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的逻辑

2015-12-16杨尚勤

时代人物 2015年9期
关键词:定西缺水书法家

杨尚勤

曾在甘肃定西听到两个故事。人民公社时代,在一个严重缺水的村子,一位妇女向生产队长请假说娘家有要事急需回去一趟,生产队长未准,妇女委屈地说,我都洗过脸了你还不让我回去。我听了先是不解,忽而大笑,然后心酸。另一个故事说,北京的书法家到通渭县搞笔会,农民排队买字,一位年轻农民没钱但想求字,于是拉了一车土豆用来抵钱,让书法家们感慨不已。

定西是全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尽管这些年扶贫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有众多贫困人口。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贫困是困扰人类的巨大难题,而处在贫困之中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多么的强烈。

扶贫济困,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更是一种善举。

扶贫,先要搞清贫困的发生机理。大致有几种情形:一是生存条件恶劣导致贫困,或因耕地缺乏,或因气候恶劣,或因交通不便,往往表现为区域性普遍贫困。二是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导致贫困,一些人种田没有经验,打工缺乏技术,又少点勤劳吃苦精神。三是突发性贫困,或遭遇地震、台风、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或因家庭成员大病、子女上学花费。四是代际贫困的传导,本来就“家底薄”,缺少生产工具和资金,再加上“贫困文化”的传导,想靠多生脱贫,生得越多越穷,因穷不让孩子上学,没文化导致更穷。

贫是一定要扶的,但方法很重要。送给钱物救得了一时之困,但解不了长久之贫。过去有些地方这么干过,但效果欠佳。略显极端的案例是,贫困户把扶贫送的羊仔给炖了,把扶贫送的种子给吃了。

扶贫的底线是给基本生存兜底,即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有安全的房子住,有干净的水喝,有基本的口粮,有衣服穿,有了病能得到医治。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还是要给钱给物的,但要形成诸如低保这样的制度。

区域整体扶贫是极为重要的。一些地方导致普遍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条件较差,特别是道路不通和严重缺水。贵州人士讲,山民卖猪要雇四个壮汉,来回需要一天,养猪的利润一半花在了卖猪的环节上。在甘肃临夏,一些本来就贫困的农民,把家庭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花在了买水上。因而对成片的贫困区域,解决通路通水问题是当务之急。当然,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移民搬迁不失为一条路子。

产业扶贫能解决“授人以渔”的问题,但不能靠行政瞎指挥,得遵循经济规律,你直接给他现金不如通过担保和贴息使其得到更多的贷款,你到处联系帮农民卖药材不如引导农民选好品种和做好信息服务。

治贫先治愚,脱贫的根本出路在教育和培训。最起码先保障孩子们读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可上高中考大学,也可直接上职高和技校。老百姓讲得很实在,家庭有一个孩子就业,这家脱贫就有了希望。既然国家下了那么大气力搞扶贫,就应该优先保障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毕业生就业。

扶贫须精准,谁是贫困户要有明细账,谁扶这个村这一户得立责任状,每年脱贫多少人你要能报上张三李四王五的名字。

猜你喜欢

定西缺水书法家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小小书法家
“洋芋”成定西农民脱贫致富“金蛋蛋”
齐刘海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