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导学案”中探究问题设计技巧

2015-12-16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导学案学案结论

于 波

(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高中历史“导学案”中探究问题设计技巧

于 波*

(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合作探究是“导学案”教学中重要环节,探究问题的质量,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研究探究问题设计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导学案;探究问题;设计技巧

采用“导学案”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种教学模式尝试,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导学案中探究问题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设计探究问题成为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然而,在教学调研中发现,教师们对“设计探究问题”研究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设计探究问题的技巧。

一、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高中历史“导学案”中的探究问题是在导学案中呈现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的,引导学生多方寻求答案,探求历史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的问题。这就要求探究问题要有思维含量,而设计“史论结合”的问题是常规简便的方式。

这种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教师提供“史实”,学生探究“结论”。例如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中,授课教师提供如下材料:

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图

探究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就萧条、萎缩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得出与传统结论“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萎缩”有差异的新看法、新结论:一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是由快速发展到发展减缓,没有萧条和萎缩。这种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得出新结论的做法,无疑具有更高的思维含量。

另一种类型是教师提供“结论”,学生探究“史实”。例如在《新航路开辟》一课中,授课教师设计这样的探究题:“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说它是欧洲殖民掠夺之路,还有人说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你如何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道题里的四个“之路”实际上是从四个角度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四个结论,学生需要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运用大量史实论证自己选择的结论,即用史实论证结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

二、采用史料教学的方法,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史料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如果教师提供的史料只是论证教材结论的正确性、合理性,那么设计的问题探究价值不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强调“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求探究角度要新颖。

例如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再认识》一课中,授课教师设计这样的探究题:

材料:……华商棉纺织业在有利的市场条件下设厂过多,以致超过了市场所能容纳的限度,这是欧战以后中国棉纺织工业遭遇挫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杜恂诚《对北洋政府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误解(上)》

探究的问题:材料中作者认为一战后棉纺织业遭遇挫折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通常情况下,一战后民族工业发展遭遇挫折归因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这是原因之一,是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的传统思路。但事实上,“设厂过多,超过市场限度”,从市场经济角度考虑问题,也是导致一战后民族工业发展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这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一个新的思维角度。

三、采用新历史观的方法,设计具有史学成果的问题

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高中阶段涉及的主要新历史观有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新历史观在历史教学和历史考试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题时不妨有意识地采用新历史观研究的史学成果。例如教师依据清末“新政”史学研究新成果设计如下探究题。

材料一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内容包括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法制改革,修订新律等一系列措施。——百度百科

材料二 现代化的中心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要营造经济和科学、技术、文化能够自动、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袁伟时

探究的问题: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从现代化史观看,史学界对清末新政提出新的看法,张华腾在《袁世凯与清末新政》一文中提出: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发起和领导的一场自救运动、改革运动,但在客观上是中国被动适应世界现代化潮流而进行的一场早期现代化运动。利用新历史观设计探究问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启发了学生的思考。

四、采用以史为鉴的方法,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可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中,授课教师设计这样一段教学环节,值得学习和借鉴。

材料一 民国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张謇,在1913—1915年任期内,主持编订颁布政策法规二十余种……初步构筑了近代中国工商实业方面的法律体系。——《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重新全面厘订了经济法规……在1928-1936年间所颁布的有关经济问题的法规约有500项之多……使这一时期的民营经济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虞和平《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

探究的问题:袁伟时先生说——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司法独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和司法体系,能保证经济的正常运作。依据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评述袁伟时的观点。

民国初期和南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的政策法规及成就,说明了法治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联系现实,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引导学生理解《决定》定调法治经济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是开启了法治的新里程。

掌握设计探究问题的技巧,设计出目标明确、恰如其分地探究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研究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阅文]

On Design Skills of Exploratory Questions in High School History“Guided Learning Plan”

YU Bo
(Center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China 116021)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guided learning plan”,and the quality of exploratory questions is the key for teaching effect.Research of design skills of these questions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guided learning plan;exploratory question;design skill

G633.51

A

1008-388X(2015)02-0038-02

2015-03-19

于波(1968-),女,辽宁台安人,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导学案学案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乡愁导学案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结论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