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流域降水与水资源变化研究

2015-12-16牛世军

山西水利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水资源量汾河径流量

牛世军

(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汾河是山西省第一大河,地处山西腹地,纵贯山西南北,流经太原、临汾两大盆地,流域面积39471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5.3%。汾河流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区域,2012年全流域国内生产总值5213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3%。由于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持续增加,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水资源评估、有关部门制定规划、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汾河流域降水特性分析

1.1 年际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通过对汾河流域1956—2013年各时段降水量分析可知,1956—1979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9 mm;1980—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77 mm;2001—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5 mm。根据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5 mm。

汾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基本上经历偏丰、平、平、偏枯和平的变化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降水量偏丰,平均降水量为550 mm,较多年平均降水量507 mm多43 mm,偏多8.5%;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持平;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降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90年代降水量大幅下降,较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下降8.7%,较五六十年代下降15.8%;进入21世纪流域降水量开始出现增加趋势,降水量较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

1.2 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汾河流域从上中游至下游,由南至北降水量逐渐减少,上中游地区1956—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3.9 mm,较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3.1 mm,减少2.6%;下游地区1956—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9 mm,较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增加32 mm,增加6.3%。

2 水资源量分析

2.1 地表水资源量

根据1956—2013年资料统计,汾河流域多年地表径流量为20.4亿m3。根据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汾河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0.7亿m3,其中,上中游 13.3 亿m3,下游 7.4亿m3。

1956—1979年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6.5亿m3,1980—2000年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7.4亿m3,2001—2013年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3.3亿m3,1956—2013年期间,汾河流域多年地表径流量总体上呈不断减少趋势,2001—2013年较1956—1979年减少13.2亿m3,2001年地表径流量减少趋势明显。

2.2 地下水资源量

根据1956—2013年资料统计,汾河流域多年地下水资源量为11.7亿m3。其中:1956—1979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9.6亿m3,1980—2000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2.7亿m3,2001—2013年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2.8亿m3。

2.3 水资源总量

根据1956—2013年资料统计,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1.9亿m3。据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汾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6亿m3。1956—1979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1亿m3,1980—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1亿m3,2001—2013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1亿m3。1956—2013年期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总体上呈不断减少趋势,2001—2013年较1956—1979年减少10 亿m3。

3 降水量与水资源量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点绘1956—2013年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关系曲线,直线回归相关系数为0.666,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总体上相关性较好,两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按照不同年代点绘降水径流相关关系,在相同降水的情况下,1956—1979年期间的水资源总量最大,1980—2000年次之,2001—2013年最小。如以流域平均降水量507 mm为基础,利用不同年代的拟合方程计算,则1956—1979年期间水资源总量为34.6亿m3,1980—2000 年为 32.6 亿m3,减少 2.0 亿m3,减幅5.8%。2001—2013年为25.5亿m3,与1956—1979年相比减少了9.1亿m3,减幅达26.4%。

3.2 突变分析

累积曲线只有分析指标变化明显时才能很直观地表现出来,但在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累积曲线并不能明确判断指标是否存在突变。因此,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判断指标序列中是否存在突变,并确定出突变发生的时间。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分别绘制分析指标的正序列统计量(UFk)和逆序列统计量(UBk)曲线图。若UFk的值大于0,则表明序列呈上升趋势,小于0则表明呈下降趋势。当超过临界直线时,表明上升或下降趋势显著。超过临界线的范围确定为出现突变的时间区域。如果UFk和UBk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那么交点对应的时刻便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3.2.1 降水量

通过对1956—2013年降水量序列M-K检验,汾河流域的降水量仅在 1958年,1963—1964年和1966—1967年有很小的增加趋势,增加趋势不显著。1967年以后呈不断减少趋势,减少趋势显著,1998年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根据UFk和UBk两条曲线有3个交点,可以认为在1967年降水量发生突变,超过临界线的范围确定为1997—2010年。

3.2.2 地表径流量

通过对1956—2013年地表径流量序列M-K检验,汾河流域的地表径流量在1958—1959年,1963—1971年呈增加趋势,1971年以后呈不断减少趋势,减少趋势显著,1980年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根据UFk和UBk两条曲线有1个交点,认为超过临界线的范围确定为1980—2013年。

3.2.3 地下水资源量

通过对1956—2013年地下水资源量序列MK检验,汾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量在1958年,1964年,1974—2013年呈增加趋势,1974年以后呈不断增加趋势,增加趋势显著,1982年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根据UFk和UBk两条曲线有1个交点,可以认为在1978年地下水资源量发生突变,超过临界线的范围确定为1982—2013年。

3.2.4 水资源总量

通过对1956—2013年水资源总量序列M-K检验,汾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在1958年,1964—1967年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不显著。1967年以后呈不断减少趋势,减少趋势显著,1990年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根据UFk和UBk两条曲线有1个交点,可以认为在1983年水资源总量发生突变,超过临界线的范围确定为1991—2013年。

4 结论

第一,汾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上经历偏丰、平、平、偏枯和平的变化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降水量偏丰,70年代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持平,80年代后降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90年代降水量大幅度下降,进入21世纪流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汾河流域降水量由南至北呈逐渐减少趋势,汾河流域上中游、下游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与全流域变化趋势相一致。

第二,1956—2013年期间,汾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总体上呈不断减少趋势,地表水资源量在2001年减少趋势较为明显。

第三,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总体上相关性较好,直线回归相关系数为0.666。

猜你喜欢

水资源量汾河径流量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1956年~2015年渭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分析
汾河水韵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长江大通站径流量的丰平枯水年划分探讨
双柏县降雨径流特性分析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资江流域径流量演变规律研究
浅谈汾河管理工作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