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着“十三五”路线图稳健奔小康

2015-12-16郑俊镗

上海企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十三五发展

郑俊镗

10月26-29日召开的五中全会是一次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的召开,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壁画蓝图,指明路线,对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必将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团结奋斗的力量,迈出中华民族大复兴的坚定步伐。

一、以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为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十三五”我国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了新变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小康决胜仗,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化。

1.创新发展——创新引领、动力切换、着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效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3.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富裕人民、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4.开放发展——战略互信,合作互利,着力构建深度开放经贸格局。

5.共享发展——机会公平,保障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五大发展理念,最终落在共享上。通过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十三五”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在规划制定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是必须遵循的六大指导原则。

二、90多个“发展”内涵丰富意味深远

制定中期规划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五中全会5900余字公报中,有20个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如坚持、创新、建设、战略等其中TOP关键词的前三位是发展——95次,社会——41次,经济-38次,从一个侧面彰显“十三五”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主旋律,其意味深远,内涵丰富。

1.经济发展指标:二个中高+两个翻番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十三五”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一般而言,十年翻一番的年均增速为7%。基于2011-2014年我国GDP增速大于7%,故“十三五”GDP年均增速小于7%即可翻一番。

2010年,我国GDP为47.15万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810元,农村居民收入为6977元。2020年实现翻一番则GDP应为94.3万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3620元,农村农民收入为13954元。2014年末,我国GDP总量为63.64万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农民收入10989元。“十三五”年均GDP增长6.5-6.6%。即可实现翻一番,届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农民收入翻一番将提前实现。

2.发展“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以实现人民的福祉增进、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发展路径,通过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人力资源硬素质软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发展动力,依靠人本身的智慧和能力来发展经济和社会,通过人的努力,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

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的发展目标;从现行标准下,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承诺,到旨在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具体部署,无不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

3.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补齐现存的“内轮差”

经济与社会有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理应协同发展。但30多年来,随着经济单枪匹马快速发展,社会与经济不协调的“内轮差”日益显现。“内轮差”即车辆转弯时,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由于“内轮差”转弯时前后车轮运动轨迹不重合。忽略了“内差轮”就会冲出路面发生事故。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不协调,社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所形成的“内轮差”,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体现为就业结构,城市结构、就业阶层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不匹配。“内轮差”的后果在于使贫富差距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经济资源方面的差距扩大为在社会资源方面的差距。

公报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求以社会进步引领经济发展。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一是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支持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二是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三是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改革,改革能源体系,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四是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五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六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5.打造扩大开放新格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二是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三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双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参与亚投行、金砖开发银行建设,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金融合作平台。四是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合作发展。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积极治理,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推进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加快实现自由贸易区战略。六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业务。endprint

6.把创新发展置于核心地位:这是转型发展必由之路

一要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二要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四要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五要构建产业新体系,实施《中国制造二0二五》,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六要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国企改革,鼓励民企依法进入更多领域。七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决胜阶段,国际国内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唯有深化改革,才能有效解决矛盾积累、隐患叠加的最大问题。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任何一项深化改革的任务都会面临既得利益“固化藩篱”所形成的强有力障碍,唯有攻坚克难,别无选择。习总书记近日指出“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深刻揭示改革和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三、上海应继续发挥排头兵、先行者作用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上海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仗中继续发挥排头兵先行者作用。重点可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为形成高标准开放新格局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上海试点自贸区,进而逐步向全国推广,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全面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党中央高屋建瓴,先期应对守成大国“围堵”新兴大国的战略举措。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四小国发起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自2008年美国接手主导扩容至包括日、加等12国后,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0%,成为一项超越WTO的高标准地区贸易协定,而这一名为“跨太平洋”的贸易协定,却将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太平洋大国——中国排除在外,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了应对守成大国的“封锁”,中国自主实施自贸区战略,构建新的经贸格局。上海在其中承担先行先试重任。有鉴于此,上海应加快自贸区制度创新步伐,以高标准负面清单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目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自贸区试点区金融改革试点相结合,推动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金融服务更好适应高水平开放的实体经济的需要。按照积极稳妥、把握节奏、宏观审慎的原则,逐步提高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程度,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拓宽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支持依法设立境外股权投资基金,创新金融监管,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体系,强化系统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

着力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沿海地区优化转型,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2.率先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

当今世界正迎来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就取决于我们能否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期,乘势而上。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历史使命,也是上海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专项,必须集中优势资源,立足全局、放眼全球,高起点高标准,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在建设科创中心进程中,不能忽视秉持新理念——负责任的创新,它既强调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又强调社会对科技的导控建构。这一理念不仅有利于科技伦理理论发展,对上海构建科创中心也有借鉴作用。上海为建设科创中心必将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布局一批重大基础工程,这些重大科技基础前沿项目都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但仍需研析其中蕴含的科技伦理问题,目前科技创新的一些前沿亮点,无不在实践中面临科技伦理的挑战。在此中,应强化政府在建设科技伦理责任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科技伦理的制度建设,建立科技风险伦理评估和危机处理应对机制、科技伦理评估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加强科技伦理自律的宣传教育,构建和完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为科创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伦理环境。

3.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十三五”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提质增效,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平台化、绿色化战略。在产业升级路径上,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需求则靠消费升级拉动。其中,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深度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转型;紧密结合科创中心建设,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汽车产业要向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升级,船舶产业要向高端(液化天然气、邮轮等)产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升级,钢铁工业要向汽车薄板等产业链高端和新材料延伸;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各领域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加快从“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转型升级。

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能级水平,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大力发展高品质的大健康、大文化、旅游、会展、家庭服务产业。鼓励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发展,增强服务业辐射能力,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四、企业面临新机遇、新定位,应趁势而上

十八届五中全会绘就的“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企业提供了诸多发展机会,并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

企业面临的机会主要是:

1.“一带一路”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从地域看:“一带一路”战略贯穿欧亚大陆,东面连接亚太经济国,西面连接欧洲经济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结构、贸易类型上都与中国有互补性。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上海将加强港口建设、强化国际枢纽机场功能,都将为企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机遇。endprint

2.乘国际产能合作东风,加快“走出去”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已进入“十三五”规划,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可将中国和上海富裕产能梯度转移到合作方,使富余产能得以发挥作用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可借此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腾出的厂房场地发展高端制造业或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

3.新签FTA协定降低了企业出海门槛

中国已先后签订了中瑞、中韩、中澳(大利亚)自贸协议,中新(加坡)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正在加快推进中。一批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降低了进入协定国的成本,双方大幅降低关税提供了企业扩大出口增加营收和利润的机会。

4.“十三五”重点布局高端装备产业,并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下一阶段装备业升级奠定基础。

高端制造业主要从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元器件,从强基工程加大技术改造,并将焦点集中在下述十大类高端设备: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显而易见,上述十大领域中,相当部分是上海规划重点发展的产业,为上海相关(整机和零部件)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5.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机遇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重点之一。治理空气中雾霾、水体净化与污水处理,耕地的修复和污染工厂厂址的土地去污染,都将为相关专业治理企业和装备制造业提供发展机遇。例如:上海市决定在2年内消除全市河道黑臭,为水体治理企业带来商机。

6.再制造与资源综合利用

再制造是指专业化、批量化、规模化地生产过程,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为手段,使再制造产品达到和超过同类产品质量标准的产业。与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少碳排放80%。

7.“全面二孩”带来的消费需求

36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近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目前生育率1.5,低于发达国家1.7和世界平均2.5水平。“十三五”决定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将为妇婴用品、儿童食品、服装、玩具等行业带来新的需求。

8.联合开发第三市场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与具有科技优势、管理优势的国家和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已达成初步协议的有与法国联合开发第三方核电市场,与美国联合开发非洲新能源市场,这将给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带来商机。与此同时,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从今年的29吉瓦增加到2020年58吉瓦,为核电产业链的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9.居民收入翻一番带来的消费需求

“十三五”目标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届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 增加约2.2万元,农村农民人均将增加约7000元,这部分收入将转化为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成为潜在的购买力。

10.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机遇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设立SDR货币篮子,旨在增加全球货币流动性。SDR货币有“纸黄金”之美称,目前进入SDR篮子仅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种货币。据渣打银行和安盛投资经理公司估计,人民币入篮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后,未来全球将有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转换为人民币,将促进国外资本流入中国、以及稳定人民币汇率,可为企业提供较充沛的资金和减少商品进出口的汇率结算风险。

此外,还有互联网+、3D打印、能源互联网、机器人……等诸多发展机遇。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企业转变原有“经济人”的定位,加快从“经济人”走向“经济人”+“社会人”+“生态人”及+“全球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三五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