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三严三实”的提出及其重大理论创新意义

2015-12-16潘鈜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三严三实习近平

[摘要]“三严三实”新思维的提出,源于习近平40多年的从政、博览群书和建党经验的总结。“三严三实”蕴含深刻理论,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三严三实”又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的重要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三严三实”;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理论创新;之江新语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共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1]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习近平“三严三实”新思维的提出以及党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解决思想建党问题,又要解决制度治党问题,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和生动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严三实”内涵深刻。严以修身,核心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侧重解决党员干部的人生观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党性锻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严以用权,核心是坚持用权为民,侧重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坚持权为民所付,权为民所用,绝不以权谋私,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严以律己,核心是增强敬畏之心,主要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问题。“己不正,焉能正人?”严于刻己,党的干部始终遵纪守法,为政廉洁,清清白白做人。“三实”就是在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把“三严”落实到“三实”上来,谋事、创业、做人都要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老实人,干老实事,培育求真务实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很明显,“三严”侧重于破,“三实”着重于立,做到“三严三实”,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就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和业绩。

“三严三实”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首先,它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严”指的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是管方向、管根本、管长远的“总开关”。“三实”是引导领导干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以实为本,以实提能,以实显绩。是行动路线、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三严”与“三实”相结合,在正确观点指导下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真抓实干,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党的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不断增长才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其次,它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三严”针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从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方面铸造党员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三实”使党的领导干部把“三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改造了客观世界,创造了工作业绩;在客观世界得到改造的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党员领导干部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正如马克思说的,通过实践,“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

再次,它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三严三实”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从政修养的精华,如在“严”方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从政者要“正己”,要“克己”;“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社会规范。在“实”方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注重现实,经世致用,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于事而讷于言,”勤干实干,不尚空谈。提倡“敏则有功”,以实干创造出业绩。更突出的是“三严三实”继承了我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这方面的例子就更多了,如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井冈山初期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著名的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延安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改革开放以来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等。在党自身建设方面,其创新精神更为明显。回顾党的历史,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系统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政治建党转向思想建党的成功探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共党情的新途径。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强调着重在思想上建党的创新,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它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明确提出“制度治党”,把过去长期坚持的党的制度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3]这不仅提升了从严治党的高度,也加大了从严治党的力度。“三严三实”就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遵守政治规矩相结合的最具体的体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双方互相贯通,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过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

认真分析习近平提出“三严三实”这一重要新思维,无论对贯彻执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和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4]“三严三实”的提出,首先源于习近平40多年的从政实践。习近平出身于我党高干家庭,耳闻目染,从小接受革命熏陶。他治村6年,1969—1975年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后被社员推荐担任党支部书记;治县3年,1982—1985年担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治市11年,1985—1995分别担任福建厦门市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治省11年,1995—2007年分别担任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副书记、代省长、省长、书记;2007年进入中央领导核心成为政治局常委后,又经历了5年的“见习期”,才于2012年成为党的总书记。[5]习近平是从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经过43年的实际锻炼,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岗位的。他经历了多方面的、各个层次岗位的实践考验,有着治国治党理政的丰富经验。他体察国情民情党情,关心群众疾苦。黄土高原的艰苦生活和陕北老根据地农民淳朴的民风,使他深深体会到“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他忧心人民疾苦,期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期间,不避得罪上级之嫌,主动请缨向省委反映群众生活困难,后来国务院派人调查后决定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缓解了农民口粮的紧张。为了让农民富起来,他逐步推行“大包干”政策,使农业生产当年翻番,为正定经济腾飞打下基础。他重视文物工作,保护了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墨宝不受损失。他广交农村知识分子,和农民作家贾大山结为契友的“习贾之交”成为佳话,树立了领导干部交友的光辉典范。习近平在正定3年多时间里,晚上睡在办公室,在机关食堂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轻车简从,只要不出城,他总是骑自行车。在我国,县历来是一个基本完整的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层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任务千头万绪。县处基层,但非常重要,“群县治,天下安”。邓小平说当好县委书记不易,必须要有全面的领导经验和能力,要协调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今天的县委书记“兹事体大”。习近平说县委是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位在低层,干在高峰,责任不小,压力不小,工作无边,磨炼考验也无限无际。正定3年县委书记的阅历,为习近平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后来晋升到市、省以至中央领导奠定了重要坚实的基础。

经历了3年治村、3年治县的农村工作经历,1985年习近平从农村走向城市,和我们党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进入城市开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样,他在改革开放的领头区福建、后来又在富裕的浙江、最后在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担任主要领导,从事一千万人口以上大都市的社会管理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特别是2007年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后分管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5年的最高领导人“预备期”和“实习期”,为“三严三实”的提出准备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这样,2014年3月他提出“三严三实”的新思维,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习近平之所以能提出“三严三实”还源于他志存高远,博览群书,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习近平认同:“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6]他不仅自己勤学苦读,担任领导后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路走来一路宣传,从正定讲到宁德,从福建讲到浙江,从上海讲到北京。1984年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他在一次县委干部会议上要求正定干部刻苦学习,尽快掌握现代化领导方法,成为“四化”大厦建设的工程师、指挥家。1990年给宁德地委机关干部赠言:努力学习、实践,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2006年要求浙江团干部“励志、修身、勤学、有为”,刻苦学习,发奋成才。以后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他专门就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历史知识作了长篇讲话。要求中、高级领导干部学好作为领导工作必须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习方法上习近平主张既要苦学,还要巧学,书要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不要做书呆子。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要求领导干部读点历史,说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并且引用毛泽东的话“读史是智慧的事”。强调领导干部学历史要学中国史,特别着重学鸦片战争后我国近、现代史。他提倡领导干部学哲学,弄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要学政治经济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增添精神动力。他在上海特别强调对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7]真学,就是以真挚感情学、带着感情学,才能学得自觉,学得深入,学得持久,也就能用得真实,用有所成。真懂,就是要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完整准确地掌握所学内容的精神实质,决不能浅尝辄止,更不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机械式地照搬硬套。真信,就是要理论清醒、行动自觉,矢志不渝地贯彻执行。对马克思主义忠贞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灵魂深处信,并且在政治上行动上体现。真用,就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践证明,真学才有真效,真用才真管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学是前提,真懂是基础,真信是关键,真用是目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我们一时无法统计习近平读过哪些书,读过多少书,但从他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的报告、讲话、谈话、批示以及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用典》、《之江新语》、《平易近人》等书籍中,已经可以看出他阅读过、研究过的各方面著作之多是惊人的,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阔的。作家李春雷的纪实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写道:“近平看书多且杂,更侧重于政治、哲学和经济,而大山尤专注于文学、史学和佛学。”[8]正因为习近平酷爱读书,博览名家诸作,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在人类知识海洋里游刃自如,他汲收了我国古代和近代现代文化的精华,提出了党的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新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也就是必然的了。

善于总结经验也是习近平能够提出“三严三实”的根源。习近平担任领导工作后,从严治党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在他的报告、讲话、批示、书籍中都有体现。2007年出版的《之江新语》就很为突出。《之江新语》是从2003年2月至2007年8月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汇编而成的。这些短论每篇只有二三百字,短小精悍,鲜明地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主张,及时回答了党的建设和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贯彻全书的一条红线是从严治党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据笔者粗略统计,232篇短论中直接论及党员干部要“严”的有50多篇,论“实”的就更多了,仅篇名有“实”的就有32篇,如开篇的篇名就是《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其他还有《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抓而不实,等于白抓》、《虚功一定要实做》、《不兴伪事兴务实》、《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等。习近平在论“实”时说:“‘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9]他对求真务实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关键是要理解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就是求什么真、务什么实的问题——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找准求真务实的主要途径,就是怎么求真、怎么务实的问题——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牢记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就是如何做到求真、做到务实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动真格,加快浙江发展务实效;达到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就是求真为了谁、务实为了谁的问题——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要通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面抓好今年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10]对“严”,更有深刻的论述,他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中说:“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所以,我们一定要见贤思齐,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11]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中说:“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思考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自己该怎么办,切实增强执政的忧患意识,切实在领导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执政本领,切实树立良好的执政作风,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12]

由此可见,党员领导干部的“严”和“实”,在习近平心目中已有了长期的积累和思考,他在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的检验,又经过许多次的集体讨论,在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治之后,提出“三严三实”新思维,并在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开展常态化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党的制度效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

[1]代表委员热议“三严三实”提出一周年[N].北京:光明日报,2015-03-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光明日报,2014-10-09.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习近平同志简历[N].北京:人民日报,2012-11-16.

[6]潘鈜.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J].上海:大江南北,2010-08.

[7]习近平.在市〈上海〉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要)[N].解放日报,2007-05-26.

[8]李春雷.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N].北京:光明日报,2014-04-21.

[9][10][11][1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三严三实习近平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