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是映照国际关系的镜子
2015-12-16张敬伟
张敬伟
世界大国的大佬们,可以不来参加阅兵式,但莫要误解中国对历史对现实对民生的客观关切。
国际关系以利益为基准,纠缠着地缘政治因素和大国博弈。因而,中国阅兵式,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来,欧洲主要国家也彷徨他顾,美国在亚太的各类盟国也就有跟着美国走的普遍心态。
美国总统奥巴马何以不来?因为中美关系处于最微妙的战略调整中——即美国借助亚太各盟国(准盟国)甚至以往敌人(越南)的力量,形成对华战略再平衡的统一阵线,使中国战略力量提升的努力受到挫折。当两国元首达成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共识都被奥巴马弃置之时,美国当然不会为中国站台和捧场。更重要的是,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制衡中国的核心同盟,奥巴马总统参加9·3大阅兵意味着对盟友的“背叛”。因而,中美两强在“二战”中鲜血凝成的历史友谊,被美日现实的新同盟关系稀释淡化。大国之间的利益抉择和现实功利,由此可见一斑。欧洲主要国家,首先要看美国的脸色,还要兼顾日本的感受,他们的领导人对于参加中国阅兵式,同样摆脱不了现实功利的掣肘。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贸合作层面,欧洲不会顾及美国和日本的感受,那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关系。因而,在加入亚投行方面,欧洲选择了和中国站在一起。但是9·3大阅兵,欧洲国家或认为中国有炫耀武力的成分--加之对华意识形态的偏见,欧洲选择观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来自东欧小国捷克的勇气,凸显欧洲在国际政治的大棋局中,依然缺乏独立自主的战略勇气,习惯了甘为美国附庸的角色。
日本不必说了,这个国家毕竟属于战败国,对于中国阅兵式存在潜意识的排斥。安倍首相的右翼史观和现实国策,也决定了安倍首相来华参加阅兵式的不可能。正因为如此,关于安倍晋三是否9月初访华的消息有诸多版本,这说明日本官方陷入了极度焦虑中。他们既想和中国恢复常态关系,又难以纾解历史心结,只能以鸵鸟心态远离这场阅兵式。韩国是美日韩三国同盟中的第三等级。这形成了韩国彷徨他顾的犹豫心理,安保要靠美国,经济须傍中国。在安保合作和经济利益面前,即便是朴槿惠这样的“铁娘子”也陷入迷惘中。更让这个国家难捱的是,安倍首相的偏执历史观,对韩国的伤害更重,毕竟韩国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因而,中韩在历史问题上,这些年对日态度是一致的。吊诡的是,韩国政媒和民间,反而担忧朴槿惠参加中国阅兵式会造成中韩抗日的局面——韩国不希望自己在美日韩三国同盟中的地位变得更弱。还有就是,来自朝鲜的威胁,也让朴槿惠总统感到为难。因而,朴槿惠总统以折衷的方式,参加中国抗战纪念活动,对于是否参加阅兵式还在犹豫中。总之,该来的都来了,不来的还是不会来。
有趣的是,对于中国民众而言,他们欣悦的是这场阅兵式给他们提供了额外的小长假(9月3日和周五、六形成三天连休),而且他们更期望阅兵式能够像去年的“APEC蓝”一样带来“阅兵蓝”。由此可看出,中国政府以历史纪念的方式举办阅兵式,也让民众享受了一场节日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