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和“X+1”:党组织组团式联系服务新途径

2015-12-16中共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委员会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情整治家庭

中共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委员会

[摘 要]自2011年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以来,青浦区赵巷镇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新机制。在认真总结“赵巷三项整治”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2014年在全镇探索建立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1+X”和“X+1”工作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组团式;“1+X”:“X+1”;现状调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2-0035-02

2014年来,青浦区赵巷镇在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联系服务新途径,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新机制。结合“赵巷三项整治”工作,在全镇探索建立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1+X”和“X+1”工作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X”和“X+1”工作是以联系服务群众为宗旨,通过开展小范围、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1+X”工作机制是基于“赵巷三项整治”(整治违法建筑、整治无证经营、整治市容环境)的基础上,全镇镇管干部、公务员、机关干部、编制人员、后备干部与各村(居)的违建户进行结对,利用每周半天下乡时间、每天下班时间、双休日等,主动上门进行政策宣传,促使结对对象转变思想观念,促使结对对象尽快拆违完成整治任务。其中的“1”是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村(居)干部、“两代表”、村居党小组长、楼组长(村民小组长)、大学生村官、群众活动团队负责人、结对共建单位党员骨干和退休党员等各类人群共同参与组成走访团队,“X”是指按照30—50户村(居)民家庭和3—5户企业为一个块区的原则,合理划分各走访团队的服务块区,做到责任明确,结对到人。

“X+1”工作机制中的“X”,指多个职能部门、多名党员干部联合集中,对接一名群众或化解一个问题的措施,实现各单位、各部门资源整合,及时发现因职能限制、政策时滞等原因而客观存在的漏洞,实实在在分析问题化解矛盾。同时,“X”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面向社会组织、经济主体延伸,实现更好地服务群众。

自2013年11月25日活动开展以来,全镇37个单位和部门的党员干部结对人数为290名,应结对户数为565户,实际结对户数为629户,户数结对率为111.3%,涉及违建面积49200平方米。截至2015年6月30日,已有601户完成签约,签约率106.4%,面积达48818.6平方米,其中:591户完成拆除并验收合格,整治面积48193.9平米。

(一)落实“三个坚持”,确保走访具体化、经常化和精细化。一是坚持规范走访。实行“1+10”的联系模式,将以往按照职级的高低分配结对数量的模式改为每1名团队成员确定10户以上家庭作为民情联系户。同时,在走访过程中详细了解居民的家庭情况,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积极帮助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详细记载群众的诉求。

二是坚持分类走访。对有诉求的家庭,带着问题走,找准出发点,主动协商解决办法;对困难家庭,带着帮扶项目走;对上班族和私密性要求较高的小区家庭,带着服务走,积极主动提供各类服务;对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等家庭,则带着政策走,侧重宣传相关政策,主动征求其意见和建议。

三是坚持全面走访。赵巷镇党委对全镇村居户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合理设置了相应的访问频率和办法。对于一般家庭坚持普访,一年走访不少于1次;重点家庭坚持必访,一季度走访不少于1次;特殊家庭坚持重访,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另外,在工作取得成效后,也要由牵头部门负责跟踪回访,确保工作成效持久。

(二)坚持“三个注重”,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民情民意。一是注重方式刚柔并济。实行走访要预约、会议要商量、联系方式要多种多样的走访机制,坚决杜绝走访一阵风。注重刚劲与柔力相结合,坚持主次有别、男女有别。一边讲和气,讲究方法。通过拉家常,认真听取群众对三项整治的看法,找准工作突破口,多做思想解释工作,缓和气氛,防止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发生;一边有底气,讲究原则。大胆讲出拆除违法建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面对面和群众开展思想交锋,不轻易表态,但要讲清利弊,使他们从内心理解和认同“赵巷三项整治”工作,减少矛盾对抗,促进“1+X”自主结对工作的良性开展。

二是注重节奏张弛有度。对“1+X”工作,不能一味的放松或一味的紧绷,要合理安排工作,确保每周至少半天下基层,了解工作进展,推进结对工作,把握工作节奏,做到张弛有度。走访中,要求由团队成员实行“一条龙”包干制度,即1.锁定并上报结对对象;2.每周至少一次下乡开展思想工作;3.做通思想工作后,联系村居“三项整治”办主任,协助结对对象签订相关协议(房屋腾空才能签订帮拆协议);4.跟进拆违情况,确保整治到位。通过“一条龙”包干的方法实现对民情民意的全角度了解。

三是注重民情分层收集。建立三级民情收集制度,即团队服务人员为一级民情收集员,全方位收集群众的基本情况、诉求和意见建议;各村(居)党务干部为二级民情收集员,负责向服务团队负责人收集情况,分类梳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办公室落实专人为三级民情收集员,负责汇总、分类、归纳各村(居)反馈的各类情况,逐步形成“民情台账”。

(三)实行问题“四分类”,逐层解决问题,增加服务实效。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赵巷镇党委把走访中收集到的各类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进行了“四分类”,逐层给予解决。

一是当场解决类。在联系走访过程中,对于群众提出的各类诉求,如果能够依托块区组团力量自助、互助解决的,就当场给予解决。如新镇居委会新光小区的一位女士无法及时获知招工信息,服务人员当场帮助登记了个人就业信息,解决了问题。

二是协商解决类。对有些块区组团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X+1“工作机制作用,使村居和机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如中步村村民反映治安不好、常有偷盗现象发生。块区工作人员及时与镇“大联勤”指挥中心、所在村的村支部专职分管稳定的支部成员进行了协调,进一步加强白天巡逻,还组织平安志愿者和护村队加强晚间巡逻。目前,该块区村民此类反映明显减少。

三是逐步解决类。对于群众提出的有些问题,村(居)或镇职能部门不能立即解决,如进一步整体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一步整体提高对来沪人员管理服务水平等问题,则列入今后镇或村(居)工作重点,详细制定工作计划,逐步予以解决。

四是寻求解决类。针对群众反映的有些问题,镇级层面无法给予解决,如增加农民建房土地指标、延伸“村村通”交通线路等问题,则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寻求解决的途径;并通过市、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诉求回应、解决机制。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赵巷镇组团式联系走访服务群众的模式,一方面是通过“1+X”联系群众,在全镇形成浓厚的整治氛围,另一方面是通过“X+1”模式,直接对接群众,解决他们关心的急难愁问题,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活动开展以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违建体量过大、镇域面积较大导致走访没有达到全覆盖;二是部分结对人员签订拆违协议后没有进一步走访追踪问题的解决,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三是工作方法上欠妥当,部分结对人员没有与属地村(居)有效对接,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了走访的效果;四是部分能够解决的问题存在拖沓的现象,突出的问题没有科学的机制来解决,缺乏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赵巷镇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发挥好“1+X”和“X+1”工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拓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为社会组织融入农村社区建设、为百姓群众反映诉求和参与社区事务搭建有效平台。

■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民情整治家庭
撮粮之术(下)
家庭“煮”夫
编者的话
泸州市纳溪区:1005名民情直报员确保民情直达
恋练有词
民情写在“日记”里 有的放矢解难题
“民情日记”贵在真情实意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