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渔业资源现状及分析

2015-12-16李文华赵瑞亮

山西水利 2015年5期
关键词:产卵场轮虫渔业资源

李文华,赵瑞亮

(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汾河发源于管涔山,穿越云中山和吕梁山之间的峡谷,至兰村以上为上游,中下游纵贯省境中部的太原、临汾两大盆地,在禹门口下游的万荣县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干流全长694 km,集水面积39471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4以上,是省内第一大河。汾河的水量曾经十分丰富,但随着工农业和城市用水的不断增加,河道实际流量迅速减少,中下游河道断流,鱼类资源不断衰退。为摸清汾河渔业资源现状,对汾河的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和评价了鱼类组成及分布、渔获物组成和种群特点,以为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

2009—2010年,由于汾河中下游断流,断面主要设立在汾河上游,分别在汾河源头、静乐段、汾河水库设立断面对汾河上游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进行。

1.2 调查方法

鱼类采集:一是利用不同规格的三层刺网、地笼进行现场捕捞;二是对沿河渔民进行走访。鱼类的分类参照《中国淡水鱼类检索》《中国鲤科鱼类志》《中国条鳅志》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化学性质

汾河设置断面分布在汾河水库以上,pH值在8.91~8.95之间,呈弱碱性。总硬度在1.95~2.40 mol/L之间,总碱度在2.68~2.88 mol/L之间。汾河上游河段的离子总量在各条河流最低,为0.34~0.37 g/L,两个断面的水质类型均为CⅡCa。

2.2 浮游植物

汾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其组成见表1。

2.2.1 种类及组成

汾河干流浮游植物调查共检出7门24属(种),其中硅藻门最多,有11属(种),绿藻门次之,有5属(种),其余为蓝藻门、金藻门、裸藻门各2属(种),隐藻门、甲藻门各1属(种)。汾河水库检出7门49属(种),其中绿藻门最多,共20属(种)。

各门在生物量或数量上占优势的主要种类有蓝藻门的蓝纤维藻;绿藻门的小球藻、衣藻、栅藻;硅藻门的小环藻、舟形藻、等片藻;隐藻门的蓝隐藻;金藻门的金藻;裸藻门的裸藻和甲藻门的光甲藻。

2.2.2 生物量及分布

浮游植物生物量总量在2.05~3.83 mg/L之间变动,低值在汾河源头,高值出现在下静游段。

表1 汾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其组成 单位:mg/L

2.3 浮游动物

汾河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组成见表2。

2.3.1 种类组成和主要种类

采样分析汾河共检出原生动物5属(种)、轮虫9属(种)。各类浮游动物占优势的种类主要有:原生动物主要种类为缘毛目的钟虫、旋毛目的急游虫;轮虫主要种类有无柄轮虫、多肢轮虫、异尾轮虫。

2.3.2 生物量及其分布

干流浮游动物总量在0.001~0.005 mg/L之间变动,总体上汾河干流的浮游动物量较低。汾河水库生物量为0.96 mg/L。

表2 汾河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组成 单位:mg/L

2.4 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的采集主要在静乐段进行,采集到4门6纲15种。其中扁形动物门涡虫纲1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6种、甲壳纲3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2种、蛭纲1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2种。

2.5 水生大型植物

水生大型植物在汾河源头、静乐段和汾河水库共采集到9科14种。汾河源头1种,为矶子草;静乐段8种,为小香蒲、普通水绵、水蓼、酸模叶蓼、水薄荷、芦苇、浮萍、紫萍;汾河水库9种,为两栖蓼、酸模叶蓼、菹草、穗状狐尾藻、宽叶香蒲、金鱼藻、普通水绵、浮萍、紫萍。

2.6 鱼类资源

2.6.1 鱼类组成

在静乐段和汾河水库共采集鱼类23种,分属4目6科。其中鲤科14种,鳅科5种,胡瓜鱼科、鲇科、塘鳢科、鰕虎鱼科各1种。

2.6.2 鱼产量及渔获物组成

汾河的鱼产量主要集中在汾河水库,鱼产量主要为捕捞产量,虾是周边群众主要捕捞对象,每年可捕捞到 20~30 t。

汾河水库的渔获物以虾为大宗,占87%,麦穗鱼和鰕虎鱼等杂鱼,占到目前渔获物的12%,家鱼所占比例不到1%。

3 讨论

3.1 汾河鱼类组成变化

结合历史资料,汾河共有鱼类31种,分属6目9科。现有种类23种,大部分分布在汾河上游,中下游鱼类分布较少。汾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现物种多样性较低,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的产卵场、种类减少严重,很多河段的鱼类只有少量棒花等小型鱼类。

3.2 鱼类衰退原因分析

历史上汾河清徐段是鲤鱼、鲫鱼、黄鳝、多鳞铲颌鱼、鲶鱼等的重要产卵场,清徐胡鮈也因此而得名。汾河临汾段则是鲤鱼、鲶鱼、鳣鱼、黄颡、鲂鱼等鱼类的产卵场。由于长时间过度开发,尤其是煤炭等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水文水势不断变化,河道断流严重,水域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水质污染严重,成为Ⅴ类或劣Ⅴ类水质,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造成鱼类产卵场退化减少严重,许多历史上重要的产卵场已不复存在,造成了一些鱼类的灭绝,河流作为鱼类自然基因库作用逐渐丧失。水域环境变化加剧是造成鱼类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降水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加等,引起汾河中下游干流河道断流;二是工业和城市生活严重依赖地下水开采,以及农业用水增加,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水位急剧下降。

3.3 汾河生态渔业改善措施

第一,加强汾河生态需水量研究,通过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证汾河生态需水量,使汾河水生态达到稳定的水流量,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环境。

第二,利用鱼类及其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通过监测鱼类生活的水域环境、饵料生物变化、种类组成、种群结构、渔获物组成及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情况,全面系统地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为水生态综合治理、提高物种多样性、科学合理的修复和养护渔业资源提供基础。

第三,充分发挥渔业资源的生态功能,将生态治理与渔业发展相结合,通过科学布局与合理开发,利用鱼类的固氮、固磷和稳定水生态功能,修复和保护水环境,发挥池塘改善空气质量、鱼类净化水质的湿地功能,以渔业生态治理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恢复河流的鱼类,以湿地治理区改善水质,以增殖放流体系和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提高物种多样性,规划区域渔业治理和发展。在汾河上游生物资源丰富、环境适宜的河流河段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下游生态较脆弱的河段通过综合治理形成生态恢复区,改善生态环境,增殖鱼类资源,设立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提高生物多样性。

猜你喜欢

产卵场轮虫渔业资源
基于RS与水动力模型的鄱阳湖草洲产卵型鱼类潜在产卵场识别
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的生境特征及无人机遥测判别
——以泉吉河为例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长江科学院发现长江源关键鱼类产卵场
温度对不同种类臂尾轮虫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乌鳢繁殖需要的产卵场和环境条件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