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套的功能设施,丰富的活动区域。指导中心设置了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室,按功能分为评估区、探索区、规划区三个区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开展有效的决策行动。指导中心设置有“十项能力达标”活动室,为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服务。指导中心建立了“锡山区青春期教育基地”,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在学生中普及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装备了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行调适。指导中心开辟了学生生活服务体验区,如“健康厨房”里配置冰箱、微波炉、锅具等硬件设备,并聘请厨师对每个学生进行烹饪指导。
3.开设名家讲坛,引领学生成长。学校开设名家讲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和体验职场人生,引领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提高他们的生涯抉择能力。学校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为学生进行生涯教育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涯发展中心主任沈雪萍以“许自己一个未来”为主题,为学生生涯规划做了体验分享式的讲座。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做了题为《成长·成功·成才》的专题讲座,他从红豆集团的发展谈起,与师生们一起分享了自己成长和成功的经历。通过与这些名家的交流,学生进一步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激活了前进的动力。
4.推选德育导师,优化决策行动。学校在教师中确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育人思想,实施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管理,进一步落实学生生涯规划。学校首先在导师和学生中普及生涯规划理念,培养师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接着由导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外部世界,学会科学有效的决策行动;然后导师关注学生个性成长与发展需求,设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和途径,与学生一起制订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书;最后帮助学生根据规划调整行动,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依托“三动”课堂研究,推进教学科研提升
“三动”课堂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是学校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策略,在不断研讨和完善中,提炼出两个“十二五”课题继续进行研究和实施。
1.以“三动”课堂研究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三动”课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问题驱动、主体活动、立体互动三环节展开。问题驱动是把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为多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产生自己的问题。主体活动是指学生这一主体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动口、动手和动脑等一些行为活动和思维活动。立体互动是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网络之间通过对话、交流、思维碰撞达成认知的共鸣。“三动”课堂真正落实了“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
2.以教学案一体化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案一体化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编制的一体化的教案和学案,它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案的编写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案设计注重情境设置针对性强、问题引导由浅入深、互动环节扎实有效,教学案一体化是“三动”课堂教学研究的产物,它是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四、开发多元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全方位开设校本课程,成立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考核十项基本能力,从而丰富课程内容,扩大学生视野,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能力。
1.校本与社团并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校本课程开设和学生社团活动引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更好地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学校主管部门有部署、有调研、有考核。
2.实践与研究共存,丰富学生生活体验。为了全面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设有研究性学习备课组,有专职教师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学生在课题设计和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体现了个人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在课题研究时,学生必须走进实验室,走向社会,融入自然,所以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了社会的发展状况,领略了自然环境的魅力,从而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真谛。
3.考核十项基本能力,体现学生社会价值。学校教育培养的每一位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教育、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学校制定的《学生十项基本能力达标考核》,分别考核学生的“书写和演讲能力”、“课外阅读能力”、“文娱活动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社会交往与社会实践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动手制作能力”、“体育欣赏与健身能力”、“健康休闲能力”、“自救自护能力”。每一项能力考核方案中含有“目的意义”、“考核内容”、“考核办法”、“考核标准”等项目。《学生十项基本能力达标考核》引导教师与学生家长关注学生基本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充分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学校通过不断优化特色突出办学理念,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校园,促进教育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