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季泥鳅繁育试验

2015-12-16叶英超,夏前征,韩学忠

江西水产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秋季泥鳅

秋季泥鳅繁育试验*

叶英超1夏前征1韩学忠2苏智富1

(1. 广丰县农业局 江西广丰334600;2. 玉山县水产管理局 江西玉山334700 )

摘要:选择二龄以上、体重在25g以上的雌鳅和体重在 18g以上的雄鳅作亲本 ,开展秋季繁殖并进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 :平均催产率为 90% ,平均受精率为 90.3%;共获泥鳅受精卵 335万粒 ,平均孵化率为 88.3 %,平均出苗率89.3%;下塘鳅苗260.7万尾。经 90d左右的精心培育 ,共获体长 5~ 6cm的泥鳅种201.1万尾 ,平均培育成活率为 78%。

关键词:泥鳅;秋季;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收稿日期:2015-2-2

中图分类号:S966.4

文章编号:1006-3188(2015)02-0018-02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又名鱼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在我国南方所有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因其味甘,肉质鲜美,故又称“水中人参”,可鲜食或烘干食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因受水质污染及过度捕捞,造成天然水域泥鳅数量急剧下降,而人工养殖又受到苗种的限制,为解决这个“瓶颈”,在夏季繁育的基础上,进行秋季繁育试验,取得成功,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用亲鳅

1.1.1亲鳅的选择

2014年7月23日,从广丰县鸿凯水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人工养殖池塘选择品种优良、体型端正、色泽正常、无病无伤、二龄以上的泥鳅作亲本。要求雌鳅规格体重在25g以上,雄鳅体重在18g以上,试验用泥鳅共100kg。

1.1.2亲鳅的培育

选择2口池塘(面积共100m2),清塘消毒7d后,把选好的亲鳅放入池塘,并配备增氧设施,雌雄亲鳅分池饲养,四周用20目的筛网拦好,池塘的进出水口通畅,水质清新。在培育过程中坚持每天按亲鳅体重的3%~5%比例投喂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鱼饲料,同时,每天注意观察亲鳅的吃食情况。投饲量根据水质、水温、溶氧等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每隔3~5d加注新水5~10cm,催产前7~10d每天注水10~15cm,刺激性腺加快发育。

1.2人工催产、人工孵化

1.2.1雌雄鉴别

性成熟个体,雌鳅多大于雄鳅,雌雄鉴别主要依据生殖期形态上的差异,雌鳅胸鳍较小,末端较圆,呈蒲扇形,生殖期腹部明显增大,雄鳅胸鳍较大,末端较尖,呈三角形,生殖期腹部无明显增大。

1.2.2人工催产

先把选育好的亲鳅用冰块冰到休眠状态后,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法,用LHRH-A2+DOM混合注射,剂量为雌鳅每尾0.1ml,雄鳅剂量减半。注射后先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清水盘中,待泥鳅完全复苏后再转入产卵池。

1.2.3亲鳅催产配对及药物注射

选择发育良好、体重18~30g/尾亲鳅360组、1020尾,按雌雄比1:1、1:2、1:3配对(表1),催产药物用(5ugLHRH-A2+3mgDOM)/Kg,注射深度为0.2cm,在3个条件相同的水泥池中进行催产。

表1 泥鳅人工催产配对情况

1.2.4人工孵化

采用流水孵化法,把粘有受精卵的孵化板放入孵化池,将流速控制在0.1~0.2m/s,并适当开动增氧机,待鳅苗出现腰点时减缓流速,在鳅苗的卵黄囊完全消失前下塘,转入鳅苗培育阶段。

1.3苗种培育

1.3.1放苗前的准备

鳅苗放养前5~7d,彻底清塘消毒,并施放发酵熟化的有机肥250~400kg/km2,培育天然饵料,保证鳅苗下塘后能有适口、充足的饵料。

1.3.2放养密度

2000~3000尾/m2

1.3.3日常管理

鳅苗下塘前保持水位在20~30cm,视鳅苗生长情况适当加水2~5cm,根据水色等具体情况适当追肥,采用少量多次方法,日投喂3~4次,全池均匀泼洒豆浆。25~30d后,待鳅苗长至3cm时改投喂粉状人工配合饲料, 鳅苗长至5cm以上时,可转为成鳅养殖。

2 试验结果

2.1人工催产

2014年8月6日~8月20日共进行3次人工催产的亲鳅数为2250尾,其中雌鳅830尾,雄鳅1420尾。水温28~30℃时催产,平均效应时间为9.5h,平均催产率为90%,平均受精率为90.3%,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泥鳅人工催产结果

2.2受精卵人工孵化

3次人工催产共获受精卵335万粒,平均水温为28.8℃,平均孵化率为88.3 %,平均出苗率89.3%,下塘鳅苗计260.7万尾。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泥鳅受精卵人工孵化结果

2.3苗种培育

经90d左右的精心培育,于2014年11月30日,3个批次的鳅苗全部起捕完成共获体长5~6cm的鳅种201.1万尾,平均成活率为78 % ,具体结果见表4 。

表4 泥鳅苗种培育结果

3讨论与小结

3.1亲鳅配比的效果比较

试验表明,采用雌雄1:3的配比的3#池效果好于其它配比(表5)。其平均产卵量4370粒/尾、受精率95.6%、孵化率89.2%,比2#(1:2)平均产卵量3960粒/尾、受精率85.8%、78.9% ,分别高出410粒/尾、9.8%、10.3%;比1#(1:1)平均产卵量3590粒/尾、受精率81.2%、孵化率75.6%,分别高出780粒/尾、14.4%、13.6%。

3.2人工催产

采用不同剂量的催产剂,取得的结果相差不大。由此可见。泥鳅人工繁殖在催产剂选择上要求不高。具体结果见表2。

表5 亲鳅群配比例的效果比较情况

3.3寄生虫病的防治

鳅苗长至1~3cm阶段容易受车轮虫、指环虫等侵害,尤其是鳃部寄生后严重影响鳅苗呼吸。而目前常规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都没有明显效果,使用“灭虫灵”有明显效果。

3.4鳅苗呼吸的转换

鳅苗长至2~3cm,鳃呼吸和肠呼吸同时发挥作用,此时应注意投喂量,若投喂量过多会直接影响肠呼吸,从而影响成活率。

参考文献

[1]戴海平;泥鳅的人工繁育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4,31(3)

[2]郑国洪;泥鳅人工繁殖鱼苗试验[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6期

[3]宋迁红;泥鳅人工繁殖试验[J];科学养鱼;2012,10

[4]张伟;曾柳根;王静;辜清;洪一江;鄱阳湖泥鳅繁殖与生长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6年01期

[5]何杰,郭桐,刘汉勤;泥鳅秋季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5年02期

猜你喜欢

秋季泥鳅
泥鳅笼
捉泥鳅
捉泥鳅
一起去捉泥鳅吧
秋季养蚕关键技术
秋季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果树秋季修剪技术
浅谈秋季芹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
对秋季植树造林的一孔之见
泥鳅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