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微课”的制作策略与实施*

2015-12-16姜大雨王乐乐张宇玲

化学教与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水溶液微观电解质

姜大雨 王乐乐 张宇玲

(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化学“微课”的制作策略与实施*

姜大雨 王乐乐 张宇玲

(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微”元素,它主要是把碎片式、点状式或分散式的学习内容以视频或音频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阐释一个知识点。而“微课”制作是有效实施微课教学的关键所在,作者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中的教学难点“电解质自动解离的微观本质”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微课;设计;实施

一、微课的概念

当前,常见的与微课有关的名词术语有Mini Course、Micro Content、Micro Lecture、Micro Lesson、MicroVideo、MiniLesson、MicroTeaching等等,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视角。胡铁生提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拓展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议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音视频课程资源[2]。在“电解质自动解离的微观本质”这一微课制作中,就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本学科的教学难点而设计了一段时长较短的、有明确主题的、容量小的、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的在线课程资源。

二、从微课概念谈微课制作特点

微课制作的第一步就是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对于一般的陈述性知识,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即可,而微课所关注的焦点是教学的重难点、考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拓展点等内容。是一种“知识脉冲”式的,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关于“离子反应”,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规定的:“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重点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动解离的微观本质及相应的离子反应行为”。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着对教材内容与结构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特点,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即可,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动解离的微观本质”。事实上,早在19世纪化学家法拉第就形成了他关于溶液导电的离子论,在当时的科学界,逐渐地成为解释溶液导电原因的主流之家。法拉第认为:“电解质的解离是靠通电导致的”。然而,在法拉第电解质概念提出的50年以后,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提出了他关于溶液导电的电离学说。之后,他便受到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攻击,这其中还包括大名鼎鼎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面对这些质疑者的声音,阿累尼乌斯应该怎么做呢?他怎样才能颠覆人们故有的想法呢?如何向人们证明自己的离子论是正确的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微课设计的主题一定要突出,有导向性地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在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深化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动解离微观本质”的认识,这样就达到了释疑解惑的目的。

微课自主学习单是学生在课前所要完成的任务单,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有效地完成课前的前置性学习[3]。同时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后续的课中学习作好了铺垫。另外,它的设计还要简单明了、任务有的放矢、形式多种多样,从始至终都要以学习者的视角来展开,让学习者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以任务或问题驱动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学生可根据引导单的问题列表有目的、有导向、有步骤、思路清晰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4]。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不能过于纷繁复杂,要接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完成既定目标(例如 “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动解离的微观本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及意图)。

微视频课件的制作要一目了然,把所要讲授的关键知识点清晰明了、美观地展现在课件上,不要把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都打到PPT上,大篇幅的文字会使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加重,抓不住主要内容,也不利于学生记忆;还要注重视觉化、视讯化的效果,做到视听同步,时长控制在8~10min以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具体制作步骤是:首先根据已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再采用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PPT的形式把教师讲解与PPT播放的全过程都同步地录制下来,也可根据需要添加微课片头、片尾,添加标注及说明,编辑声音以及录制的头像等。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强、画面清晰自然、易于编辑修改等优点。本微课主题制作的PPT课件内容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PPT课件内容流程图

然后用CamtasiaStudio+PPT的形式制作微视频资料并配有同步的音频加以讲解。此视频相当于课堂讲授,但对其授课内容进行了分析、纯化、浓缩、精简进而形成了“短”“小”“精”“活”的微课资源。学生在课前进行观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随意地点播学习,还可以适时地调整播放进度,比传统课堂更加方便自由,也满足了学生碎片化、移动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动解离的微观本质”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学习主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一节中的“电解质自动解离的微观本质”。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主题。

2.达成目标

通过阅读课程教材和观看微视频资料,完成“学习任务”环节中的问题并了解相关人物,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重点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动解离的微观本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用什么资源来学习以及需要完成什么样的自学任务,表述要概括、清晰。

3.学习方法及建议

①阅读课程教材内容,掌握一般性的基础知识;

②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突破重难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力求简明扼要。

4.教学环节演示

图2 教学环节演示流程图

[设计意图]简洁、清晰地呈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流程图,让学生知道课前自主学习与上课时内化融合新知的联系,为高效地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习任务

通过阅读有关课程教材和观看音视频资源,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基础知识

(1)阅读教材,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内容,填写基础知识表格。

(2)问题导学

问题1:回想以前我们都学了溶液的什么性质?

问题2:溶液有一个性质非常重要,就是可以导电,比如说哪种物质的溶液呢?

[设计意图]问题导学,利用教材和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电解质。

2.常见的电解质(以NaCl为例)

(3)问题导学

问题1:NaCl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呢?

问题2:那么造成其导电原因的离子的来源可能有几种情况?

(4)合作探究

通过观看NaCl在水溶液中自动解离的微观模拟动画(如图3所示)来分析电解质是否像法拉第说的那样,它的解离是在通电条件下进行的?

图3 NaCl在水溶液中解离的微观模拟动画演示图

[设计意图]通过微观模拟动画,创设情境,结合视频中的解说,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动解离的微观本质,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在交流合作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交流讨论

(5)问题导学

问题1:法拉第、阿累尼乌斯谁的电离理论是正确的?

问题2:如何评价法拉第、阿累尼乌斯、门捷列夫在电离理论产生的历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采用交流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思考,学会站在科学巨匠的肩膀上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疑惑与建议(此项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

三、微课教学的实施

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把已制作好的微视频资源及自主学习任务单上传到班级QQ群共享文件中。布置学生提前一天收看,以便完成课前的前置性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在群里下载学习资源,通过观看微视频自主完成“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如果遇到不懂、不会、不了解、不知道的知识点,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马上在线与任课教师或同学及时交流,获得解答[5]。完成任务的同学可随时将自己的任务单发到任课教师的邮箱,教师在上课前可集中处理批阅邮箱中的任务单,分析总结学生的任务单完成情况,再根据QQ群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讨论的结果,提前发现学生的误区、疑惑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帮扶策略,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上课时,教师对于一般性的基础知识不需要再重复讲授,应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自主学习情况,更要关注于重难点的释疑解惑。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及学习汇报情况,学生可以就课前自学中的困惑、疑问进行交流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间来回巡视,适时地给予引导或一对一地指导。在交流讨论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呈现新的化学材料,适度地扩充知识,激发讨论的兴奋点,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效的微课教学就是需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发言、多思考、多分析、多交流。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源于知识且要高于知识,还要挖掘知识背后的价值。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体现人文关怀,富有生命力,值得提倡推广。

经过上述教师讲解、答疑引导、知识强化、学生提问、成果汇报、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点评反馈等环节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对本课题的重难点有了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已经掌握得很好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动手实践,写一写这个过程的学习总结;掌握不太扎实的同学,可以课后做些练习来加以巩固;对于个别还存在困惑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反复看视频,或向会的同学请教,或请任课教师给予一对一的辅导,及时巩固复习、扫除盲点。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资源的地域、时间、数量的限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需要,便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均能实现学习目标。

四、微课设计注意事项

微课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部分,它所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份学习资源,更加聚焦于突破学科知识点。正因如此,不能再把知识点进行分割,过分的“碎片化”、“点状化”,会损害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要有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把知识点放在知识框架中进行统筹规划。

微课设计常用到的媒体素材主要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虚拟仿真等,媒体形式有图文、PPT、视频、富媒体、融媒体等。微课作为一种当前流行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无论是媒体形式的选择,还是媒体素材的运用,其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表现主题为目的,不能喧宾夺主,降低课堂教学实效。

微课主题地选择不能盲目、随意,明确的主题会使微课设计富有鲜活的生命力。但明确不代表越小越好,其大小是以能够清楚的阐释一个知识点或说明一个问题为基准。主题过分微小将无法实现互动,也不利于扩充,无法挖掘知识背后的价值,所以主题的选择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1] 孙小蒙等.微课建设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4):94-96

[2] 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 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破解“翻转课堂”教学难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5-10

[4] 张振飞.“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化学教与学,2015,(5):45-46

[5] 钟绍春等.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06-110

1008-0546(2015)11-0011-03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5.11.004

*该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JLHE-2014024)。

猜你喜欢

水溶液微观电解质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
TEA水溶液的流变性研究
微观的山水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固体电解质Li1.3 Al0.3 Ti1.7(PO4)3烧结片的制备与表征
添加酸对HPP-SO2水溶液热解吸的影响